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29日)是重阳节,又称为“极阳日”,被认为是一年中阳气最胜的日子。民间有九月初九登高,吸纳吉气开运的习俗。资料图。(ANTHONY WALLACE/AFP via Getty Images)
今天(10月29日)是重阳节,又称为“极阳日”,被认为是一年中阳气最胜的日子。民间有九月初九登高,吸纳吉气开运的习俗。
重阳吉日
“重阳”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
“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九月初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
明代张岱着《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九是最大数,九九重阳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台湾命理师柯柏成表示,九月初九这一天是阳气极盛的吉日,建议可找所在城市的东方登高,吸纳吉气开运。
“霜降连重阳,大雪满山岗”
今年的重阳节落在霜降节气之后第七天,属于“晚重阳”。有俗语“霜降连重阳,大雪满山岗”“重阳霜降中,冬寒冷到狂”,说的正是重阳节与霜降相逢的年景。
民间还有“早重阳暖烘烘,晚重阳冻死牛”“晚重阳鹅毛大雪,早重阳单衣过冬”“早重阳三九穿单,晚重阳十栏九空”的说法,意思是说,“晚重阳”预示当年是个寒冬,降雪可能会比较多。
还有谚语“重阳晴,一冬晴;重阳阴,一冬冰”“重阳一日淋,今冬雪不缺”“雨淋重阳节,正月初一雪打灯”,意思是说,重阳节这一天如果下雨了,则预示着今年冬天下雪比较多,新年也会比较寒冷。
重阳习俗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登高节、敬老节,是庆祝丰收、祈福长寿,表达对老人尊敬与爱护的节日。
民间有许多重阳节习俗,如登高、采药、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围猎、射柳、放风筝、蹴鞠、吃重阳糕、妇女回娘家、孝敬老人等。
1 享宴祈寿
汉代《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荆楚岁时记》中写道:“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2 登高
重阳登高是一项重要的习俗,古人认为“九九老阳,阳极必变”,重阳这天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因此,重阳这一天,人们会一同登高山或高塔,以求吉祥。
3 佩茱萸
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为茱萸节。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被人们称为“辟邪翁”,重阳节人们佩茱萸以辟邪求吉。
4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一座宝塔,常点缀枣、栗、杏仁等果料,糕面印双羊图案或插五色彩旗,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民间以“糕”谐“高”,吃重阳糕,寓意步步高升,明代有父母以片糕搭儿女额头祈福的仪式。
5 秋祭
民间有重阳祭祖祈福的传统,尤其在岭南一带盛行。在传统习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
6 赏菊、饮菊花酒
菊花是长寿之花,重阳节有赏菊习俗,宋代《东京梦华录》曰:“九月重阳,都下赏菊。”菊花有养生功效,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
重阳养生
重阳节秋意更浓,养生也需要因时而定,中医认为秋季气候干燥,“燥邪当令”,易伤肺阴,饮食上应以“润燥、养阴、健脾”为主,此时宜食梨子、银耳、百合等润燥之物,少食辛辣刺激。适量饮用菊花茶,既能清肝明目,又应重阳赏菊之景。
重阳诗词
古代文人写下许多描写重阳的诗词,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代词人李清照写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