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革现况 * 阿波罗新闻网
首页 > 热门标签 > 文革
“脱了裤子割尾巴” 文革中的死刑经历(图)
2025-05-13

我有过死刑的经历,很多人都知道。但我没有写过,也很少主动说。对我来讲,那不是什么高兴的事。我没有心情和本事长期拿这些事当做买卖自己的幌子混日子。但我想躲是躲不过去的,因为别人写的东西里有时会提到我或“老七”,于是就经常被问,经常被要求讲述,经常被迫解释。大家最感兴趣的当然还是死刑,“为什么被判死刑?”、“为什么又没死?”、“是不是周总理救的你?”……虽然大家都是善意和好奇,但我却有一种被提审的感觉,不得不被迫回忆许多事。

掸封尘:揭开毛泽东“三大谜团”
2025-05-12

毛泽东研究专家尹高朝在《毛泽东和他的二十四位老师》一书中,记述了曾教过毛的那些老师们,从私塾到长江沙师范,其中包括人们熟知的杨昌济、徐特立等。诚然,书中提到的这24位毛的老师,都在毛的人生中起到了一定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作用。但若依笔者所识,毛真正的老师,确是另有其人,他的名字叫作卡尔·马克思。没错!就是那个长洋相、吃洋饭、穿洋服、说洋话,用鸡毛当笔写洋文的德国大胡子男人。

南开大学创始人为什么郁郁而终?(图)
2025-05-11

张伯苓死后,他的家人也没能逃过中共的运动。文革中,身为数学家的长子张锡禄、身为商人的次子张锡羊和三子张锡祚都被摧残、迫害致死。而这样的命运在张伯苓选择相信周恩来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

文革对中华美德的打击却是毁灭性的
2025-05-11

文革虽仅持续十年,但对中华美德的打击却是毁灭性的。曾经我们以温良恭俭让为做人准则,家人朋友之间讲的是信任、情谊,可在那十年里,一切都被改变了。直到今天,文革留下的后遗症依然可见,但元凶中共为了掩盖罪行,鲜有在媒体上提及这段黑暗历史,仿佛时间可以洗白一切,但历史终究不会被遗忘。 p...

死里逃生的“刘红鼻子”
2025-05-10

电建公司行政科科长刘志山,山西人。是个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因为说话随意、口无遮拦,一直官运不济。他身体孱弱。背佝偻着,前额突出,牙齿外露,酒糟鼻子红红的,人们都叫他刘红鼻子。记得军管会的干部就曾经下结论说:你们看那个刘志山,像不像《智取威虎山》里的座山雕?就凭他那个长相,...

记朋友郁君的死(图)
2025-05-09

我平生最恨为尊者讳,但这一次我却要为死者讳。不过也只是掩其姓名,并不掩其事迹。我与郁君的首次见面是在分场场部欢迎我们新人的联欢会上。六九年底,我们一行数人千辛万苦总算到了云南农场的红旗分场。当年的中国,不比现在,若是不能搞出个像样的文艺宣传队,当领导的面子上比今天连年亏损的工厂厂...

选拔第三梯队的有关回忆(图)
2025-05-09

1984年9月,“第三梯队”的工作尚未结束,部里突然接到让我从中组部退下来的批示。事后是习仲勋告诉我的。陈云接到三封告我状的信,即邓力群、我的前妻范元甄和部里一干部母亲的朋友。陈云在邓力群的信上批示了:既然这么多人对李锐有意见,看来他继续待在组织部不合适。据说拟安排我去经委当个顾问。 中组部新任部长是乔石,他主持开部务会正式宣布做结论:李锐在组织部的工作是有成绩的,年龄过线,自己几次要求退下来。

吴天石的儿子
2025-05-09

江苏省教育厅长吴天石和夫人南京师范学院教务长李敬仪,是文革中全国最早被暴力打死的教育工作者。一九六六年八月三日,南京师院学生冲进吴李家,把他们拉到学校批斗。有人动手打他们,有人把装垃圾的铁丝篓扣在李敬仪的头上,拉到大街游街示众。开始时李和吴被人架着走,不久李昏迷过去,被人拖了一里...

卖糠“历险记”
2025-05-09

四人帮横行的年代,左得不得了,有些事情他们做到了极其荒谬的地步,窥一斑可知全豹,从一些小事可以了解他们的嘴脸。我曾亲身经历的一次卖糠,使我更深刻地了解了那个年代,那种极左思潮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想来,这也不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那时没有农贸市场,农民也没有更多的农副产品需要出售,自家...

林彪与“四人帮”是毛泽东的替罪羊(图)
2025-05-08

林彪相当排斥江青所在的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多次支持黄永胜挫败江青想染指军队的企图,而江青对林彪也是恨之入骨的。所以,中共将林彪和四人帮混在一起加以鞭挞,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歪曲历史,掩盖中共的罪恶。而中共也十分清楚,扒开毛的画皮的那一天,就是中共垮台的那一刻。

文革婚恋纪实
2025-05-08

情书范例文革中,我因为出身不好,写给女友的情书常常被对方党组织截获后审查。对方党组织说我有严重的小资情调。给我公司发函,要求对我加强无产阶级革命教育。为此我多次受到土建工地刘书记的责骂。后来,他把爱人写给他的情书拿给我看,想让我从中受到启发。那封情书至今还被我收藏:尊敬的光玉同志...

曾国藩曾外孙女:被脱衣鞭打后自尽
2025-05-07

从我懂事开始,在家里听到最多的人名之一,是俞大絪,她是中国化学大师曾昭抡教授的夫人。我的父母都是做英文工作的,经常听他们提到俞大絪教授当初是这么讲的,俞大絪教授当初是那么讲的。如果他们在英文方面遇到问题,就更会争论,然后结论是:我们去问问俞大絪教授好了。我们从上海搬到北京之后,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