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康熙现况 * 阿波罗新闻网
首页 > 热门标签 > 康熙
康熙8大家训 子孙一定要知道的大智慧(图)
2025-04-12

康熙玄烨一生兢兢业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十分认真,可谓耗尽心血和精力。此外,他对家教非常重视,所施行的方法也比较成功,从他的子孙雍正、乾隆等有作为的皇帝身上,可以看到其家训思想的影响。康熙平时在宫中经常教诲皇子皇孙,而当雍正即位之后,即对康熙的家训加以追述,并整理汇编一共...

父亲是天下第一清官!儿子却成第一贪官 康熙下令:拖出去斩了(图)
2025-04-06

赵凤诏死后,做父亲的赵申乔悲痛万分,但比起痛失儿子,他更恨自己一生清廉为什么养成这么个儿子,虽然康熙并没有责罚他,但赵申乔终日自责,不久便忧愤成疾,一命呜呼,令人不胜唏嘘。

康熙写诗提及“蛟龙”竟暗藏一深意(图)
2025-03-31

康熙帝年轻时曾力擒作乱的重臣鳌拜,受到后人称颂。(图片来源:公有领域)中国人称皇帝为真龙天子,但民间亦流传着关于蛟龙存在的传说。康熙皇帝(玄烨)曾在《江中雨望》这一首诗中提出了蛟龙的说法,而其内涵是非常特别的。这一首诗共二十八个字:烟雨连江势最奇,漫天雾黑影迷离。掀翻波浪三千尺,...

她死于1688年,绯闻却传到了2025年(图集)
2025-03-20

孝庄早期的政治取向是复旧,反对顺治的汉化改革。但到后期,她转而支持康熙锐意改革。这是一条思想由守旧而趋新的非常规轨迹。 可见,慈禧是一个被权力欲望日渐侵蚀堕落的人生,而孝庄则是一个控制权力欲望、知错能改、主动提升的人生。两人高下立判。 至于那些附加在孝庄身上的绯闻,尽管真真假假至今仍是历史的疑案,但这无损于她的美名。

康熙:不仅是君王还是高产水稻培育专家(图)
2025-03-09

康熙大帝亲自育苗,培育优良品种。(图片来源:维基百科)中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栽培的历史悠久。我国古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水稻品种的更新和产量的提高,其中贡献较大者要属清代康熙皇帝。他通过采取科学试验的方法,不仅发现并培育出了优质水稻品种——御稻米,而且成功地在我...

康熙指名要1男人陪葬 雍正曾经不知其中深意
2025-02-16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清军入关后第二位皇帝,康熙帝在少年时期挫败了权臣鳌拜,夺回了朝廷大权,成年后又取得了对旧金山、沙俄的战争胜利,清朝逐渐强盛。不过,康熙帝临终时,却点名让一个男人陪葬,雍正继承皇位后才明白父亲的用意,这个人就是权臣隆科多。隆科多是康熙孝懿仁皇后的弟弟,一等公佟国维...

清朝考生吃完36个馒头还未交卷!康熙赐他头名状元(组图)
2025-01-18

▲李蟠。(图/翻摄自百度百科)为了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考生们不遗余力地竭尽所能。清朝康熙年间,一位状元通过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方式获得了皇帝的青睐,被誉为“史上最能吃的状元”。他的特立独行让他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状元中的佼佼者。李蟠,字仙李,号根庵,又号莱溪,出身于入书香...

明善:从康熙的千叟宴说起
2025-01-08

康熙是一位伟大的帝王,当时天下大治,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他曾经两次在畅春园和乾清宫举行千叟宴,宴请65岁以上蒙、满、汉文武大臣以及致仕人员达千人以上。康熙帝与赴席老人们畅饮,皇子、皇孙们侍立观礼,并为老人们斟酒,而老人们都不必拘礼,不要起立。以此来表示他对老人的优待和敬老的殷切心...

被康熙称赞的清官陈瑸(图)
2024-12-10

陈瑸是清代康熙年间最著名的清官之一。他是广东雷州人,于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中进士,先从知县做起,官至巡抚,只身在外,不携家眷。他常说:贪不在多,妄取一钱,即与百千万金无异。陈瑸任知县、府宰以至巡抚,自俸甚薄。衙仆给他买菜,只购瓜果蔬菜,坊间至今流传着陈瑸公孙吃薯叶,陈瑸...

饱学砺行的太平宰相张玉书(图)
2024-12-02

康熙皇帝三次出塞亲征噶尔丹,都亲自指派张玉书随驾煌煌一部《康熙字典》,影响后世几百年,康熙皇帝亲为撰序,赞其开卷了然,无一义之不详,无一音之不备,至今还是文字工作者的参考书。它的总纂官叫张玉书。有清一代,汉族文人做官最成功者莫过于张玉书和陈廷敬。他们都出身望族,都是20岁进士及第...

若非洋人汤若望,大年初一会是另一天(图)
2024-12-01

今年农历新年,海外拜年的英文表达Happy Lunar New Year引起了很大争议。因为过农历新年的不仅有全球华人,还有东亚国家的韩国人、越南人,以及这些族群的海外移民及其后裔。因此全球不仅有华裔,也有越南裔和韩国裔族群庆祝,至少在海外,这已经不是个Chinese new y...

不受一文之污的张伯行(图)
2024-11-30

张伯行,字孝先,清朝河南仪封(今兰考)人。他以为官清廉而闻名朝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张伯行升任江苏按察使。当时官场上的陋习是新上任的官员应当给上司送礼,一来是表示对上司的尊重,二来是期望以后得到上司的提携关照。按照这种陋习,张伯行此次需要花费白银四千两。一向俭朴克己的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