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人们有一天或许能在地震发生后,更准确地预测余震的频率与强度。
美国一组地质学家的研究发现,自1990年至今,在15个强度达7级或更高的地震当中,有12个地震所产生的表面波(surface wave)导致一些遥远大陆也发生较小规模的地震,尽管这些地区的地质构造完全不同。
此项研究结果刊登在英国的《自然—地球科学》期刊中,不过,中国四川两个星期发生的8级强震并不包括在研究范围中。
研究员之一的帕森说:“我们都知道表面波会移动。但是,多数科学家以为,这些因动态引发的地震是属于特别情况。但事实上,它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在发生,这是令人意外的。”
他举例说,2004年12月,印尼苏门答腊发生大地震后,随即在一些遥远的地方如美国(阿拉斯加州与加利福尼亚州)和厄瓜多尔引发地震。
该研究指出,虽然由远处地震所引发的地震强度不会太大,一般介于3至5级之间,但它也可能会比之前发生的地震更为强烈。
早前有研究发现,过去25年,有8起强度达7级或更高的地震,随后引发了更强大的地震。
帕森说:“余震是最大的问题,以及当发生大地震后会有什么情况。”不过,目前却有两种相反的理论解释地震后的余震如何产生。
地震后产生的震波可分为静态引发及动态引发两种,静态引发是在主要地震断层长度的范围中产生,但是,它的影响力通常在方圆100公里至200公里的范围逐渐消退。不过,强震后导致较远地区出现余震,只能以动态引发的震波来解释。
动态引发的震波会在地球的表面移动,同时“保持它们的波幅,即使经过再长远的里程也不会显著减少。”因此,要如何预测震后的影响,例如四川地震,关键在于要区分静态引发和动态引发的震波之间的不同。
帕森说:“我们可以从观察余震中开始学习,但我们必须知道当中有多少比例是动态引发的,因为(静态引发的震波)不是永久性的,而是过渡性的。一旦震波消失后,它的影响力也跟着消失,我们确实就不需要再担心了。
责任编辑: 于飞 来源:法新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08/0526/88570.html
相关新闻
微软:Win10将“退休” 全球数亿台电脑面临报废 日本首张“空中飞行汽车”试飞许可发出 美日混血空中计程车升空(图) Android用户小心!ToxicPanda木马病毒入侵 恐致财务损失 制度经济学家获诺贝尔奖引发社交平台热议 一场大地震前的神奇预警(图) 武汉现百年难遇地震 中国多地出现地震云(视频) 安徽地震不断 天现异象 民众忧“大震到”(视频) 刚解除警报 合肥又地震 市民室外搭帐篷 外地人逃离(组图) 合肥地震异象不断 震后5天市民仍睡在街上(视频) (影) 夜空好多“蕈状云”! 俄最大导弹库挨轰 数万炸弹被毁 引发20次地震 打到地震!乌远程无人机打击俄军火库爆炸(图/视频) 巨大金块源自地震 科学家解开谜团(图) 未解之谜:美国卷入战争 日本更大地震在即 (图/视频)俄罗斯远东海岸发生7.0地震 附近有重要潜艇基地
被地震警报惊醒 全场吓坏:摇比昨天还久 地震前30秒!监视器拍到猫猫集体抬头 准备逃跑(组图) “巨大地震”近在眼前? 将有23万人丧命(图) “巨大地震注意” 日本学者提醒5大保命行动(图) 日本九州发生7.1级地震 发布海啸警报未解之谜:美国日全食开启灾难之门比格斯预言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