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一部关于天地宇宙、生命现象的伟大著作。它是中华传统医药的圣经,是几千年医药养生修炼的源头活水。
《黄帝内经》是医学,更是医道,它的真正作用不是机械性地对疾病进行治疗。而是更像一位老师。引导我们顺应自然的力量。学习黄帝内经就是学习如何依准我们的生命本性去做人和生活。是在培补我们的智慧元气,帮助我们完成对自我生命体的认知过程;所以,这是一种根本性的学习。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文章。
春天怎么养生
夏天怎么养长
秋天怎么养收
冬天怎么养藏
顺应四时为养生第一条。因天之序才是它的要领。
是四气而不是四季。调的是神。重的都是神的层面。
气,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什么是气?五日谓之侯,三候谓之气。
候,是物候,是树木等事物的表现。事物五天会出现一个变化。三候十五天,天地自然之气就会出现一个转换。人体养生要能跟上气的变化,不然就会得病。这也是天人合一概念的一个表现。
古代时讲气,更多指节气,即24节气。一年四季,一季有6个节气。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气是不断地在发生变化,人的情志要跟上这个变化,就能养生。
生长收藏都是四季里气的表现。化,这四季全有,是指四季全包括,乾卦的上九,见群龙无首吉。中国人的居住方式——四合院,东南西北生长收藏全有,门朝南开,门主散,出入之所。东边的房子主生发,孩子们住;老人住西边,壮年住正房。
春天怎么养生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春天的生发之机,是一点点起来的,是分步骤的。
“此为发陈”,陈就是陈旧,是从冬这起来的。春天的毛病是冬天做下的。发的是积聚在冬天的东西。
非典(瘟疫与时节有关,陈旧的发作)中很少有老人和孩子,基本是青壮年,他们生活无规律。目前来讲,老人和孩子比较注重养生,按时睡觉。
“天地俱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都可以生发,也就是子时,一阳,二阳,三阳这样生起来。
“万物以荣”,万物都开始来发育生长。如何养生,列举三个例子。
一个是“夜卧早起”,晚睡早起,晚不过子时。“广步于庭”,步,在古代是慢慢走的意思。慢慢走,走很远。
一个是“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披发,不要约束生机,生发,应该放松心情;缓形,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也意味着放松心情。调神,神最重要。志是肾经,肾的神。使肾精能够一点点生起来。
还有一个是“生而勿杀”,此时只怀一个欣欣向荣的心思,不要起一点杀心。春天不能起杀心,“春天攀折一枝花,秋天少收一个果”。
此时如压抑自己,你就会得病,要愉悦。这叫“生而勿杀,予而勿夺”。不要压抑万物和自己。
春可以对应肝;也可对应人一生中的少年。小孩子不要压抑他。“赏而勿罚”,奖赏他,不要惩罚他。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对应春气的反应,这是养生的道,规律。将养生都是在讲养东方。
“逆之则伤肝”,违背养生之道,就会损害肝气的生发之机。
发生的伤害春天可能看不出来,“夏为实寒变”,到夏天才能看出结果,出现问题。如腹泻、心脏都会出问题。在五行里,木生火,如果春天木没有生发好,夏天火就不旺,火又对应人的心,所以人的心气也就不旺。
“奉长者少”,奉就是两个手捧着东西给对方,长,夏天为长。春天没养好,给夏天可供生长的东西就太少了。
上面没有讲饮食,以下做一补充。
关于饮食
黄帝内经分两本,《素问》上,《灵枢》下。
1.食物为什么最重要?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素问*藏气法时论》
“药补不如食补”,药与食的区别,古代的药都叫做毒,毒字,草生得特别浓密。
“是药三分毒”,毒指的是偏性,药用其偏性。食物和药相比,用其平和之气。
中药的采摘时间很重要,偏性是用它的气,菊花茶是秋天和冬天生长的花,是金、水二气,补肺和肾。它败火,败的是肺火和肾水的火。
大拨种植的药,不按节气采摘,药效就会有问题。
药是用来赈灾的,不能天天吃,救急不救贫,当有了病,即出现了阴阳偏盛的问题,药临时来帮一把。
