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日本住了三十几年的韩国朋友对我说,和日本人吵架是件很可怕的事,他们的骂人话太少,如果吵了起来,骂人话大致只有三句,“马鹿野郎”、“阿呆”、“你妈大肚脐子”,而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中国的骂人话多得不得了。我到过东北的农村,那里各个村庄里都有一个“骂人冠军”,那里的人们称他为“能哨的人”,他骂起人来像说数来宝,骂上三个钟头不会重复,骂到最后,被骂的人往往没法生气,倒被他的“骂人艺术”逗得笑了起来。中国人吵骂了起来也不一定非动手不可,在南方尤其如此。我在上海于电车上看到两个膀大腰圆的大汉吵架,如果他们真的打了起来,一定是地动山摇,但他们两个只是背对着背地骂,骂得全车的人哄堂大笑。他们两个一直骂了半个多小时,像是进行“骂人比赛”,而且互相都没回过头去看对方一眼。
骂人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但不能说这种行为没有文化功能。骂人有时会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激化,但更多的是把不动手就不能解决的怨恨消解在了几声骂詈中。古言云:“君子动口不动手。”这说明中国人认为骂人远比拳脚相加来得文明。从骂人推展开来,中国人发起怨气来也远比日本人来得频繁。在各种机关单位,和领导吵架是家常便饭,开起会来,往往也是绝不把怨气藏于心中,“乒乒乓乓”,一“放”为快。
而日本人却不是如此,正像他们在语言上能够发泄怨气的骂人话都很少一样,他们一贯隐忍自重,在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都是把怒火和怨气压住。他们非常细腻,因此也非常容易对人不满,但是这些不满却不轻易地表露。对于在会议上开诚布公谈自己的意见,发泄怨气的人,日本人是非常讨厌的,这些人会得到“讨厌型”、“一言居士”等等外号,能言善辩的人,无论在日本的大学还是公司,都会碰得头破血流。
但是,这种没有发泄渠道的怨气在心里阴湿地发酵、积蓄,终有一天会突然爆发,而且一旦爆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很难再挽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候,在日本国内流行的一首歌中唱道:“忍啊,忍啊,日本的‘忍耐袋’的扎口绳终于断了。”扎口绳终于断了,就干出了偷袭珍珠港这样的等于自杀的事情。
一个曾长期住在日本的欧洲学者说:“日本人即使心里生气,表面上也遮遮掩掩,我们不知道他真正的心情。如果就这样就完事了也还可以,但这种被压抑的情绪不知在什么时候就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爆发,这是让人难以接受的。而欧洲人一下子就会发怒,马上就打架,但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人与人的关系仍然轻松愉快,远不像在日本那样操心。”
和日本人交朋友,要有这样一种心理准备,就是在你造访久未相见的老朋友时,会有可能被劈头泼上一头凉水,因为你极有可能得罪你的朋友,但怎么得罪了他你会一无所知。
责任编辑: 刘诗雨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08/1107/109521.html
相关新闻
“三妻四妾”流传千年 真相并不简单(图) 中国餐桌上的10大礼仪,您了解多少?值得每个人学习,老传统别丢(组图) 含“龙”量极高的18句拜年祝福语,新年别只会说快乐了,不俗套(组图) 冬至的十个有趣习俗(组图) 廖信忠: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喻培耘:中国远不是一个正常国家
姜凯:文化溃败的乱象——论“正能量”一词的发明权
颜纯钩:文化人无缚鸡之力,文化却能摧枯拉朽
章立凡:真正有文化是很难自信的,没文化才自信(图)
共产党控制人民的文化生活何以能铺天盖地 宋朝轶事:满街尽是簪花郎(图集)人为什么要读书?这25句话,就是最好的回答(组图)
滋养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书(组图) 知乎问答:骂中式教育差劲,而鼓吹欧美教育好,这是一种文化入侵吗?(图) 南京常府街30号陈立夫陈果夫公馆往事(图)苏暁康:文化的飘零
“你穿和服”!中共警察当街咆哮撕衣逮人(图)孙立平:即使二舅是真的,我们看到的二舅也是假的
梁京:理解俄国和中国自残自毁的文化逻辑(下)
怼人也得有文化:中国“林黛玉发疯文学”火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