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数字时代,一切似乎都运转良好,直到某个环节突然崩溃。当它真的崩溃时,我们作为普通用户谁都无力修复,束手无策,也不知道该向谁寻求帮助
有一次,我家里的一个服务器断电了,引发了一系列对我而言堪称灾难的事件。这个服务器托管着对我的生活至关重要的各项服务。仿佛莫名其妙之间,我的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持续了一整天,直到这个服务器恢复供电。
到底为什么会发生这个意外呢?我不清楚具体原因,但是通常来说无非是那几个因素。要么是一个软件更新后与另一个软件不兼容。要么是一行代码通过了,但并没有按计划运行。要么是某个第三方软件停止了与主服务器的通信。总而言之,一旦这种事情发生,一系列后果接踵而至,扰乱了当事人的正常生活。
近些年来,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了。两天前,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Amazon)托管的所有服务器几乎都瘫痪了。这导致无数社交网站、金融服务、航空预订和银行业务等陷入瘫痪。整个行业陷入停顿,原因也几乎完全一样。
在如今的数字时代,一切似乎都运转良好,直到某个环节突然崩溃。当它真的崩溃时,我们作为普通用户谁都无力修复,束手无策。我们可能也不知道该向谁寻求帮助。我们都很脆弱,无能为力。我们只能坐等服务管理员踢开机器,拉扯线路,还原代码,重启各种设备,或者以其它方式找出问题所在。
我早期做过服务器管理员,所以经历过各种宕机(outage)。你盯着黑屏,思绪开始飘忽。问题可能源于几十个原因,也可能是几百个、几千个,甚至无数个。
渡过难关的唯一方法就是保持冷静和理性。你需要用上排除法,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以及时刻保持安静。
与此同时,你周围的人都在大声呼喊着要解决问题。老板也快抓狂了。电子邮件和电话到处乱飞。网络通讯瘫痪。感觉世界末日就要来临。然而,即使情况危急,你也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当你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时,一切似乎都显而易见。然后人们就会好奇,你为什么花了这么长时间才解决这个问题。
这才是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整个文明都把数字技术视为耀眼的新事物。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也确实有效。然而,人们却严重忽视了工程学的基本原则,比如创建冗余(creating redundancy)。当出现问题时,你需要一个备用计划。原则上,代码架构师都知道这一点。但在实践中,创建冗余是数字时代最被忽视的功能,因为这样做根本无利可图。
想一想亚马逊服务器的集中化程度吧。全球数百万企业和连接都依赖于它们,而且它们大多看上去非常可靠。事实上,它们的记录近乎完美。但是关键在于“近乎”一词。你永远不知道哪个部分会在什么时候崩溃,以及会造成什么后果。
关键问题在于,那些受破坏影响最深的人对此束手无策。我们完全受制于数字主宰者。而人工智能(AI)的出现,更是雪上加霜。这些数字主宰者本身就是机器,根本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它们。一旦人工智能开始崩溃,我们将会后悔当初所有人——甚至连他们的狗——都不假思索地一股脑儿地投入这场浪潮中。
我常常回想起小时候。我和哥哥拆了一辆1963年出品的大众甲壳虫(Volkswagen Beetle)小型轿车。当然,我当时太小,参与不多,但我还是帮了忙。车上的每一个部件都被拆开、重新组装,然后再次装回原位。没错,之后它就再不能像之前那样正常发动,但你可以再试几次,用脚踩一下,再踢一脚。
关键是当时我们做到了,成功组装了这台汽车。这在今天是不可能的。
当然,这不能成为我们评判技术的全部标准。劳动分工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值得称赞。在市场社会中,我们总是会利用我们无法——甚至原则上也无法——复制的商品与服务供应商的能力。
话虽如此,这里肯定存在一个平衡点。我们真的想生活在一个无人能解决任何问题的世界吗?当你需要的所有服务都瘫痪了,却无人可以求助的时候,那你该怎么办呢?
请记住,这些数字系统控制着你开门、启动汽车、取暖以及使用资金的能力。一旦它们消失,你就失去了家园、交通能力和资金。这是一个可怕的现实,但我们却依然如此行事,没有想过作出改变。
越来越严重的是,没有手机,我们甚至无法自如地驾车,因为我们大多数人习惯了使用手机导航。就我个人而言,我实在无法忍受手机不离左右这种情况。我总是会在饭馆点餐时要一份真正的菜单,在超市结账时索要打印出来的小票,甚至会尝试在没有GPS导航的情况下找到去某个地方的路线,尽管这一点对我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是如今,在这个如此脆弱的世界,事实上能做到所有这些事情都至关重要。
顺便说一句,这可不是我个人的观点。我并非孤独的怪人。我曾与各大公司和大学的顶尖工程师进行过长时间的交流。他们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问题是,没有人真正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些困境。
与此同时,电子系统日益复杂,中断次数也随之增加,从而加剧了后果的严重性。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无人掌控的数字系统。最近在机场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我当时手上有纸质机票,但是系统显示我尚未完成值机。所有负责人都想让我登机,但科技之神却说不行。猜猜谁赢了这场斗争?是机器赢了。我不得不错过我的航班,被困在机场里,让各种预约计划泡了汤。
这只是那次旅行中遇到的问题的开始。所有问题都源于同一个根源:技术无法满足员工和系统管理人员的期望。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故事。这越来越令人担忧。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某件事有效。突然之间,不知何故,它就失效了。一旦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再也无法恢复安全感了。
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系统管理员可以避免完全依赖云技术和人工智能,并放慢使用新技术的速度,在每个阶段都建立冗余机制。作为消费者,我们可以减少对数字设备的依赖,从而更加专注于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只要有可能,我都会选择模拟设备而不是数字设备。
每当想到这个问题,我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个场景。我家附近的鞋匠还在用上世纪20年代制造的机器修鞋。这些机器已经使用了100年,至今仍能正常工作。如今,没有任何东西是用同样的方法制造的。我们每三年就买一次,然后扔掉一次。这并非真正进步的标志,而是世界走向终结的预演。
也许是时候囤积一些银币和木柴了,认识一些真正的农民,回归传统的实体锁。说不定哪天你就会发现这些储备能拯救我们于危急乱难之中。
作者简介:
杰弗里‧塔克(Jeffrey A. Tucker)是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Austin)的布朗斯通研究所(Brownstone Institute)的创始人兼总裁。他在学术界和大众媒体上发表了数千篇文章,并以五种语言出版了10本书,最新著作是《自由抑或封锁》(Liberty or Lockdown,2020)。他也是《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文集》(The Best of Ludwig von Mises,2019)一书的编辑。他还定期为《大.纪.元;时报》撰写经济学专栏,就经济、技术、社会哲学和文化等主题广泛发声。联系方式:tucker@brownstone.org。
原文:The Fragility of the Digital Age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