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队:戳破所谓“波音之父”王助的大泡沫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飞虎队:戳破所谓“波音之父”王助的大泡沫—戳破所谓“波音之父”王助的大泡沫——兼谈中国人无处不撒谎无处不掺假
作者:
仔细想想这实在是一件很讽刺很滑稽可笑的事情:因为这个所谓的“波音第一任总工程师”以及“中国航空工业的奠基人”王助实际上跟现在这个中共国毫无关系,因为他早在1949年就已经随国民党逃亡台湾了,实际上他是跟中共国敌对的另外那个“中华民国”的航空工业奠基人。现在他已经去世了,所以就又有了可以利用来做统战宣传的价值了。

大家可能会说:飞虎兄,你看共产党不顺眼,至于把中国人全都给骂了吗?这个我心里也常常感到矛盾苦恼,就我现实生活中相处的人来说,先不论好坏,也先不管与我关系亲疏,他们其实日常忙碌奔波的都是生计,忙于谈论关心的都是工作好坏收入多少房子车子票子孩子,现实生活中倒也真没看到有谁去议论和关心中国和美国谁才是老大之类的无聊问题。所以通常我大骂中国人的时候还是下意识地把我还看得顺眼的人给排除在外了的。

但是一旦大家上了网,那个疯狂劲头,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疯狂附和中共为“统战”为“维稳”专制统治煽动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宣传而起哄(就像鲁迅说的那样:中国人的民族本性就是永远的“合群的自大”),让我强烈地感到:还真的是很难把中国人和中共区分开来。

特别是你们看看这些削尖了脑袋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地钻到西方世界来的中国“海外侨胞”,他们在中国时大多是因为什么计生啊,强拆啊,下岗啊,黑打啊,腐败啊,环境污染啊,食品安全啊,子女教育啊等等问题被逼得生存不下去不得不削尖脑袋千方百计钻到美国来,但是一旦他们偷渡成功或移民成功或骗取政治庇护成功,马上就个个都摇身一变变成了“海外爱国人士”马上就摇身一变变成了中共使领馆“统战”“维稳”专制统治而煽动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反美宣传渗透活动的忠实拥趸,为之疯狂卖命附和起哄。

这些活生生的现实,让我强烈地感到:还真的是很难把中国人和中共区分开来。

言归正传,现在我们要来厘清另一个中国人制造的黑幕,前面我们说到:“一开始不太清楚最初是从哪个起点上吹起来这个大泡沫的”,这是针对中文宣传而言,但是中文的宣传泡沫,即使是无中生有而起,它也要有一个源头,受到了一个启发,那么这个泡沫的最初源头是在哪里呢?

原来居然是在波音公司打工的一些中国裔员工最早炮制出来的:

“在波音工作的很多华裔工程师,特别是BoeingAsiaAmericanProfessionalAssociation(BAAPA)的会长唐克(KeyDonn)先生,多年来在大量的史料中进行筛选和考证,搜集了很多关于王助的资讯【他“筛选”和“搜集”了“多年”,其实也就只有波音官网上那寥寥两三句话中顺带提及的“Boeing's first aeronautical engineer”】。

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2005年8月,西雅图飞行博物馆在“红色谷仓”(波音早期的办公室,现为西雅图飞行博物馆的一部分)举行了盛大的王助个人主题展览的揭幕仪式,出席仪式的是航空业界的领袖人物,包括波音的中国总裁王建民先生。”

你们注意看这些参与者的背景,很明显的是在中共主导下的“海外爱国华侨”的“统战”活动。

前面我们不是还说到:“波音的官方资料里自始至终就是没有把这个所谓的“波音之父”“波音公司创办人之一”王助给封为高于其他人的什么“总工程师(chief engineer)”,而只是普普通通的“engineer””吗?

但是我后来还真在波音网站上一个名为“companyoffices(公司办公室)”的分页面下面赫然看到这样一段中式英文(但是这个“companyoffices”页面,你单独打开它是打不开的,应该是挂靠在波音官网文件夹下面的非正式文档):

“Wang Zhu was the first chief engineer hired by Boeing in1916. Wang was born in Beijing. He studied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at Armstrong Technical College in London and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Boston. He designed the Boeing Model C seaplane, the company’s first successful airplane.”