食物是天天可以吃的,人体可以吸收的。身体要健康,一定天天要吃饭,健康是一个积精累气的过程。气、精要一点点攒起来,才可以补益身体。
记住:人体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奇经八脉都是藏元气的地方。所有中药书中都一句话,叫做没有一个药入奇经八脉,没有一个药可以补元气。只有食物可以补益元气。
夏天怎么养长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疾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三月,此谓蕃秀,蕃是万物茂盛的样子,秀是指谷物抽穗。
天地气交,天地代表阴阳,天为阳,地为阴。夏至相当于午时一阴生,天地阴阳之气都交汇在一起。
万物华实,华是花的意思,万物开花结果。
有阳气,万物才可以开花;有阴气,万物才可以结果。
男人只是能有子,有这个阳,是前提条件,孩子要长大,要靠阴血的滋养。女子任脉主胞胎,血要足。
夜卧早起,晚睡早起。
无厌于日,厭是满足的意思。夏天不要拍热,不要怕阳光,就应该外散的。使用空调,汗毛孔遇冷收缩,预热张开,频繁闭合,扰乱了阴阳的气机。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就要出汗。阳气很足,不会很怕热,如小孩。
使志无怒,让志向,神明,情志上不要过分压抑自己。
使华英成秀,华英指花朵,美丽的花朵才能够抽穗,结果。
使气得泄,让人体的气得以疏泄。如果淤滞在身体里的气不出去,什么都补不进来。针灸,针无补法。真正的补,是按摩。这种按摩一定要因循人体的气机去按。人体是一个精品,要很轻柔地去对待。针法是在调经脉上的元气。夏天散出身体的淤滞气,秋天才能收敛进东西来,冬天才能进补。如果经脉不通,吃什么东西都补不进来,只能形成垃圾。
逆之则伤心,如果违背了夏天的自然之道,就会伤心。心主火,火为散。
秋为疾疟,到了秋天,就会咳疟,或感冒,或痢疾。
奉收者少,夏天没养好,奉献给秋天的东西就很少。夏天没有充分宣泄,拔节。
睡眠为什么重要,看天地万物,植物拔节一定是在夜里,也就是寅时,肺气开始输布全身气血的时候。此时一定要靠深度睡眠来完成,再熬夜也不要熬到三点。一定要晚上10点30分前睡觉,这是养生的基本准则。
冬至重病,冬天没有好东西可藏,就得重病了。这个冬也指老年,如果青壮年时期没养好,老年无物可收,容易衰老。
秋天怎么养收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秋天养收,对应西方。容平就是开始收,收敛,特别壮大,盛极的意思。
天气以急,天上的气只能为燥气了。燥气是正气,是从火的。衣服在秋天易干,这个干,是燥气的收敛功能发生作用。如果生病,再出现烦躁的症,是很严重的病。烦,是虚火上头,虚火敛不住,头疼,头晕,是心病,心经,心血的问题。躁,从足字边,乱动,烦躁不安,属于肾病,精不足的病。有一种老人快临终时就是循衣摸缝,天天在那里捻衣服扣子,不知手往哪里放,这是肾精大亏的象。抖腿,也是精不足,相书上说,男抖穷。肾精不足,他就没法不上脑,脑子思维就有问题,做事就会有问题,不顺,就会穷。
地气以明,地也就跟着明亮透彻,就像金属一样,所以西方属金。肺气也是,肺为娇脏,也要非常地清澈。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早起,和鸡叫一起起来。五点到七点,天门开,人的气也应该开了。
使志安宁,志是肾神的表现,要收敛了,不能再发散。性生活也要收敛了。动物交配有节律,有季节,人好像随时随地都可以,其实在秋天也应该有所收敛。动物在冬天冬眠养精,人在这时候也应该收敛然后养精。人虽然摆脱了季节性,但也要按照天地自然的顺序去做,否则也会生大病和重病。
以缓秋刑,舒缓秋天的肃杀之气。秋后问斩。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把神收回来,使秋气平,让秋气不那么肃杀。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不要再往外扩散了,这样就能够使肺气比较清肃。
此秋气之应,这是秋天时正常的人和自然的对应。
养收之道也,养收敛,秋天就是酉时,酉时主气味的味。大蒜和辣椒气味最厚,但不入药。
古人认为大蒜入气分,凡是入气分的药,都走清窍,如人体的眼睛,小便。大蒜气味厚重,吃后会流眼泪,小便有味。中药虽取其偏性,但也是因人而定。大蒜、辣椒每人承受量不一样,能吃多少吃多少。
辣椒走味道,入味就是入血分,血、味道都属于阴。入血分的药走人的浊窍,如口,大便。辣椒吃多了,会生口疮,肛门疼痛。
