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7日三峡水库蓄水至海拔156米[11]。原水利部副总工程师陆钦侃在2000年联合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传钧、三峡工程论证水文组专家叶永毅、黄河水利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委员温善章等50位专家联名上书呼吁保留三峡大坝导流底孔,推迟蓄水至156米的时间,保证宣泄大洪水的能力,以把握主动,观察并能够处理可能发生的泥沙淤积问题,缓减移民困难[12]。但是中共政府拒绝接受陆钦侃等的建议,并决定提前实现三峡工程竣工计划。
2008年三峡工程提前一年向正常蓄水175米冲击,最高至172.8米,失败。
2009年继续向正常蓄水175米冲击,最高至171.4米,还是失败。
2010年专家们“优化”了三峡水库“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笔者注:实际上是放弃“蓄清排浑”),继续向正常蓄水175米冲击,终于,46天后,三峡工程水位标志牌175米处,沾上了第一道水迹[13]。(笔者注:2023年蓄水至正常蓄水175米再次失败)
二、三峡工程后续工作变成了三峡后续工作,投资额从4000亿元降为1238亿元
2008年9月,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16次会议上做出了决定,要开展三峡工程后续工作,会议确定由国务院三峡办,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研究提出三峡工程后续工作方案,报国务院审批[14]。请读者注意,这里使用的是“三峡工程后续工作”。三峡工程后续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四个:
——促进百万移民安稳致富;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
——完善体制机制。
其实“三峡工程后续工作”就是消除三峡工程不利影响的工程,是为三峡工程“擦屁股”的工程,“三峡工程后续工作”的投资应该计算在三峡工程的总造价内。
按照程序,国务院将在2009年底审查通过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为期10年,至2019年完成。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所需的投资数额一度超过了4000亿元,这说明三峡工程的负面影响十分严重,所需的治理资金十分巨大。但是审批程序拖得很长,直到2011年5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才讨论通过了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其中两点变化值得注意:
第一:三峡工程后续工作改为了三峡后续工作规划;
第二:总投资从4000多亿元缩水为1238亿元。
图5:2011年5月18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讨论通过了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图片来源:经济日报
据说是温家宝接受了原三峡集团老总陆佑楣的意见,将三峡工程后续工作改为三峡后续工作[15],意在撇清三峡工程作为肇事者的责任。同时温家宝不愿意让三峡工程后续工作的投资总额超过三峡工程的总投资额,难以对外界做出解释。为此中共政府决定征收“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三峡后续工作)”,停止征收“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其实只是换了一件马甲,并没有改变要让百姓承担三峡工程负面影响后果的实质。温家宝与原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矛盾的爆发,就是在三峡工程后续工作所需要的投资数额上。2010年3月两会上包括薄熙来本人在内的重庆市人大代表团提出议案,要求国务院尽快开展三峡工程后续工程,给重庆的投资不应低于1238.9亿元[16]。温家宝直接拒绝了薄熙来的要求。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通过的决定,三峡后续工作持续十年,应该在2019年底结束,同时也不再征收“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三峡后续工作)”。
本来应该在2019年年底结束的三峡后续工作,至今仍在进行之中,基金仍在征收之中,因为三峡后续工作的几项任务,如三峡工程百万移民安稳致富,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与三峡水库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的任务都没有完成。
2022年水利部三峡工程管理司发布《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水三峡〔2022〕376号),起码将三峡后续工作拖入“十四五”(2021-2025年)。2023年8月30日水利部再发布新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管理办法》,称是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协商后修订完成的。水利部没有公布三峡后续工作的结束时间,也没有公布所需要金额。按照一个文件出台起码要管五年的常规,三峡后续工作可能延至2030年。之后水利部三峡工程管理司又要求重庆市和湖北省精心策划《三峡库区高质量发展长效扶持(2026-2035)》项目库,看来对三峡库区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将起码持续到2035年,可能从2026年开始要改换一件马甲了。
三、还需要炸出一条长江航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专栏5交通强国建设工程06港航设施),深化三峡水运新航道前期论证。
图6: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专栏5:交通强国建设工程,图片来源:网路截屏
三峡水运新航道包括起码两个主要工程,一是三峡工程的第二船闸,一是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可能还要包括,葛洲坝大坝至三峡大坝之间的长江专用航道工程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