大家可能会说:飞虎兄,你这下可傻眼了吧?你考证了半天说“波音的官方资料里自始至终就是没有把这个所谓的“波音之父”“波音公司创办人之一”王助给封为高于其他人的什么“总工程师(chief engineer)”,而只是普普通通的“engineer”,但是现在真有一份波音官网上的资料说他是“chief engineer”,而且设计出了“the company’s first successful airplane”。

我说,你们先别忙着得意,这还是我告诉你们的,我不告诉你们你们还根本不知道。但我为什么告诉你们这个?因为这是一段一看即知的某个在波音打工的中国裔员工悄悄篡改塞进去的私货!

我当时一眼之下就看出了破绽:先不说那么明显的中式英语,你只要一看其用词,用的居然是只有中国人才用的标准的汉语拼音书写名字Wang Zhu(他甚至能把Zhu(助)和Zu都分得清清楚楚!)和Beijing,而我们前面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了,真正母语非中文的真正美国人对王助的名字都是称之为英文式的Wong Tsoo!而且真正的外国人对北京的称呼也是Peking而非Beijing!

这样的破绽和马脚还不够明显吗?

大家可能会说:飞虎兄,你也太武断了点吗?你仅仅就凭这两个中国人式的用词Wang Zhu和Beijing就绝对性地断定为这是中国人干的,万一是某个懂中文的老外加进去的呢?

别着急,我还有另外更有力的证据:当我搜索这段文字时,我才发现这段文字还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另一篇阐述波音公司供货商政策的文件中间,跟上下文完全没有任何逻辑联系,就这么莫名其妙地突然就毫无关联地插在了这篇阐述波音公司供货商政策的文献中间:

“Boeing has had an established, formal small business and supplier diversity program in place since1951. You might be interested in knowing that the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wasn't even established until1953.

But even before that, Boeing success was built on diversity.

In1916, the year of the company's founding, Wang Zhu was the first chief engineer hired by Boeing. Wang was born in Beijing. He studied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at Armstrong Technical College in London and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Boston. His work designing a seaplane for the U.S. Navy laid the groundwork for a generation of new airplanes.

Throughout the years, Boeing has sought and found creative ways to promote opportunities for small businesses and we work with our first-tier suppliers to ensure that they too develop opportunities for diverse suppliers.

We're proud of our diverse supply base, and are committed to expanding it further. We know that our continuing success depends on it.”

http://www.boeingsuppliers.com//esd/index.htm

事情到了这一步还不够清楚吗:某个在波音公司打工的中国裔员工,操着不熟练的中式英文肆意篡改波音公司网站上的文件,由于不熟悉英文,造成在很多无关联的段落中都生搬硬套地插入了这段篡改后的文字,波音公司网站方发现后应该是进行了删除,但没有删除干净的地方就留下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几段怪象。

事实上,在中共操纵下挟裹海内外中国人对西方世界特别是针对美国的有计划的文化渗透行动,已经制造了无数潜伏在美国工商企业界和政界的中共卧底,商业间谍,军政特务,文化特务,这已经是世人众所周知的公开的秘密了。

中国人们,你们还可以继续去干篡改美国历史的勾当,但是拜托敬业一点,不要再露出这么多低级的破绽。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人吹嘘这个王助的这些让人笑掉大牙的无耻滥言:

“他站在国际飞机设计制造行业的最前沿”

“才惊天下”

“中国人在世界飞机制造史上留下了绚丽的一笔”

“波音能有今天的翘楚地位,离不开一个中国人”

“如果没有中国人王助,美国波音公司的故事可能会是另外一个版本”

受这种无耻无知浮夸烂吹的宣传攻势的影响,再加上由于不熟悉航空史,乃至于很多还算相对客观实诚的人,虽然并不觉得这个王助真有那么神,但也相信了“他对波音公司做出了重大贡献”“功不可没”,甚至就连我,在一开始还没有更深入地去了解波音公司的历史以及整个航空史的初期,也觉得好像他还真是跟波音有一段举足轻重的因缘。

一直到我无意中看到波音官网上History栏目中赫然把麦道飞机公司和休斯飞机公司的历史跟波音公司的历史排列在一起,我感到奇怪:麦道公司和休斯公司不是另外的两家公司吗?(这个麦道公司其实也是两家不同公司麦克唐纳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合并而来的)但疑惑之余才突然醒悟到:原来现在这个波音公司根本就不是一百年前那个波音公司!

