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自2022年以来几乎没有招到像样的毕业生,甚至有三次“遇险”经历:面对拒绝,一位东北朋友逼问“我哪里不合适了?我觉得很合适”;询问一位河北学生有关俄乌战争的看法之后,她直接举报我们讨论政治敏感话题;一位贵州学生仅实习一个多星期,就在办公室录音三张光牒上网举报。学生质量的下降是明摆着的,但是大环境也很明确。一个重要的表征是考公数据。
当时只当笑话的一些小细节酝酿了历史的大风暴,再也笑不出来最近,上面密集表态经济承压,需要经济大省挑大梁、发挥财政支柱作用。今年的经济发展目标5%,也从必须完成变成了努力完成,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但具体什么时候不行了,对不同的人和行业而言,时间点可能并不一致。早在2010年这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