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海军作战指导,当时参谋总长罗本立重申”有效吓阻”的精神,强调以攻势行动达成防卫的目的,手段是主动反击。他要求海军的反击作战应是一种”主动作为”,而非间接支援或配合友军行动。具有攻势能力的单位如水雷与潜舰等部队,应尽快策定周详的运用计划,结合联合反击,发挥”有效吓阻”的力量。
对东南沿海经济封锁
台湾海军强调以”疏泊”保存战力,疏泊的同时,要伺机而动,适时投入战场,以达成”制海作战”任务为着眼,不能成为战场游兵被敌人消耗。对于今后制海和反封锁作战,多以导弹作战为主。
罗本立指出,国军的战略构想强调击敌于海上,建军备战应朝此目标迈进。他特别强调,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经济发展,攸关中国的综合国力,国军的作战若不能对此一地区造成影响,何来吓阻之说。
罗本立要求海军,研究并评估对大陆东南沿海施以经济封锁的可能性。台海战争不能局限于海峡一隅之内的作战,更不能局限为中国的内政问题,使中共排除外力干预的阴谋得逞。
由此可见,将近30年前,台湾非常清楚台海战争的本质,是国与国之间的武装冲突,是危及地区乃至国际社会稳定与繁荣的重大事件。如今这场法律战正在进行与强化当中。
当年的台海危机,使台湾更加确信吓阻与反制之道,不在于战役战术上的得失,而在于能否影响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经济发展大局,从根本上打断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因战争而江河日下,转而威胁中共政权。这应该是习*近*平最担心之处,统一不成,反而引火上身。
最近一、二年,中国对台湾的军事威胁在规模、强度和性质上更甚以往,全面抵近台湾24浬邻接区(毗连区),逐步压缩台湾兵力的运用空间与作战纵深。台湾为此做出相应调整,开始重视向外延伸打击范围。这种调整立足于台湾防卫作战的现实需要,也汲取俄乌战争的经验。
先制打击
台湾国防部2023年9月公布《国防报告书》指出,在敌人航渡阶段之前,一旦发现对岸进犯征候明确,即可先制打击敌方犯台部队的作战集结能量及关键节点,破坏对方的作战节奏并迟滞其行动进程,另外结合美国印太战略部署,向外拓展防卫空间。
《国防报告书》并未说明向外延伸打击范围有多远,但是从公布的示意图中看出,它的范围涵盖海峡当面军事基地,特别是军用机场,如福建龙田、惠安、厦门等地。示意图是一个概略说明,实际作为还要看当时威胁程度而定。如果说台湾的防御是一种”豪猪战略”,如今这种战略在被动防御的基础上,加上先制打击的主动作战思维。
由台湾中科院研发的雄升地对地巡航导弹,可达中国内陆纵深。它来自雄二导弹进行性能提升并增加射程后的雄二E型导弹。图为雄二E增程型反舰导弹发射资料照片。(中华民国海军司令部官网)
中国东南沿海5省市的精华地带,大多在距离海岸线不远的浅近纵深,也都在台湾远距”不对称战力”的火力覆盖范围之内。如空射型万剑导弹系统的作战范围从200公里增为400公里,能压制对岸一线机场和雷达站台;雄升地对地巡航导弹系统射程约1,200公里,具有源头反击能力,对敌军二线纵深构成威胁。
台湾的远距打击力量可以对中国沿海精华地带造成影响,若能善加运用,军事上不仅能化被动为主动,也能对北京产生一定的战略制衡作用。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