因为现在我们所熟知的这个“波音”公司是在经历了一百年来的无数次的拆分,重组,并购,合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的一个所有权完全不同的公司,实际上它跟一百年前那个由威廉·波音草创的小作坊式的“太平洋航空器材公司”基本上早已经没有了任何实质性关系(甚至那个王助当年在那里打了几个月工的那个公司当时连名字都不叫“波音”公司,当时是“太平洋航空器材公司”)。

因为早在1934年,由于联邦政府的反托拉斯法案,由威廉·波音创始的那个“波音”公司就已经被拆分成了三个独立的公司,甚至一度退出了航空运输领域,而威廉·波音本人,在心灰意冷之下,也辞去了公司职务,撤出了所有股份,从此彻底退出了波音公司。也就是说,现在这个“波音”公司跟当年那个“波音”公司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关系。

连老板都换了,当然早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公司。

更不用说,后来这个“波音”公司又在其后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不断地拆分,重组,并购,合并(其中就包括了跟此前半个多世纪里跟“波音”毫无关系甚至曾是竞争对手的麦道公司休斯公司等等之间的合并),才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这个跨国航空帝国的形态。

也就是说,没有原来那个“波音”公司,也会有另一个“波音”公司,因为航空市场始终在那里。

那么,既然如此,波音公司为何还要在其官方网站上将当年由威廉·波音创始的那个“波音”公司乃至麦道公司休斯公司等等都排列在波音公司的历史上?

因为美国人也有跟中国人一样的好大喜功的毛病,特别是对于商业企业这种营利性机构来说,尽量将自己的历史拉长,不失为一种扩大市场影响力的有效手段,而且虽然没有实质上的关系但至少名义上是当年那个波音公司的继承者,倒也无可厚非(波音公司甚至将此前半个多世纪里跟“波音”毫无关系甚至曾是竞争对手的麦道公司休斯公司等等都算在了自己公司的历史之内)。

这是其一,还有其二,也就是说即使真像是中国人宣传的那样“王助帮助波音公司赚到了第一桶金”,但是,那跟“他站在国际飞机设计制造行业的最前沿”“才惊天下”“中国人在世界飞机制造史上留下了绚丽的一笔”的胡吹浮夸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实际情况是:自从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以来,十几年间,西方各国大大小小的飞机制造公司(或者说飞机制造作坊)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出,即使不说是多如牛毛,但数不胜数应该是差不多的,而迟至1916年才创建的波音公司在当时只是不起眼的小字辈。

而由威廉·波音和另一个创始人乔治·韦斯特维尔特两人共同设计制造的波音第一款飞机B&W(乃至其后的改进型B&W―C),其实只是在另一家飞机公司马丁公司设计制造的飞机的基础上的仿制品,其实就是不折不扣的山寨机。(这个马丁公司就是后来波音公司在军用机领域的竞争者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前身之一)

你就可想而知当时的“波音”公司以及这个所谓的“波音第一任总工程师”王助的真实水平是什么。根本不是什么“他站在国际飞机设计制造行业的最前沿”“才惊天下”“中国人在世界飞机制造史上留下了绚丽的一笔”!而实际就是一个山寨模仿的小作坊的打工仔的水平。

更不用说早期年代那种原始飞机的粗劣技术水平,大概也就跟今天小工坊里制造一台拖拉机的技术水平差不多(实际上常有新闻报道很多农民个体户在自家就能制造出那种原始小飞机)。实际上前述那个波音第一架飞机B&W以及其改进型B&W―C即使在当时也仅只是低技术水平的民用水上飞机及教练机,并非高技术水平的作战飞机。

事情剖析到这一步,基本上已经真相大白,不过还有一段小花絮:中国人在不择手段地拼命造假吹嘘这个“波音第一任总工程师王助”的同时,出于煽动反美的卑劣心理,以一种变态偏执的受迫害妄想狂热编造种种王助“受到了严重的种族歧视”的指控。

但是,我们稍稍一想就应该能察觉到编造这些“种族歧视”谎言的这些中国人有多么弱智和下流无耻:既然雇佣这个王助的美国人昨天还在把他“视为天降贵人”“极力推荐”,怎么一转眼间就突然“严重的种族歧视”他了?这到底是美国人精神错乱了还是中国人狂犬病发作了?

