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合国(UN)宣布对伊朗重启制裁之际,德黑兰迅速扩大从北京进口导弹关键原料,以重建军备。评论指出,中共利用灰色地带违反联合国决议,踏入轴心国标签的恶性循环,破坏国际秩序,必将导致国际两大阵营对抗升级。
据CNN10月29日引述欧洲情报来源报导,6月份,伊朗和以色列发生军事冲突后,向中国供应商采购了2000吨中程常规导弹固体燃料主要前体——过氯酸钠,以补充导弹库存。这批货物自9月29日开始陆续运抵阿巴斯港。
在和西方大国的核谈判无果后,联合国从9月27日恢复了对伊朗的制裁。德黑兰被禁止从事任何与能够运载核武的弹道导弹相关活动,联合国成员国也必须阻止向伊朗提供可能助其发展核武运载系统的材料,其中包括过氯酸钠。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战略与资源所所长苏紫云表示,中共的所作所为公然挑衅了联合国的制裁决议。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战略与资源所所长苏紫云:“这是北京跟德黑兰之间的利益交换,当然西方国家会持续监控。这类化学品用途很多,具有军民两用的特质。伊朗订货的时候,可能是作为其他农业用途,再转为军用。所以它就是钻这个国际管制的漏洞,灰色地带,这是中共一贯的手法。 ”
消息人士透露,自4月底以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航运公司旗下的船只在中伊之间的往返次数明显增多。
比如,被美国制裁的“巴什特”(MV Basht)货轮在9月15日离开中国珠海,9月29日抵达伊朗阿巴斯港后返回中国。
另一艘“阿塔万德”(MV Artavand)号货轮10月12日离开中国六横港并抵达阿巴斯港。为了掩盖行踪,货轮的AIS跟踪系统处于关闭状态。
欧洲安全部门透露,有一支黑暗舰队联合了多个空壳公司和一些表面正规的公司,构成了持续向伊朗输送过氯酸钠的网络。而大多数涉事公司位于中国大连。
苏紫云:“即使是以色列都获得主要温和阿拉伯国家的默认跟支持,所以中共跟伊朗的关系只能说是强弩之末了。所以它想要维持住在中东的唯一一个踏脚石,但是很可惜的,这样的效果是副作用的。包括欧洲国家会注意到中共持续的对伊朗提供这些准军用的武器或原料,这些对北京来讲相对不利。”
长期以来,中共都是支持伊朗对抗西方的关键盟友。双方在2021年签署了“25年全面合作协议”。北京承诺未来25年在银行、电信、港口和信息技术等数十个领域投资4000亿美元,同时将获得稳定的伊朗石油供应。
早前《华尔街日报》披露了双方规避美元结算体系的“以物易物”形式合作:伊朗将原油出售给北京,中方资金流入中国金融实体后,再支付给在伊朗承建基建项目的中国企业。
去年约有84亿美元的石油付款通过这一渠道,流入了中共在德黑兰的大型基建项目。
而今年6月份,伊朗主要核设施被美国摧毁后,已经基本失去了和西方讨价还价的筹码。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谢沛学博士认为,为了和美国争夺中东话语权,中共不愿看到伊朗的衰落。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谢沛学博士:“北京会选择在德黑兰现在最脆弱的时候去强化他的投资,以巩固北京在当地长期的影响力。当然最重要的还有一个因素,其实美国对中国和伊朗之间的制裁,形成了中国和伊朗两个变成被制裁的共同体。伊朗需要中国去提供经济生命线和外交保护,中国则利用制裁环境,以优惠的条件去获取战略资源,像是石油等等。”
苏紫云指出,目前主要阿拉伯国家都倾向美国,中共持续或明或暗支助中东仅剩的抓手伊朗,使得轴心国的阵营标签越发显眼,形成恶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