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初,韩国第3师首先跨越三八线向北追击朝鲜军队,该部军官拿着一个标牌和美军顾问合影留念。(美国陆军历史中心)
中共军队约200万军队曾先后入朝作战,损失惨重后,对外仅敢号称与30万美军和联合国军打成平手,对内则谎称胜利。中共军队从一开始狂妄的突然袭击,到最后被钉死在三八线,被一次次打懵,简单还原朝鲜战争的这些战役如今仍有现实意义。
接上篇:中共军队在朝鲜战场如何被打懵(五)
联合国军追击朝鲜军队
1950年9月23日,朝鲜军队全面向北溃逃。对美军来说,追击朝鲜军队还是一场解救美军战俘的赛跑。9月28日,美军马修斯特遣队得到情报,美军战俘在30分钟前才刚刚被押走,美军坦克立刻猛追。当日中午,美军追至南原,发现镇上挤满了朝鲜军队士兵。当时,2架美军F-84战斗机正向朝鲜军队发射火箭、对地扫射,朝鲜士兵还在忙于躲避,赫然发现美军坦克已经到了眼前,惊慌之余,赶紧四散逃命。
美军士兵高喊,“别开枪!美国人!美国大兵来了!”瞬间,一个院子的大门突然打开,美军战俘涌上街,86人被解救。美军随后清剿了镇上的朝鲜军队。
朝鲜军队为了延缓美军的追击,留下部分单位阻击,并埋设地雷,但无法真正阻止美军装甲部队,也难以抵挡美军的空袭。朝鲜军队遗弃大量装备,只顾逃命,数量众多的朝鲜士兵被俘虏。
9月29日,美军第24师指挥部回到了曾经苦战的大田。
韩国军队从东部战线向北追击,推进速度有时甚至超过西线的美军。韩国军队没有坦克、装甲车,只有少量卡车,士兵基本步行,但收复失地的愿望十分强烈。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9月25日评论道,“韩国军队在帮助将这场战争从防御转为进攻方面表现出色,但人们对此的赞扬却太少了。”
1950年10月17日,美军第1步兵师的坦克穿越韩国黄江,旁边是一座受损的桥梁。(AFP via Getty Images)
朝鲜进攻部队损失殆尽
9月底,朝鲜军队溃不成军,美军一些战斗机飞行员抵达战区上空,却无法找到目标,只好未开一枪就返回基地。
10月1日,1架美军T-6“蚊”式轰炸机向滞留在群山东北部的约200名朝鲜士兵投递了一张纸条,命令他们放下武器,在附近的一座小山上集合。朝鲜士兵乖乖地听从命令,美军飞行员随后引导美军巡逻队前来受降。
从9月16日开始的两周内,釜山防卫圈的联合国军俘虏了9,294名朝鲜战俘,开战以来囚禁的战俘总数达到12,777人。
情报显示,朝鲜军队第6师分散到各处山地逃命,只有一部分回到了朝鲜。朝鲜第7师师长在败退过程中死亡,残余部队10月中旬逃至三八线以北。朝鲜第2师师长仅带了200人逃回朝鲜。朝鲜第3师约1,000至1,800名士兵逃回朝鲜;第8师逃回的残余部队约1,500人;朝鲜第105装甲师只有少数士兵逃到了朝鲜。
朝鲜第13师1个炮兵司令、1个参谋长、1个团长、1个自行火炮营营长和军医等相继投降。据估计,从釜山防御圈逃回的朝鲜士兵约2.5万至3万。以中共军队为班底的朝鲜进攻部队,大部分都没能返回朝鲜。如今,中共不断宣传从韩国运回中国士兵残骸,但始终回避朝鲜战争前期的这段历史。
联合国部队缴获了大量朝鲜军队丢弃的装备和补给。美军沿着战线勘察,统计有朝鲜军队的239辆T-34坦克、74门自走炮在战斗中被摧毁或遗弃。其中,美军空袭摧毁了102辆T-34坦克,约占43%;59辆T-34坦克被遗弃,没有任何损坏,约占四分之一;联合国军的坦克摧毁了39辆T-34坦克,约占16%;反坦克武器摧毁了18%的T-34坦克。
美军有60辆坦克被损坏,主要是反坦克地雷造成的破坏。从1950年7月到9月,美军坦克损失了136辆,地雷造成了70%的损失。
1950年10月初,联合国军队从陆路的东线、西线、中线全面越过三八线,也策划从元山登陆。10月26日,联合国部队推进至朝鲜北部。(美国空军历史研究局/大.纪.元;制图)
跨越三八线
9月27日,麦克阿瑟收到白宫备忘录,要求在“没有苏联或中国共产党主力部队进入朝鲜,没有宣布进入朝鲜,也没有对我军行动进行军事反制威胁”的情况下,联合国军队才可以进入三八线以北地区。
9月27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也向麦克阿瑟发来指令:“首要目标是摧毁朝鲜军队,如果可能的话……统一朝鲜半岛是次要目标”;并同样警告,这一目标“取决于中国和苏联是否会进行干预”,并禁止在中国或苏联领土进行海、空行动。
9月30日,周恩来称,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共将出兵朝鲜。实际上,7月7日,毛泽东已下令成立东北边防军,准备进入朝鲜作战。8月5日,毛泽东电令高岗,要求东北边防军加快准备,争取9月上旬能入朝作战。
10月1日,韩国军队率先越过三八线向北追击,誓要宜将剩勇追穷寇。麦克阿瑟要求朝鲜军队无条件投降,并判断中共军队不会介入。美国情报部门和总统杜鲁门都不相信中共会出兵,
10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呼吁朝鲜半岛统一,授权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统一朝鲜。联合国军随即北上。
