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革现况 * 阿波罗新闻网
首页 > 热门标签 > 文革
袁凌:宋彬彬身后的人们
2024-09-19

了解宋彬彬背后的人,才能还原文革背景下宋彬彬的罪与罚。1966年8月18日的那天,宋彬彬登上天安门城楼给伟大领袖戴上袖章,以及被领袖谕示"要武嘛"的时候,或许没有料到,她此后将再也不能从"宋要武"的十字架上下来。直到日前她第一次走出沉默,向...

林辉:从红卫兵宋彬彬去世说开 还有多少人要忏悔(图)
2024-09-19

整个一代人都对毛挑起的文革的狂热负有一定责任,而且但凡一个有良心和良知的人,怎会对自己敬爱的师长下此毒手?从后一点上来说,当年的红卫兵们,难道不应该为曾经的暴行忏悔吗?难道良心良知真的早已荡然无存? 钱钟书先生曾经写道,文革年代有三种耻辱,一种是作为受害者的耻辱,一种是作为施害者的耻辱,一种是旁观者的耻辱。作为施害者和旁观者,真的可以心安理得的过一辈子吗?

文革暴力符号宋彬彬过世 真相与罪过(图)
2024-09-18

红二代宋彬彬9月16日在美国逝世,终年77岁。其父宋任穷,是邓小平主政时期中共八大元老之一。宋彬彬之所以曾在中国家喻户晓,与其在文革中的表现有极大的关系。她给世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张与中共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的合影,时间1966年8月18日。她给发动文革的毛泽东戴上绣着红卫兵三...

红卫兵宋彬彬美国去世评论:她的死不代表文革终结(图)
2024-09-18

艺术家创作的文革历史人物,宋彬彬为其中重要的历史人物。X@WeixinartNetflix剧集《三体》开篇中,再现文革红卫兵打死老师的一段历史,剧中其中一位施暴者被外界形容就是红卫兵代表人物宋彬彬,宋彬彬的死讯在周一(16日)于美国传出。有评论认为,宋彬彬的死并没有为文革划上句号...

王友琴:卞仲耘之死(附:王友琴评宋彬彬道歉)(图)
2024-09-18

卞仲耘,1916年生,女,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副校长。1966年6月,她被划为四类干部并在会上被斗争。1966年8月5日,她被该校红卫兵学生打死于校中。卞仲耘是北京第一个被红卫兵打死的教育工作者。一、被害1966年8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的红卫兵斗争黑帮。他们斗争了...

苏暁康:习拿到权力也要搞文革 定叫青史成灰(图)
2024-09-18

从五十年前大兴县屠杀,直到近年来的抵制日货、韩货,背后都有一根看不见的权力教唆和操控的草蛇灰线。遇罗文说:"在中国这样一个严密控制的社会中,任何民间发生的大规模事件,不可能自发产生,不是当局背后操控,就是默许的,是政府行为;这个当局,也必定是最高层。" 红卫兵话题,未必只是一个文革话题,也不仅仅是“红二代”话题,而是一个“集权主义”题目,最明显的证据,就是习*近*平是一个“黑五类”,却拿到权力也搞文革,他受迫害的教训,是去迫害更多的人。

朱学勤:吐尽狼奶、开口奶――从宋彬彬道歉说起
2024-09-18

图朱学勤为青年时期的红卫兵行为,陈小鲁道歉,很受欢迎,宋彬彬团队跟进,却饱受讥讽,激起新一轮质疑。一前一后,冷热不一,这是为什么?按说有道歉总比没有好,但王晶垚老先生作为卞仲耘老师的丈夫,至今不接受这一道歉,确实有他的道理。宋彬彬团队是在看到陈小鲁道歉受到人们欢迎之后,才有此次行...

宋彬彬去世,文革那一代牢牢占据今日中共高层(图)
2024-09-18

Netflix剧集《三体》开篇中,再现文革红卫兵打死老师的一段历史,剧中其中一位施暴者被外界形容就是红卫兵代表人物宋彬彬,宋彬彬的死讯在周一(16日)于美国传出。有评论认为,宋彬彬的死并没有为文革划上句号,反而现在当权的中共高层,大部分都受过文革洗礼,现在也在走文革老路。北京师范...

毛泽东钦点的女孩害了多少人?惊人秘密很少人懂【阿波罗网报道】
2024-09-18

宋彬彬去世,标志着红卫兵们正在走进历史,同时也预示着因果效应,这个永恒定律一直是无形之手。

文革红卫兵头目宋彬彬传离世 晚年公开忏悔(图)
2024-09-18

曾为中国文革期间红卫兵领袖的宋彬彬传在16日离世,享年77岁。宋彬彬曾在文革期间为中国前领导人毛泽东戴上绣着“红卫兵”三字绣章而闻名;晚年她对中学副校长卞仲耘之死公开表示忏悔,引起社会争论。

红卫兵头目宋彬彬去世 十年前为文革罪行道歉(图)
2024-09-17

9月16日,文化大革命红卫兵头目、中共上将宋任穷之女宋彬彬在美国去世,终年77岁。文革期间,宋彬彬在天安门城楼向毛泽东献红袖章,并改名“宋要武”,成为文革标志性人物。十年前,宋彬彬向文革期间被打死的母校副校长卞仲耘等受害师生公开道歉,但争议犹在。

文革死亡人数惊人
2024-09-17

文革之所以被称为浩劫,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人因它丧生。就像大陆作家秦牧说的那样,多少百万人含恨以终。那么文革中究竟死了多少人?邓小平:那可是天文数字据《邓小平文选》记载,1980年8月21至23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两次接受世界著名的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采访。法拉奇曾经采访过全世...

文革中的北京各大学外迁(图)
2024-09-14

1970年,北京的各个大学,都在外地寻找地方准备搬迁,按当时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战备的原因。中国和苏联闹僵,老要反对人家的修正主义,边境上又有摩擦,害怕真的打起来,北京各方面都做着备战的准备。各个大学和主要的科研单位都计划着首先外迁,我们1969年去干校是人员疏散的先行一步。1972年,中苏间的紧张局势有了缓解,所有各单位的“五七干校”的人,大部分都撤回北京,北京备战的气氛也放松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