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学时报”报导,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汤懋苍表示,地球覆盖着厚约一百公里的岩石圈,岩石圈内部布满裂隙,蓄积空气、水等流体,其中气体总量达到大气圈中气体总量的百分之十至十五。
他说,这些流体时刻运动,速度可达到每秒二十公分,运动方向除了平流外,同时进行上升和下降运动。流体上升时,会给大气提供额外的能量,加剧大气圈的上升运动,进而影响天气。
学者分析,地震发生,特别是板内地震发生,是岩石圈与地幔间的“壳幔边界”产生一股强烈上升运动造成,这种上升运动称为“底辟作用”。底辟作用必然会影响岩石圈内流体的上升运动,进而加剧大气圈的上升运动,导致震后两三天内,震央数百公里出现大范围降雨。
汤懋苍认为,地震是壳幔边界运动产生的一种表象,这种运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天气的变化是壳幔边界运动所产生的另一种表象。
从长期天气变化来看,他说,底辟作用的发生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蓄积过程,并在后期伴随着波动。目前,壳幔边界运动在东亚的北纬三十一度至三十五度地区表现得相当强烈,今年已经在中国境内造成三次芮氏规模六以上强震。
汤懋苍认为,今年一月九日西藏发生规模六点九地震,“对今年初我国(中国)发生的冰雪灾害负有主导责任”。而三月二十一日昆仑山地区规模七点三地震,到五月十二日的汶川地震,这三次地震都发生在北纬三十一度至三十五度间。
今年四月,汤懋苍在中国全国汛期预报会商会上曾提出,今夏北纬三十五度的黄河中游可能出现较强的降雨。预估今年黄河、渭水流域和河套地区防汛工作将很严峻。
从历史观察,一九三三年和一九五八年发生在汶川以北数十公里茂汶地区的两次地震,对当年的黄河大水都产生严重影响。
一九三三年,茂汶叠溪地震规模达七点四,使得黄河结束自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三三年持续十多年的枯水期。此次黄河从枯水期向丰水期转变,一直延续十多年,直到一九四零年代末才结束。
一九五八年二月,四川茂汶发生规模六点二地震,当年夏天黄河出现大水,流量达到每秒两万多立方公尺,是近五十年黄河出现过的最大流量。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中央社台北二十七日电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08/0528/88956.html
相关新闻
它必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图) 微软:Win10将“退休” 全球数亿台电脑面临报废 日本首张“空中飞行汽车”试飞许可发出 美日混血空中计程车升空(图)斯坦福创新技术:诱导癌细胞“自毁”
一场大地震前的神奇预警(图) 武汉现百年难遇地震 中国多地出现地震云(视频) 安徽地震不断 天现异象 民众忧“大震到”(视频) 刚解除警报 合肥又地震 市民室外搭帐篷 外地人逃离(组图) 合肥地震异象不断 震后5天市民仍睡在街上(视频) (影) 夜空好多“蕈状云”! 俄最大导弹库挨轰 数万炸弹被毁 引发20次地震 打到地震!乌远程无人机打击俄军火库爆炸(图/视频) 巨大金块源自地震 科学家解开谜团(图) 未解之谜:美国卷入战争 日本更大地震在即 (图/视频)俄罗斯远东海岸发生7.0地震 附近有重要潜艇基地
被地震警报惊醒 全场吓坏:摇比昨天还久 地震前30秒!监视器拍到猫猫集体抬头 准备逃跑(组图) “巨大地震”近在眼前? 将有23万人丧命(图) “巨大地震注意” 日本学者提醒5大保命行动(图) 日本九州发生7.1级地震 发布海啸警报未解之谜:美国日全食开启灾难之门比格斯预言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