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晚熟的人》里写到:别人的屋檐再大,都不如自己有把伞。
确实,等来的东西没有安全感,因为你有可能等到,也有可能等不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真的下雨,我宁可选择快点跑回家,就算淋雨一直走也没有关系。
吃一堑长一智,下次自己备一把伞。
不用每次都等着别人来接,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人身上,实在是有点不靠谱。
婚姻也一样,到最后无论和谁过,其实都是和自己过。
爱情故事的结局,台词大多都是男女主人公步入婚姻的殿堂,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因为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演不下去了,接下来就是过日子,平淡如水,朴实无华,落实到吃饭穿衣睡觉工作上,一地鸡毛,鸡零狗碎。
那为何要结婚呢。
为了成家?为了立业?为了满足自己的性欲?为了繁衍后代?还是因为到了年龄,迎合世俗的眼光?
仔细琢磨,每个问题的答案,都没有那么重要。
但有一句话给了我答案,这大概就是结婚的勇气。
就是莫言说过的:年轻的时候爱上什么都不为过,成熟的时候放弃什么都不为错。
结了就结了,一个人要生活,两个人也是要生活。
和谁结婚都可能是错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管选哪一条路都会后悔,这是人之常情。
因为总想着如果选另一个伴侣,选择另一条路,过得是不是会更好。
人生没有如果,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尊重每一个当下的选择。
一、婚姻长久的关键,先学会和自己好好相处。
其实结婚,还是需要很大的勇气。
以前只是一个人,后来变成了妻子/丈夫,儿媳/女婿,爸爸/妈妈。
每个身份背后都藏着一份沉甸甸的爱与责任。
婚后,需要学会和自己好好相处,学会从各种角色中把自己抽出来。
不能迷失了自己,不要将自己亲手埋葬,只剩各种扮演者的角色。
人都是动态变化的,所以爱会消失也会转移。
只有自己的能力,内在的东西是一路跟随自己的,也是别人带不走的。
不要患得患失,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也强求不来。
婚后不用每天都盯着伴侣的一言一行,接触过什么人,每天的动态都要知道。
有了孩子,也不用看得太紧,让他自己玩,自己思考,自己跑步,滑滑梯。
多向内求,与自己对话,重心收回到自己身上。
我想婚姻能够长久的关键是,两个人都特别的努力,在共同努力的时候,还注重自己个人的成长,谁都不掉队,然后顶峰相见,强强联合。
二、婚姻里的情绪管理,先管好自己。
婚姻生活里,每一次争吵,每一次情绪的大爆发,试想一下,是不是第一时间把错归到对方头上。
有时候我也会这样,觉得看对方哪哪都不顺眼,觉得就是对方惹到我了,一点都不通情达理。
可静下来一想,一个巴掌拍不响,自己很多时候也没有控制好情绪。
假设我的情绪特别的稳定,心理素质特别的强,对方也根本惹不到我,我也不至于生气暴躁,什么事情都看得特别开,就没有对方什么事。
看过这样一句话:情绪稳定,是成年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加强自我管理,不用管闲事,小嘴巴闭上它,不要乱嚼舌根,不要指手画脚,不要情绪上头。
因为每次的情绪失控,看上去是和别人吵架,实际上是在和自己较劲。
远离那些消耗自己的人和事,让自己逐渐变得平和。
三、婚姻的真相,伴侣是同行者,自己才是核心。
先把自己搞定,别懵懵懂懂的,被婚姻牵着鼻子走。
古代的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家听父亲的,成家后听丈夫的,后来听儿子的。
好好的一生,变成了他人的附属,与他们荣辱与共,跟着他们起起落落。
庆幸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生在男女平等的现在。
可以呐喊,我就是我,我很重要。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职业,可以自由恋爱寻找爱人,没有那么多的束缚。
选择一个伴侣,他也只是一个同行者,我们自己才是核心。
结婚后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依然保持赚钱的能力,拥有经济独立的资本,拥有说不的权利,自己的人生自己可以做主。
婚姻还是有意义的,因为进入婚姻我们走向了以前从未走过的路,这是一场全新的旅途,拥有全新的体验。
和伴侣共同孕育孩子,辅导功课,学会照顾自己,学会关心家人。
婚姻最重要的意义,是在这段关系中完成自我修行。
写在最后:
正如弘一法师说的:“没有外在的敌人,只有内在的冲突。他人不过是映照我们内心缺憾的镜子。”
亲情,友情,婚姻等,每一段关系中,到最后都是一场自我修行。
温馨的,糟糕的,幸福的,难过的,我们就是在这种起伏不定中,得到或者失去。
所以,最后无论和谁结婚,都是和自己过。
但婚姻的确是一种值得勇敢参与的体验,有点冒险精神吧,带着好奇心去探索,在无边无界的感情世界里遨游。
不管是遍体鳞伤还是全身而退,或是沉浸其中,只要想就去体验,没关系的。
不断修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淡定与从容,不慌不忙,不急不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