关于这个“种族歧视”的问题,有一个在美国国务院工作的华人写了一篇考证文章中有所澄清,这篇文章总体上来说还算客观公正,虽然在技术问题上相对于我所知的并无多少新鲜之处,但他也明白指出王助只是“公司第一位工程师”,委婉地表示了王并非什么“公司的首任总工程师”而只是其在履历中自称。其文引据史料事实,对于所谓“种族歧视”的反驳很有力:

http://blogs.america.gov/mgck/2012/08/22/wong/

“此后没过几个月,王助在1917年11月回到了祖国。对于王助功成名就后突然回国,许多人很不理解,但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就想当然地简单编造出“种族歧视”作为王助不再在波音继续工作的理由。

然而,考诸事实,无论是王助个人、当时同行的回忆,还是现在可以看到的各种历史资料,有关王助回国的原因,与“种族歧视”没有丝毫的关系。所谓的“种族歧视”,主要是说美国军方担心最高航空机密被泄露,不许王助进入飞行测试场地。这种说法显然不符合当时情况的。根据现在可以看到的资料,王助不但可以设计C型机,还可以驾驶飞机上天试飞。根据当年西雅图报纸的报道,威廉·波音十分信任自己的员工,允许他们试飞自己设计的飞机。事实上当时的飞机设计工程师只有王助,这件事曾引起当地媒体的关注,媒体报道说王助可以试飞新型飞机,而他是一个雄心勃勃,希望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的年轻中国人。我没有在历史记载中找到王助曾驾机试飞的资料,但王助被允许驾机试飞却是确凿无误的,他也曾在毕业前,到飞机驾驶学校学习过驾驶,会驾驶飞机;波音的飞机,都是由自己的员工试飞的,军方只负责验收。

此外,王助设计的是教练机,并非什么军用战斗机,没有什么航空机密可言,波音公司设计的飞机,都是在工厂附近海上起飞试飞的,没有严格的进入试验区不进入试验区的规定,用现在军方试飞区套当时的试飞,根本是张冠李戴。

王助在公司成功获得军方大笔订单后不到半年,就离开了波音公司回到大陆发展。其中原因,可以从与他一起同时回到大陆,也是他最知心的朋友、同行巴玉藻的有关记载中得知一二。。。可见,王助,巴玉藻、王孝丰、曾贻经四人结伴同时回国,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建立自己国家的飞机制造厂。说王助回国是因为受到“种族歧视”,不但贬低了王助报效国家的宏图大志,也是强加给美国军方的不实指控。”

当然,我倒不是很想要为美国人打抱不平,而只是就事论事而已,而且美国人自从里根时代结束以后,因为要搞多元化,已经越来越变成一帮认钱不认人的贱货,也实在是不值得再为这些贱货去抱什么不平了。

我倒是真正想警醒大家的是:中国人以后真应该人人都要有这样的觉悟:官媒上要是再有谁吹嘘他什么在国外获得了什么成就为国争光扬眉吐气之类的屁话,你们就应该回答他:你在美国得没得什么第一关我屁事啊,老子又没有因为这个事情多领到一分钱工资,说不定你出国花的钱还是贪污的公款(最后这一点还真不是气话,而是众所周知的活生生的社会现实!)

确实,你们仔细想想就能醒悟到:为什么现今中共政府这么花大力气宣传吹嘘这个所谓的“波音第一任总工程师”王助,仔细想想这实在是一件很讽刺很滑稽可笑的事情:因为这个所谓的“波音第一任总工程师”以及“中国航空工业的奠基人”王助实际上跟现在这个中共国毫无关系,因为他早在1949年就已经随国民党逃亡台湾了,实际上他是跟中共国敌对的另外那个“中华民国”的航空工业奠基人。中共政府现在突然大肆宣传吹嘘他,而此前却从未提起,内中盘算也很简单,因为以前他是敌方国民党政府的人,而现在他已经去世了,所以就又有了可以利用来做统战宣传的价值了。

 

责任编辑: 赵亮轩  来源:独立评论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15/0112/498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