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客眼中的北韩到底是何样?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外客眼中的北韩到底是何样?
-->[周末版Why] 捷克纪录片《欢迎来到北韩》
-->
-->布雷斯拉夫(捷克)=朝鲜日报特派记者 吴允熙 (2010.06.21 16:27 /更正 2010.06.21 16:45)-->
-->包着头巾的北韩妇女们正蹲在砂石堆上用锤子敲碎砂石,另一侧的中年妇女们则满头大汗地将大石块搬到马路对面。虽然是工地,却看不到一辆挖掘机,只有几名军人在监视着妇女们。在他们后面竖着一个写有“南浦”的牌子。
 
另一个画面,一位西方游客正在平壤的酒店客房里抬起地毯。下面不是地板,而是铺满了纸片。纸上还能看出用铅笔写的潦草的字迹,像是用小学生练习册纸张铺设而成的。
 
看到这里,游客脸上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这部影片中的场面均为真实场面。2008年5月赴北韩旅游的捷克旅游团28名成员拍摄了北韩的画面,一名捷克女导演对此进行剪辑,制作了一部97分钟的纪录片。片名是《欢迎来到北韩》。
 
这部影片于去年在捷克上映,美国家庭影院频道HBO东欧总部买下了该片版权。今年初,该片曾在匈牙利某电视台播出。而在戒备森严的北韩,这些捷克游客是如何拍到这些画面的呢?
 
策划此次北韩旅游的捷克ESO旅行社商品开发经理卡列尔-乌赫雷尔(音)平静地回答说:“许多游客想在北韩进行拍摄,便向北韩驻布拉格使馆进行了咨询。意外的是,使馆方面爽快地同意了。”他们起初以为这说明北韩正在发生改变,但在北韩机场却看到其他外国游客的相机被毫不客气地没收,才明白自己是破例享受特权。
 
乌赫雷尔推测说:“可能是因为过去在共产主义时期,捷克与北韩的关系很好。”ESO旅行社是欧洲地区可以推出北韩旅游商品的极少数旅行社之一。其他旅行社是通过中国的旅行社推进北韩旅游,但乌赫雷尔是在网上找到只登记了电子邮箱和电话号码的北韩驻布拉格使馆网站,并亲自与使馆方面进行联系。
使馆方面爽快地提供了北韩唯一一家国营旅行社“KITC”负责人的联系电话,ESO旅行社则从2007年开始推出北韩旅游。游客经由北京,在平壤、开城、南浦、妙香山等地逗留1周。游客必须服从北韩政府安排,游览平壤金日成广场、两江道等旅游景点,并且从早到晚,一直有3名疑似政府官员的国营旅行社导游跟随。旅游费用为人均5万克朗(约250万韩元)左右。
 
在影片中出现的建筑承包商马里安-克法尔达(音)也在2008年随该旅游团赴北韩。喜欢到特殊地区旅游的克法尔达表示:“从来没有见过像北韩那样的地方。”就连外国游客也要在金日成铜像前敬礼,回到外国人专用住处后就不可以外出。虽然听说有北韩货币,但游客根本见都没见过,在酒店商铺里只能使用欧元。
 
“捷克也曾是共产主义国家。既便如此,当时也能收听奥地利的电台广播,过去的东德也曾接触西德的文化。北韩就是一座‘岛’。过去我们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但北韩居民似乎根本就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用全世界国宾和韩国人士向板门店和金日成父子赠送的礼物设立的“礼物博物馆”,也让人印象深刻。在板门店前,北韩军人指着铁栅栏说:“这是韩国设立的铁栅栏。”大部分礼物是,(已故)文益焕牧师等访北人士的照片和韩国政府及企业赠送的纪念品。克法尔达表示:“看到这些后,感觉北韩和韩国交流十分活跃。”
 
通过影片得知北韩面貌后,申请赴北韩旅游的游客反而减少,因此,此后旅行社没有重启北韩旅游。影片摄制组举行特别首映式时邀请了北韩大使馆的全体成员,但他们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乌赫雷尔表示:“在第一次前往北韩旅游时,有一位会说捷克语的导游,因此交流得很好。但第二次去的时候,唯独不见了那位会说捷克语的导游,希望他没有受到伤害。”
 
旅游最后一天,包括克法尔达和乌赫雷尔在内的游客,在酒店喝完北韩酒后作别。他们用韩语高喊从北韩导游那里学会的“干杯!”,并用捷克语加了一句“为了自由!”。

-->

责任编辑: 刘诗雨  来源:朝鲜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10/0622/170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