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又侠“表情”成焦点 央视镜头暗语引热议国内新闻|大陆新闻解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大陆 > 正文
张又侠“表情”成焦点 央视镜头暗语引热议
作者:
在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期间,一段仅8秒的央视新闻画面在海外社交平台X上引发轩然大波。视频主角正是备受关注的中共军委副主席、红二代代表张又侠。他在主席台上神情松散、姿态疲倦,与身边官员的端坐形成鲜明对比,也因此成为舆论焦点。

在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期间,一段仅8秒的央视新闻画面在海外社交平台X上引发轩然大波。视频主角正是备受关注的中共军委副主席、红二代代表张又侠。他在主席台上神情松散、姿态疲倦,与身边官员的端坐形成鲜明对比,也因此成为舆论焦点。

画面中,张又侠的神态被网友形容为“昏昏欲睡”“懒得装”,似乎用身体语言在表达“你们怎么玩随便,我无所谓”。这一镜头被自媒体账号“世界历史宝爷”转载后引爆网络,该账号评论称张又侠“瘫坐在主席台上,迷迷糊糊,无精打采”。这句话仿佛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块石头,立刻掀起千层浪。网友纷纷留言调侃:“这是打瞌睡,还是被下药?”也有人笑称:“这坐姿,倒真透着股‘我自岿然不动’的霸气。”更具政治敏感度的网民指出,这画面恐怕并非偶然,“央视是在丑化张又侠”。

央视镜头背后的政治语言

熟悉中共宣传体系的人都明白,央视镜头很少随意取景。每一帧画面都可能暗藏政治意图。在此时关键的四中全会期间,央视为何选取并播出张又侠这段“疲态镜头”?是技术上的疏忽,还是刻意释放信号?

在中共惯用的斗争逻辑中,内斗与外斗从不分界。网友评论称:“央视其实是在用视觉语言制造政治标签,把张又侠塑造成一个虚弱、失神的形象。”这种影像暗示,仿佛一次无声的心理战,借宣传手法营造“权力边缘化”的印象。

事实上,中共宣传系统一贯擅长以影像暗喻政治风向。从毛时代的“特写”到当代的“角度选择”,每一次镜头安排都可能是高层博弈的体现。张又侠的“松弛”姿态究竟是真实疲惫,还是另一种冷眼旁观,外界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几秒影像暴露出中共政治舞台上弥漫的紧张气息。

张又侠的表情再次引发关注。(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chenjing/看中国)

四中全会的异常人事信号

据多方报道,这次四中全会有近60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缺席——人数远超往届。这一“人事空洞”的会议,让外界更关注党内的权力裂痕是否进一步扩大。在此背景下,身为军中二号人物、习*近*平亲信兼红二代代表的张又侠,自然成为风暴中心。

一些评论者认为,他的姿态可能意味着“心中有底”,暗示仍握有一定军权,也有人解读为“对政治安排的不屑”。阿波罗网评论员王笃然分析指出:“无论这一画面是疲惫的自然流露,还是刻意安排的政治信号,它都反映出中共内部权力紧绷、疑云密布的氛围。”

红二代的象征与困局

张又侠的身世更让这场舆论风暴充满象征意义——其父张宗逊是中共开国上将,他本人历任军职,与习*近*平关系密切。然而,在近年习*近*平加速清洗军中、数名上将接连落马的背景下,连红二代群体也未必稳固。张又侠迄今仍居军委要职,被解读为权力格局中“被留下的最后一位红二代”。

有网友犀利评论:“靠红二代发动政变?那是上个时代的剧本——他们早被体制养熟了。”这句话揭示出中共体制的另一层现实:即便红色血统,也无法再成为保命符。

资料图

一张“瘫坐照”,一场影像心理战

这张“瘫坐照”也许仅是一瞬间的疲态,却在政治语境下被放大成象征符号。对中共而言,影像从来不是中立的。在高度集权的体制中,“谁被拍、怎样被拍”,往往承载着隐秘政治信息。

张又侠的坐姿可能是放松,也可能是挑衅;可能是倦怠,也可能是无声的反抗。但不论如何,这8秒画面成了中共权力游戏的隐喻——一个内部裂隙加深的统治结构,正在通过视觉泄露焦虑。

四中全会缺席名单之多、军中高层异动频繁,都在暗示内斗正在酝酿。或许,这张“瘫坐照”仅是冰山一角。在未来数月,中共军队与高层的风向仍将扑朔迷离,真正的答案,恐怕仍深藏于中共那场无声却剧烈的权力暗流中。

您怎么看这段影像?张又侠的表情,是倦怠、冷漠,还是另有玄机?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冬琪

来源:阿波罗网李冬琪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