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过了“媚日”和娃哈哈风波过后,农夫山泉最近突然崩了!
继斯里兰卡及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深陷中国债务陷阱爆发危机之后,老挝将成为中国债务陷阱新苦主。
中国储能企业内卷严重,业内大佬直言,储能企业淘汰加速,今年半数企业出局。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靠网约车、出租车谋生的司机们正在濒临失业的窘境。
农夫山泉崩了!
从股价来看,农夫山泉自5月初以来一路下跌,最大跌幅高达32%,直逼上市以来的最低价。
疫情和舆论风波没能击垮的农夫,最近咋突然崩了?
首先,农夫山泉此前的估值较高,从市盈率来看,5月初的市盈率高达40倍,比茅台还贵:
估值高≠就要崩盘,从业绩上看,农夫山泉上市以来的表现非常亮眼,去年下半年的营收增速依然高达33.4%:
强劲的业绩支撑了农夫山泉长期维持高估值,但最近发生了2件大事,引发投资者忧虑。
一是农夫山泉掀起价格战,原本2元价格带的瓶装水产品,在这个夏天大量降价促销,有些产品甚至跌破1元区间。
其中,农夫山泉纯净水的优惠力度最大,每瓶价格最低不到1元,怡宝、娃哈哈等相关产品也在降价出售。
其次是飞天茅台最近的市场价也崩了,从年初的2800/瓶,一度跌破2200元,导致贵州茅台股价大跌。
这两件事虽然发生在不同的行业,但都指向了一个问题,即消费低迷!
消费萎靡,各类消费品的日子都不好过,牛奶、水果等多种消费品价格迎来大跌。
受此影响,消费股表现普遍惨兮兮!
超过的估值和潜在的业绩恶化预期,导致了农夫山泉的股价大跌!
无情!一个时代要来了,连他们的饭碗也保不住
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市经信局近期就《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对外征求意见。意见稿内容称,北京市拟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北京市将通过立法重点解决特定区域自动驾驶汽车创新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累计为31家测试车企发放了道路测试的牌照,自动驾驶测试的里程超过2800万公里。”前述负责人称。
近期,萝卜快跑在武汉市全无人订单量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单日单车峰值超20单。
作为对比,出租车司机平均一天的单量,大概也在20单左右。
也就是说,在武汉,无人驾驶出租的势头已经追上了传统出租车。
而且数据显示,武汉市民对乘坐全无人驾驶车出行服务满意度,普遍较高,萝卜快跑APP用户满意度评价达4.9分,其中5分满分好评占比高达94.19%。
就萝卜快跑而言,数据上的安全性,已经高于人类驾驶员10倍以上。
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超20万起,其中,九成以上的交通事故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最常见的三个原因是:疲劳驾驶、酒驾和超速占道闯红灯。
而这些违法违规行为,无人车,都没有。
有专家指出,未来10年,人工智能将取代目前9成工作,包括司机、翻译、记者等,尤其是自动驾驶,或许是推动经济成长的最强大引擎。
其实这个趋势已经在国外得到印证。
一带一路新苦主!老挝陷中国债务泥沼、濒临违约
在一带一路提供数十亿元美元融资下,老挝耗资约60亿美元建造中寮铁路,如今成为严重的债务负担。《南华早报》报导,尽管许多人认为这条铁路是直接连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东南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端,却引发外界对老挝债务攀升的担忧。
报导指出,老挝去年的外债偿还金额高达9.5亿美元,导致该国延期偿还本金和利息6.7亿美元。中国则是老挝最大的债权国,约占老挝105亿美元政府外债的一半。截至去年底,老挝债务总额为138亿美元,相当GDP的108%。
由于老挝债务负担沉重,还款困难。中国声称,正在帮助老挝减轻其巨额债务负担,希望进一步延后还款,防止老挝债务违约。
中国一带一路债务陷阱外交,害惨不少发展中国家,其中最惨烈的就是斯里兰卡,斯国在2022年爆发债务违约,迄今经济尚未恢复生机;为免除部分债务,斯里兰卡还将深水港-汉班托塔港(Port of Hambantota)营运权交给中国99年。至于巴基斯坦也因中巴经济走廊付出高昂代价,为巴国带来沉重债务负担,沦为一带一路苦主。
中国光伏板块总市值半年蒸发超5500亿
7月8日午后,隆基绿能的跌幅小幅扩大,收盘报13.09元/股,总市值982亿元。该公司从市值最高点约5,500亿元到跌破1,000亿元,总计用了33个月。
隆基绿能今年一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亏损23.5亿元,被视为行业进入“洗牌深水区”的信号。去年四季度该公司净亏损9.42亿元,是2013年一季度以来首次单季度续亏。
不只是隆基绿能,面对光伏产业出清阶段,TCL中环、晶澳科技、通威股份等龙头厂商的上半年股价跌幅超过了去年全年跌幅,全板块年初至今总市值累计蒸发约5,573亿元。
业内大佬:中国储能企业淘汰加速今年半数企业出局
产能过剩、融资不易、内卷加剧,多重挑战在今年集中出现,中国储能企业的淘汰正在加速。业内大佬预测,到今年年底,此行业内50%企业会被淘汰,能留存的企业超不过40家。
据陆媒界面新闻报导,中国知名锂电企业大陆“蜂巢能源”的董事长杨红新,7月4日在全球合作伙伴峰会上发表了上述看法。他表示,2024年是锂电行业深度调整的元年,储能企业不仅今年竞争激烈,淘汰加速,而且“明后年仍将是加速淘汰的阶段”。
杨红新在峰会上发言时还指出,当前新能源行业的融资环境差,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很难再上市。
事实上,近期已有多家锂电企业正式终止了IPO进程。例如储能企业沃太能源7月2日终止了在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资10亿元计划。
此前,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锂电龙头企业供货的锂电设备制造商“尚水智能”,6月11日在上交所的IPO审核状态已变更为“终止”。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可以说是中国储能行业“疯狂内卷”的一年。据第一财经今年1月12日的报导,经历了2023年的“内卷”“过剩”和“价格战”,到去年年底,储能系统价格已几乎“腰斩”,储能电芯的价格也是“对半折”。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23年年末,2小时储能系统中标均价,已经跌至0.79元/Wh,比2023年年初下降了大约48%。
“很多储能系统集成商还在解决生存问题,2024年可能80%的储能系统集成商企业会倒下。”远景能源储能事业部总经理郑汉波曾这样预判今年储能市场的发展趋势。
请订阅阿波罗网主频道,订阅链接:
请订阅阿波罗网副频道,订阅链接:https://shorturl.at/lMP34
请订阅干净*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