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军方最近对外宣称,已经“清剿”臭名昭著的KK诈骗园区,说是用炸药摧毁了园区建筑。但据《大.纪.元;时报》报导,多名幸存者和救援人员揭露,那根本是场“做给外界看的戏”,诈骗集团早就把人和设备转移到更隐蔽的地方。
受害者李先生回忆,他当初是被“高薪招聘”的广告骗到园区的,一入境护照就被没收,接着每天被迫工作超过16小时,一旦业绩不达标,就会被打,“有人被打得说不出话来,甚至无法正常行走,每天都能看到新的受害者被带进来。很多人最终不是被打残,就是消失。有人被转卖,有人被丢进后山……”
李先生说,他是10月份被救援队救出,能活着回来,是幸运中的幸运。一起回来的人中,有人花了十多万甚至四十多万才被救出。救援队是民间组织,没有官方背景,能被他们救出的人非常少。
来自云南边境的救援人员刘超(化名)透露,救援工作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假讯息太多。很多家属在网上看到有人报说哪个园区打掉了、开门放人,就以为孩子能出来,但赶去现场一看,人早被转走了。
他说,这些园区之间有严密的通讯网,一旦风声走漏,几小时内就能把人转移到其他地方或新开的“分园”。
民间救援人员雷先生也指出,所谓的KK诈骗园区被炸或被打掉是假象,园区为了应付舆论,会先把人转移,再炸掉空园区,制造“打击成果”的假象。他说,目前缅北仍在运作的园区,包括“娇克山”“阿波罗”“玉龙湾”“极光”等。
刘超指出,这些诈骗园区不断改名,换成“科技园”“度假村”的名义继续骗人。人道救援陷入“打了又生”的恶性循环,被救出的人寥寥无几,新园区却不断出现。
他说,缅甸政府军和地方武装之间关系复杂。军方表面上“炸园”,其实是为了争地盘、分利益。像BGF、DKBA这些武装组织,会向园区收管理费、守关卡,甚至为他们提供保护。
刘超透露,目前缅北大多是“黑区”,园区搭着铁皮棚子,随时能搬。救援要成功,必须确认受困者的身份、位置,还得有家属签协议。即使这样,成功率也只有五六成,风险极高、费用高昂。他提醒,很多家属在早期没有及时行动,等失联后再求助往往为时已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