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单位:吃亏是本事,受气是能耐,认输是智慧工作事业发展|职业规划|职业发展☀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工作职业 > 正文
人在单位:吃亏是本事,受气是能耐,认输是智慧

上周我回家,遇到了上班一年多的堂侄,发现他聊天过程中充满了怨气。

在单位,看不惯的人与事很多,而且他凡事都认为别人的错,自己受委屈。

一年多来,心里只有人的是非,没有做事的成绩。

回想过往,我也能理解他。

自己刚刚上班的时候,何尝不是心气很高,受不得一点委屈。

但后来我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纷争。

遇事,吃亏是本事,受气是能耐,认输是智慧。

01

吃亏是本事

职场中,不少人喜欢斤斤计较,多做一点就吃了亏,少做一点就占了公司便宜。

这种行为看似聪明,实际上是掐断了自己的上升渠道。

多干点活多吃点亏,这种人看似愚笨,却往往也是成长最快、收获最大的人。

马东有一个合伙人,叫作牟𬱖。

牟𬱖在央视实习时,很有责任心,干活儿从不挑三拣四。

当时央视在人才招聘方面收紧了政策,转为正式编制的难度大幅提升。

周围的朋友都调侃说:你一个编外人员还搞得自己每天劲儿劲儿的。

可她并不关心身份如何,依然主动申请出差,她更看重的是自己能不能学到东西。

后来,她成了央视制片人,再后来她成为马东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推出一系列火爆节目。

很多人在工作中会形成一种“摸鱼人格”。

他们把上班摸鱼当作一种政治正确,并以此为荣,对那些努力干活的同事往往是嗤之以鼻,觉得他们又傻又愣。

可是越是不想吃亏,最后吃亏的一定是自己。

因为他们不会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因为他们会在这种少付出、多回报的期待当中走向平庸。

无论做什么工作,付出了多少,自然会收获多少。作家程然在书里写过朋友贾平的一段经历。

贾平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特别出名的出版社工作,做过编辑,也参与过业务部直销的工作。

很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他都愿意去做,什么取稿、跑印刷厂、邮寄等杂七杂八的事情,贾平总是乐呵呵地跑去帮忙,从不计较。

当其他人都觉得他傻的时候,他总是轻轻一笑:“干什么不是干啊,吃亏是福嘛。”

试用期一过,与贾平同时进入出版社的同事还在做着校对的工作时,贾平已经被总编安排组稿了。

多做的每一件事,表面是吃亏,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工作,可以理解为负担,也可以当作是成长。

工作范围内外的事情,可以当作负担,也可以理解为职责,也可以视为成长。不同的工作视野,决定了我们不同的未来。

02

受气是能耐

之前,看到一个求助热帖,提问者是一位在通信行业TOP3工作的女士。

她说,因为赌气辞去了月薪过万的工作,如今万分后悔,好想回去。

事情的起因是,在最近一次项目设计中,她的方案总是被主管挑三拣四,一次次打回去重改。

直到第六版还是被否定的时候,她觉得对方是在故意针对她。

一气之下,她把方案甩在桌子上,指着对方鼻子怼道,我不伺候了,摔门扬长而去。

等她冷静下来,才惊觉自己的实际状况:已到生育年龄,自己又学历不高、资质普通,想找到过万的薪水实属不易。

受点气就想着离职,最终买单的只会是自己。

没有一头牛马不受气,我们要受老板的怒气,同事的阴阳怪气,以及客户的脾气。

说白了,受气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甭管怎么跳槽,换什么单位,都绕不开人情世故,这“窝囊费”谁也逃不掉。

在阿里工作过九年的鬼脚七,在《人生处处是修行》这一本书里聊过自己的工作思考:

如果你是员工,请记住两个词:精进、忍辱。

精进与忍辱,往往是会互相转换的。

我有一个朋友,是播音专业的,毕业进入一家初创公司工作,年纪轻轻就成为公司的二把手。

很多人都羡慕不已,以为他是好运。

我自己也问过他,怎么就摇身一变,成为公司管理者了。

他看似开玩笑地回答:别人受不了的委屈,我受得住。没人占的位置,自然就由我挪屁股占了。

话糙理不糙。

这家公司,老板脾气暴躁,业务要求高,时不时地要挨骂,一个个员工来了又走了。

流水的员工,铁打的他。

因为大事小事,他都要操心、要上手,所以倒逼出一身能力。

因为员工轮换得快,负责人的位置自然非他莫属。

每一个牛马的工资中,一半是辛苦费,一半是窝囊费。

如果一直在意自己受到了多少不公,挨了多少骂,那么工作就难以给自己提供价值与成长。

你有你的痛苦,我有我的难过,打工人皆是一样的不易。

但真正成熟的打工人,都会置顶成长价值,置后情绪价值。

03

认输是智慧

职场就是一个江湖,少不了让自己闹心的小人、烂人。

无中生有、搬弄是非是他们常干的事,暗中使绊、挑拨离间也是他们喜欢搞的事。

很多人喜欢针锋相对,你让我不好受,我也要让你难堪,可是斗到后面无非就一个结果,自己惹了一身泥巴。

这是我这么多年在职场经历、观察到的一个结论。

之前在报社工作时,一个挺优秀的同事被人诋毁了一番,她咽不下这口气,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攻击、整垮对方,最后因为陷在勾心斗角里,严重影响了自己的业务。

还有另外一件事,其他部门的两个员工,经常互爆黑料,有时直接在工作群里开怼。

最后呢,两人都成了部门的笑话,成了单位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俩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灰溜溜地辞职了。

很多人都抱着一种想法,不能对这些小人让步,不然太怂、太憋屈了。

现实是:你永远解决不掉垃圾人,并且你可能还沦落到跟他们同一个层次。

不要因为垃圾同事忘记努力,因为不值;不要为了烂人而放弃适合的工作,因为他不配。

成长,不该被任何人耽误。

创业酵母创始人张丽俊,早年间遇到过一个同事。

对方经常当着张丽俊下属的面,讥讽她的业务能力。

不仅如此,他还对每个人呼来喝去,完全不知道尊重他人。

当时,她很讨厌这个同事,一度想要跟对方撕破脸皮,再换份工作。有朋友劝她:你留在这里是因为这家公司,不要因为一个同事轻易放弃。

那一刻,她才顿悟:何必因为一个人而放弃了眼前的工作,放弃自己的成长呢?

后来,她对那个人的话不再反复咂摸,而是更专注于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不过一年,张丽俊就因为能力突出,从而步步高升。

成长就像爬山,半山腰的人才会互相推搡,真正登顶的人眼里只有云海。

如果你讨厌一个人,说明他还在你的视野里,你只有强大自己,走得又高又远,才能让他消失在你的视野里。

很多人在单位收敛了锋芒,不是他没有脾气,而是早就看透了职场的真相:

一时的认输,是为了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一年来,我喜欢读一些企业家的人物传记,包括乔布斯、段永平。

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

他们对于工作很理性,清晰地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业务的发展,是能力的提升,其他破事都可以搁置一旁。

其实洞见君这篇文章的出发点也是一样。

之所以告诉朋友们吃亏没事、受气没事、认输没事,是因为工作中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在意。

永远记住:心之所向是成长,目之所及是未来。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吴莉亚

来源:洞见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