了12个工作组,李富春担任辛关工作组组长,胡耀邦担任红军东征枢纽地带义碟的工作组组长,因此在郝家大院住了有70余天。
胡耀邦在石楼的工作是异常出色的,义碟工作区完成扩红900多人,红官方文件称东征期间扩红7000余人,不过根据满妹的回忆,胡耀邦说只有3000来人,我觉得胡耀邦说的是正确的,当时中央红军才有13000人,不可能短时间扩红增员50%以上。无论如何,胡耀邦所在的义碟区功绩是最大的。
由于胡耀邦工作异常卖力,也由于他长征之后身体一直很弱,他病倒了,先是高烧,继而大口吐血,严重昏迷,随时面临生命危险,这时候李富春派俘虏过来的国军最好的军医,胡耀邦才被从死亡线上拉回来。随着陈诚入晋,在黄河边部署包围工事,红军有被困死在吕梁山区危险,5月2日红军迅速撤退,依然还走不动路的胡耀邦,被人用门板抬到了黄河边。这时候是共产党的最低谷期,各种物资异常缺乏,正像刘英所回忆的那样,革命战士生病是否可以闯过鬼门关,全凭运气。
石楼与延安交界处的黄河,蜿蜒曲折、雄壮悲凉,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苦难,也象征着革命的曲折艰难
红军东征是胡耀邦命运的转折点,他的优异表现得到毛泽东的欣赏。毛泽东称他为“拼命三郎”,并且在红军东征总结会上,让他站起来,让大家认识一下。当然毛泽东重视他并不单单因为他勇敢,更重要是发现他有理论天赋,毛泽东作为理论家,最喜欢有能力思考、有理论思维的年轻人,理论思考、探索,这是此后沟通毛泽东与胡耀邦关系的最重要纽带。
3.延安和瓦窑堡抗大旧址
西安事变发生后,东北军主动将延安、富县和甘泉让给了红军,虽然延安当时只有1万余人,但是相比只有两三千人的瓦窑堡、保安规模大多了,红军算是在陕北终于拥有了一座像样地城市。1937年1月13日,中央机关迁往延安,胡耀邦也来到了延安。
1936年6月,中共中央创办了红军大学,这是共产党的黄埔军校。红大迁往延安后,改名为抗日军政大学,胡耀邦是新抗大的第一期学员,这期学员将星闪烁,知名人物包括陈赓、张际春、杨得志、余秋里、张国华、王维舟、曹里怀、江华、梁兴初、王尚荣等人。胡耀邦被编入第一大队并担任党支部书记,大队长是陈赓。
抗大纪念馆的胡耀邦有关资料
胡耀邦毕业后,又作为28名最优秀毕业生,被选入高级班学习,入选率可谓百里挑一,贺子珍也是这个班的成员。毛泽东给高级班亲自授课,其著作名篇《矛盾论》、《实践论》就是给这个班级授课写作的,里面的实事求是思想、实践检验真理的思想也影响了胡耀邦的一生。
由于胡耀邦的在抗大学习中表现非常优秀,高级班毕业后被留在抗大,担任政治部副主任,成为抗大校领导的一员,也是最年轻的一位。抗大领导林彪、刘伯承、罗瑞卿等都是革命元勋,算是胡耀邦的“上一代”人,胡耀邦作为红小鬼跻身于抗大的领导层,算是个例外。
胡耀邦在毛泽东的鼓励下,创办了抗大校刊《思想战线》,他善于创造舆论阵地也始于此,日后胡耀邦在团中央、中央党校期间又分别创办了《中国青年报》、《理论动态》等,都深刻影响了时代。毛泽东的名篇《论反对自由主义》,即胡耀邦为《思想战线》创刊号的约稿,胡耀邦写下了长长的编者按。
《论反对自由主义》针对的非政治学上的自由主义观念,根据著名教育学家、抗大学员朱九思的回忆,抗大中非中央红军派系的山头主义思想,第三期中以许世友为首的几十名学员出走事件影响尤其大;随着革命统一战线结成,各地革命青年纷纷涌进延安,怎么克服散漫作风,做到号令统一,也是文章所要解决的问题。
延安不过是一个土地狭长的小城,随着革命队伍壮大,人口承载很快达到极限,1938年抗大第四期开始分赴外地办学,胡耀邦率领第一大队回到红军大学当年在瓦窑堡米梁山的旧址办学。一大队出发前,毛泽东专门来送行,毛泽东说:“同志们都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二万五千里,这很光荣。但是,二万五千里也是一个包袱,可以使人骄傲;背上这个包袱而骄傲起来,老百姓就不喜欢我们,我们就会脱离群众。”毛泽东还要求大家学习胡耀邦,称他热爱学习、善于思考,理应是大家的榜样。
瓦窑堡红军大学旧址,也是抗大一大队办学旧址
瓦窑堡属于“半解放区&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