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反右现况 * 阿波罗新闻网
首页 > 热门标签 > 反右
本是同根生——关于一九五七年的一个记忆片断(图)
2025-01-02

1957年7月7日晚上,毛泽东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接见了上海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和工商界代表人士三十六人。一九五七年七月一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的社论。这篇出自毛泽东笔下的社论,第一次点出有一个章罗同盟,定罗隆基为帅上之帅,还说:&helli...

一位土木工程师亲见亲历的荒唐工程(图)
2024-12-28

干打垒(一种板筑三合土)建筑。(网络图片)我是土木工程师,亲见亲历了许多哭笑不得的建筑业故事。我曾经问一些年轻的工程师:建一座面积约800平方米的三层楼砖木结构宿舍楼,从基础到交付使用,如果尽可能地快,得多少时间?没有人答对。实际是15.5小时。也就是说,清晨破土动工,傍晚就水流...

历史不会沉默夹边沟:右派分子死亡集中营(图)
2024-12-26

当地传说,现在的高台县明水农场,就在埋葬夹边沟右派的地方,每到夜深人静之时,总会有鬼魂说话的声音。聚集在一起的鬼魂们嘈嘈杂杂说个不停。他们无法在人世间说的话,在另一个世界里可以自由地随便地交谈。躲在黑暗处偷听的人听不真切他们在说些什么。如果一旦有人咳嗽或说话发出了声音,倏忽间,聚谈的鬼魂们就立即转移了,在远处的什么地方低低的嘈杂声又重新响起。人们言之确凿。明水农场一位叫宗华的人就说,他自己就曾偷听过鬼魂们的谈话,虽听得不真切,但确实听到了。

“向党交心”的前因后果(图)
2024-12-21

许多人都知道1957年的反右运动,但对此后接踵而至的知识分子向党交心运动却知之甚少。二者有什么关联?其前因后果如何?笔者保存有先父张高峰(原《大公报》记者)1958年6月向党交心原始记录六份,真实地反映了那次运动对交心者心灵的触及和知识分子洗心革面自我批判的无情。联系到此前的反右...

陈登科的“瞒和骗”(图)
2024-12-18

读《放卫星的第一条新闻怎样发出?》(载《炎黄春秋》2011年第6期)之后,使我想到作家陈登科当年同方徨几乎一模一样的遭遇。所不同的是陈登科比方徨走得更远,由瞒和骗的新闻升华到文艺创作,写出了一系列散文、小说、电影剧本等作品,给他本人,也给那个时代留下了沉痛的教训。派往卧龙湖监收监...

鼓动鸣放实为整肃异己京剧名角遭殃(图)
2024-12-11

京剧《游龙戏凤》剧照:马连良饰正德帝,李玉茹饰李凤姐。马连良在文革中被批斗含冤而死。(网络图片)提要:中共鼓动人们鸣放提意见,鸣放很快变成了反右,整肃异己。谁都怕当右派,会上没人敢讲真话。京剧名角李万春、叶盛兰、叶盛长三人,划为右派份子,挨整遭殃。在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谁才是“反右”运动的真正帮凶?(图)
2024-12-11

上世纪八十年代,笔者“有幸”在党校学习时,又一次聆听彭真讲话“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法制建设”。讲到五七年反右,他也是坚持“必要的”、“正确的”这样的谬论,甚至比邓小平还多加一个形容词“及时的”。笔者望着他佝偻的身影,发现他已无当年搞“阳谋”时的那份趾高气扬。邓、彭万万想不到事隔十年,文革开始,毛的接班人和亲密战友也成了毛泽东的刀下鬼。可悲他们牢牢抱住毛泽东这座瘟神至死不放手,历史是多么无情啊!

一场噩梦
2024-12-11

从被打成右派算起,20年间我几乎没有发表论著。旧著《中国哲学大纲》可谓一个例外,早在1956年时,商务印书馆曾找出过去已制版的纸型,决定将其付印。而到1957年秋,我因言获罪,被打入另册,有人认为不必印了;商务印书馆负责同志仍决定付印,建议用笔名出版。当时王锦第已调到商务印书馆工...

五十年前知识份子对中共政权的质疑(图)
2024-11-08

自全国各地质疑中共一党专政和毛统治的声音让中共很是恼火。随着鸣放言论的激烈,毛和中共已经决定收网了,掀起了声来势浩大的“反右运动”。其结果就是所有提出质疑声音的知识份子被打成了右派,其中还有一些20多岁的学生。他们的青春不仅从此葬送,而且从此陷入了不断被“整”的噩梦中,甚至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比如北大新闻系的林昭。 反右运动加强了中共的极权统治,让众多的知识份子对政治噤若寒蝉。一些人选择了沉默自保,一些人则形成了“墙头草,随风倒”的双重人格。原本应拥有士大夫气节的知识份子就这样被摧垮了意志。

沈巧珍当“右派”(图)
2024-11-03

手边有一封信,还有几则写在照片背面的留言,读之不免心酸掉泪,如是者三。兹摘录其中一二如下。你好!真对不起,迟迟(未)回信,请原谅。这封回信好难写,提笔有千斤重,思绪万千理不出头绪,巧离我而去已三十八年之久,岁月流逝也冲不淡我对她的思念之情。再来写她的逆遇、磨难及她求生不能的逝去,...

摘帽时刻(图)
2024-10-29

我母亲因姥爷的问题,文革中党籍被挂了将近10年。她坚韧地挺着,一直工作在第一线,不服软,不检查。有一次被单位头头整得太惨,母亲回来向父亲诉苦。父亲是个除了工作别的都很粗心的人,那表情似乎有点事不关己,总说一句话:要降温,你要降温。母亲终于急了,当着我的面大叫:你还知道什么!你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