东线攻势
元山是朝鲜东海岸的主要港口和交通枢纽,苏联的物资从海参崴经海路运抵这里,朝鲜的石油精炼业集中此地,一条铁路也通往海参崴,另一条铁路还有公路通往平壤。
为夺占这一战略要点,美军策划了元山两栖登陆。美军登陆舰队10月16日离开仁川,搭载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共有28,147人,还有4,516名韩国海军陆战队员。另一个登陆舰队搭载美军第7步兵师在釜山登船,共13,422名士兵。美军登陆舰队10月19日抵达元山附近海域,但因港口附近遍布水雷,只能在海上徘徊。
韩国军队从釜山防卫圈反攻后,沿朝鲜半岛东线陆路向北追击朝鲜军队,也希望尽早夺下元山。败退的朝鲜军队第5师仅剩约2,400人,试图阻止或减缓韩国军队的推进,但韩国第3师沿着东海岸地区,平均每天推进约24公里,首都师紧跟其后,还派出部分部队向内陆推进,很快抵达三八线以北的金刚山。
10月9日,韩国第3师和首都师越过三八线以北180公里,抵达元山南部,击溃了朝鲜守军,缴获了大量武器和补给。
10月10日,韩国军队进攻元山,第二天控制了这座城市,并占领机场;美军飞机抵达,运送补给。韩国首都师继续沿海岸线向北推进了80公里,10月17日控制了咸兴及其港口兴南,这一港口在后续美军突围的战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元山港口的水雷清理消耗了时间,10月26日,美军登陆舰正式进入元山港,韩国军队提前占领这里,没有发生两栖登陆战。
1950年10月,美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使用16英寸(406毫米)口径巨型舰炮轰击朝鲜东北部海岸城市清津,以切断敌方通讯。(美国海军)
中部攻势
10月6日,韩国第6师从朝鲜半岛中部的春川附近越过三八线,向华川推进,与朝鲜军队第9师激战3天,10月8日晚占领华川。韩国第8师、第7师也相继越过三八线。
朝鲜中东部是大片山区,但中间有一块地势相对平坦的三角形区域,被称为三八线附近的铁三角地区。此处是朝鲜重要的铁路和公路交通中心,连接着东西沿海地区,也连接着中部向南部的交通网络,成为后续战事必争的战略要点之一。
10月11日,多个韩国军队在三八线以北的平江会合,占据了铁三角。韩国军队再次扩张、重组,恢复了战前8个师的编制。
10月11日,斯大林致电毛泽东,表示知道了中共军队缺少大炮、没有坦克,空军至少两个月后才能到位、培训至少需要六个月。但斯大林警告,如果一个月内中共不出兵,朝鲜将被美国人占领。他承诺将提供所需的装备。
在斯大林的压力和催促下,中共军队10月19日开始秘密进入朝鲜。
1950年10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Harry S. Truman,右)与麦克阿瑟将军(Douglas MacArthur,左)在威克岛见面。(MPI/Getty Images)
金川包围战
美国第8集团军沿朝鲜半岛的西线陆路进攻,第1骑兵师领衔,第24步兵师和韩国第1步兵师负责掩护侧翼。澳大利亚团第3营与英国第27旅会合,更名为英联邦第27旅,协同美军行动。
10月7日,美军第1骑兵师侦察连进入三八线北侧的开城。10月9日,麦克阿瑟再次要求朝鲜投降。10月10日,金日成在平壤通过广播拒绝投降。
美军的首要目标是平壤。根据韩国情报,美军面对朝鲜军队的三道防线,每道防线都由碉堡、炮位、战壕和铁丝网组成。美军的计划不仅仅是单纯突破朝鲜军队的防线,而是要迂回机动,在进入平壤前,围歼一部分朝鲜军队。
美军第1骑兵师的3个团向北挺进,第8骑兵团沿开城到金川的主要公路从中央正面进攻。第5骑兵团从右翼包抄。第7骑兵团从左翼包抄,但任务更艰钜,需要先渡过礼松江,然后直插韩浦里,切断朝鲜军队的后路。该计划也被称为金川口袋行动。
10月8日,第7骑兵团抵达礼松江,发现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虽然受损,但步兵仍可通行。10月9日,美军先向对岸实施炮火攻击,先头部队强行过桥,遭遇了一些轻武器火力,但伤亡不大,大桥的钢梁提供了较好的隐蔽。美军工兵赶紧上桥整修。
朝鲜军队利用夜间反击,但美军仍大批过桥,击溃了朝鲜军队。10月11日,美军第7骑兵团第3营全部渡过礼松江,10月12日夺取了金川以北的半浦里,金川的朝鲜军队后路被断。美军随后伏击了一个朝鲜军队车队,俘虏了一名身负重伤的团长,随身文件显示朝鲜军队计划10月14日夜间从金川突围。
美军的正面进攻缓慢,公路上布满地雷,装甲先头部队不得不屡屡停下,等待工兵排雷,不时与偷袭的朝鲜军队作战。
10月12日晚,美军第5骑兵团攻击朝鲜军队侧翼,韩国第1师的先头部队也赶来增援。
10月13日,美军收缩包围圈,与朝鲜军队激战。朝鲜军队约1,000人的车队向北逃窜,被美军第7骑兵团和空袭阻截,朝鲜军队死亡约500人,被俘虏201人,其余逃入山区。
10月14日,美军占领金川。朝鲜军队约2,400人一直向半浦里的美军第7骑兵团攻击,试图向北突围,但在美军前后夹击之下溃败,部分逃入山中。朝鲜军队的第一道防线不复存在,并陷入混乱。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