秋天就是味厚,果实,所谓五谷,要取其味,味入血分,万物收获,要吃入血分的层面。
逆则伤肺,如果忤逆了它,就会伤肺,因为肺对应秋天。
冬为飧泄,飧是夕食,晚饭,飧泄是食谷不化,吃的东西没有消化就拉出来了。肺与大肠成表里,如果肺气虚弱,大便成形能力就会很差。这些毛病冬天就会显出来。
奉藏者少,收敛气没收住,奉献给冬天的东西很少,藏不住。
冬天怎么养藏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瘘厥,奉生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这是冬季养生主旨的一句话。要关闭所有的开泄的气机,要收藏住。
水冰地坼,水是散的,都结冰了,发挥收藏之性。好东西藏在里面,整个的地都冻开了。
无扰乎阳,此时不要打搅阳气。冬天打雷,就叫做扰乎阳。禽流感前一年,出现了冬日打雷,冬天的阳气它都不藏了。天地会造成一定的瘟疫。人如果不养藏,也会造成疾病。冬日打雷,十栏九空。动物一定会遭殃,遭到扑杀。鸡流感,不是鸭流感。鸡为火性,天地火性不藏了,鸡的火性也不藏了。人也要少洗澡。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太阳升起再起。
使志若伏若匿,志就是情志,就是肾精,若,好像。肾精好像起来了,又好像藏进去了。冬三月,有一个过程,让它保持在起于不起之间。
若有私意,若己有得,自己美滋滋地享受,养,又不可以把它发泄出来。冬天就讲究养字,一定要养。
去寒就温,躲避寒冷,保持身体的温暖。冬天阳气都藏在丹田处,四肢会发冷,要去寒就温。可以吃点味厚的、滋补的东西,要靠饮剂,如醪糟酒,化掉味厚的东西。日本料理生鱼片配清酒和芥末,清酒化开,芥末辛散宣开。
无泄皮肤,肺主皮毛,中医称人为倮虫,皮主收敛,毛主宣散。人体皮多于毛,收敛大于开泄。满面红光,小孩子并不是这样,老人如果粉粉的满面红光,是一个危险的像,虚阳外越。小孩身上有一层细细的毛,很润泽地把阳气收在里面,涵在里面。
肺有两个特性,一个是肃降为主,一个是宣发为辅。
人的体表,特别是后背,都为太阳,不要经常开泄。
中国人提倡洗脚,西方人特别喜欢洗澡。西方人吃大鱼大肉,体味重,所以要经常洗澡。中国人以吃纤维类食物为主,体味清淡。冬天一星期洗一二次澡就可以了。古代强调洗脚,脚上有60多个穴位,三阴经和三阳经都走脚。小脚趾外侧是膀胱经,脚面是胃经,足大趾外侧属于脾经,足二趾三趾跟肝经有关,足底有涌泉穴,属肾经。如果春夏秋冬洗脚,都会得到益处。春天,增加生机;夏天,去热解暑;秋冬,温曛丹田,使小腹温暖。洗脚要泡,20分钟左右,脚的穴位是分井荧输经合,应该泡到脚腕以上。脚关节很重要,人体几大重要部位:咽喉要道,所有气血经过颈部上头,上部的病看咽喉颈椎;下部的病看腰椎,腰是枢纽;人是两脚站立动物能思考的动物,脚腕要支撑身体,所有经脉通过。
冬天要藏,不要泄。
使气亟夺,亟有2个读音,读qi表示多次;读ji表示急。不要使气多次或很快地流失掉。
如果过分开泄皮肤,里边的气就可以快速跑掉。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这就是冬天的养生之道。
逆之则伤肾,如果忤逆了它,没有藏住最终伤害的是你的肾经,伤害你的收藏功能。肾经不只是2个腰子,气走的线路是肾经,是一条很长的线路,它生命的方式是收敛。
春为痿厥,痿,凡是筋病,如腿没有劲,或者抽筋、半身不遂等都是痿症,全属于木即肝经的病。冬天肾水没有藏住,春天就会出现痿症,出现肝病,筋脉松弛的病。厥,四肢厥冷,如果冬天藏精不够,到了春天,还是手脚冰凉。春天的病从冬天来。
奉生者少,如果冬天没有养好,给春天生发的力量就不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阴阳是万物的根本,四时就是四季。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生发生长,秋冬养收敛收藏。
以从其根,要依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根本。天地就是这样运行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和万物一起,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如果违背了这个根本,就伐掉了你的根本。真,人体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