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报导,欧洲议会官方代表团近期访台,显示欧洲对中国怀疑加深,愈来愈愿意加强与台湾往来,德国新政府与明年法国总统大选将深刻影响欧洲与北京、台北关系走向。
▲欧洲议会代表团访台。(图/中央社)
这篇发自台北的报导写道,欧洲国家一向因忌惮北京而与台湾保持距离,但近期连串外交活动暗示欧洲内部可能产生微妙变化,转变原因之一是欧洲对中国强势姿态愈来愈灰心。
报导形容,中华民国外交部长吴钊燮两周前在欧洲施展“魅力攻势”,造访布鲁塞尔时与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议员进行史无前例的非正式会面。此外,欧洲议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呼吁欧洲联盟提升与台湾关系的报告,且称呼台湾是“印太地区伙伴与民主盟友”。
紧接着,欧洲议会上周无视北京扬言报复,由“外国干预欧盟民主程序特别委员会”(INGE)主席格鲁克斯曼(Raphael Glucksmann)率团赴台交流,为欧洲议会首次派出官方代表团访台。
格鲁克斯曼4日会见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时说,此行要传达一个很简单且清楚的讯息,“台湾并不孤单,欧洲会与你们站在同一阵线”。
报导写道,欧洲与台湾如此频繁的外交接触在一年前是不太可能的事。当时,欧盟与中国加紧脚步完成酝酿多年的双边投资协定,一度被视为北京的地缘政治胜仗。
但中共总书记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对外日益强势,助长怀疑与厌恶,欧洲议会以中国侵犯人权、制裁欧盟政治人物为由冻结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批准程序。如今,北京铁腕治理香港、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处置、出动军机恫吓台湾的作为,似乎也让欧洲更愿意重新评估并强化与台湾的关系。
欧洲外交关系协会(ECFR)亚洲计划主任欧特尔(Janka Oertel)说,欧洲对台看法出现微妙但显著的变化,为史上首见,“外界逐渐明瞭台湾局势对欧洲人很重要,不只从价值角度,从区域安全架构角度也是如此”。
但报导表示,欧洲在中国的经贸利益庞大,对台关注仍居于少数,欧洲暂时无意放弃长期奉行的一中政策。
法国逾150万公民、约8000名士兵待在印太地区,但其他欧洲国家都没有、也无意像美国一样在印太地区长期部署军力。英国与德国对台态度较模糊:一艘德国军舰在北京警告后避免通过台湾海峡,英国则在9月派遣一艘军舰通过台海。
报导写道,欧洲一向以“价值同盟”自居,对台湾与欧洲许多人来说,双方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伙伴。台湾民主蓬勃发展,COVID-19疫情期间慷慨援外提升国际形象,近期全球半导体短缺更凸显台湾在国际供应链不可或缺的地位。
台湾也试图发挥强项。欧洲议会代表团访台3天期间,主要与政策研究团体、非政府组织讨论如何对抗假讯息。
因批评中国人权纪录而遭北京制裁的格鲁克斯曼在台北受访时说,欧洲传统上更关注俄罗斯干预,而非中国,“不与台湾合作是个错误,因为你在哪里可以找到比这里更了解中国政权的地方?”
台湾也尝试与欧洲深化经贸关系,66人中东欧经贸投资考察团10月访问斯洛伐克、捷克、立陶宛。报导说,台湾终极目标是与欧洲缔结双边投资协定,且着重关系制度化,以利抵抗北京的外交孤立企图。
淡江大学欧洲研究所长卓忠宏说:“台湾很努力尝试吸引欧洲联盟(EU),借此分散出口风险,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台湾试着抓住这次机会,与欧洲打造更持久且正常化的关系。”
文末写道,欧洲对台支持到底多深,尚待观察。欧洲议会成员比欧盟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与欧盟执行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更有空间对台明显展现政治友好,德国组成新政府与明年法国总统大选将对欧洲对中与对台关系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