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真:美国亟需重振锂电产业好文妙文☀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好文 > 正文
徐真:美国亟需重振锂电产业
作者:

2024年12月27日,加州圣地亚哥县一个锂矿矿场,矿工在矿井深处寻找锂矿石。(John Fredricks/英文..;

4年前,美国政府和产业界就有了重振锂电池产业的蓝图;但由于美国政、商界对中共抱有幻想,产业回流缓慢。近日中共的稀土、锂电、石墨等出口管制,等于是给自由世界的宣战书,唤醒了美国各界。危机凝聚共识,虽然短期有阵痛,但是长期美国应会加速与中共脱钩,重振锂电产业。本文简要说明之。

产业常识

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包括上、中、下游(见下图):上游(从锂、钴、镍、锰、石墨的储量勘探→采矿→精炼)——中游(正、负极、电解液、隔膜制造→电池的封装)——下游(储能、动力、消费电池→电动汽车、储能、无人机、eVTOL、手机、电脑等)。

锂电池产业链

资料来源:东海证券

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构成和分类:由正极材料(锂的化合物)、负极材料(碳材料)、电解液和电池隔膜四部分组成。目前商业化应用的正极材料主要有磷酸铁锂(LFP)、三元材料镍钴锰酸锂(NCM)、锰酸锂(LMO)和钴酸锂(LCO),负极材料有人造石墨与天然石墨。磷酸铁锂在动力电池中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市占率为73%左右;三元锂电池降至27%左右。在传统的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领域,中国处于垄断地位。

美国锂电历史

美国发明了锂电池,曾一度成为锂电产业的领导者。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科学家古德诺夫发明了锂电池化学原理,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之后又发现了磷酸铁锂电池,并由A123公司商业化,融资10亿美元后,在密歇根州建立了当时最大的锂电池工厂。由于下游车厂销售不畅,致其现金流断裂,于2012年被中国的万向集团收购。虽然一些国会议员要求予以阻止(存在敏感技术的泄漏和可能危及国家安全),但因当时的绥靖路线未果。这成为美国业界的痛:若政府补贴,A123就能过关;若被美企收购,A123有望成为锂电巨头。

中共受益于经济全球化,且多年为电动汽车提供多达2300多亿美元的补贴和税收减免,加上借牺牲环境下的低价倾销,确立了锂电行业主导地位。相比之下,美国日渐衰落,产业空心化,差距越来越大。(1)在上游精炼,中国控制着全球锂69.7%、钴66%以上、镍63%、锰94.6%、石墨90%以上的精炼能力,由于精炼环节污染严重,美国严重依赖中国。(2)在中游正、负极、电解液和隔膜制造,中国占全球84.3%、96.3%、86.1%、82.5%,而美国仅占0.2%、0.1%、3.8%、0.6%(见表1),美国高度依赖中国。(3)在下游电池制造,中国产量占全球77%,美国占9.3%。(4)在设备,中国占据大部分电池工厂所需的制造设备技术,美国缺乏完整的本土设备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

也就是说,上游、中游和设备技术美国严重依赖中国,加剧了国安风险。重振美锂电池产业迫在眉睫。

表12022年中美锂电池中游制造能力比较

资料来源:FCAB《FEDERAL CONSORTIUM FOR ADVANCED BATTERIES FY2023 END OF YEAR REPORT》

重振的曲折之路

拜登时期发布了《2021—2030国家锂电蓝图》,这是美国锂电产业最重要的路线图,旨在摆脱对中共的依赖,循序渐进地推进上、下游产业回归和非钴、镍正极和非石墨负极电池的研发。具体实施由《降低通胀法案》通过7500美元/车的税收抵免,同时又投入了180多亿美元(赠款和贷款),建立本土化(北美)电池供应链,计划2027年实现关键矿产(锂、镍、钴、锰、石墨精炼)和电池组件国产化率的80%目标。

川普2.0则不同于拜登的循序渐进,步伐更大,通过取消7500美元税收抵免、增加关税和税收优惠、减少繁文缛节和官僚主义,加速制造业回流。甚至国家资本高效推动。如近期五角大楼入股美国稀土矿商MP Materials,加速稀土生产;川普政府入股Critical Metals Corp收购格陵兰岛的Tanbreez矿床,逼走中共;美国政府入股加拿大公司Lithium Americas(该公司在内华达州开发全球最大的锂矿之一)。加上增加战略储备和保价销售(合约差价模式),效果立竿见影。

但是,仍面临结构难题。(1)从上游看,据NAATBatt数据,美国目前已运营的Li/Ni/Co/Mn精炼产能5,000吨/年,在建产能20,000吨/年(主要依赖废旧电池回收项目),初步测算运营+在建产能仅能满足美2025年计划电动车296GWh正极材料需求量的9.94%。已运营石墨精炼产能2,000吨/年,在建产能40,000吨/年,运营+在建产能仅满足2025年美电动车296GWh负极材料需求12.90%。缺口巨大,这是制约美锂电产业的最大发展瓶颈。尽管全球最大的锂业巨头美国雅保在全球多地的精炼产能为20万吨(含中国),其精炼技术成熟,已在美国设厂(一家运营、一家建设中),但是目前其余4家锂矿企业由于受到环保诉讼和行政审批制约,迟迟不能顺利建设。(2)从中游看,在产业配套和量产方面,美日韩均落后于中共,但是,在技术方面,美日韩不逊于中共。美国作为全球锂电行业先行者之一,手中握有大量上游专利,且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日、韩在三元锂电池正极专利技术与中共旗鼓相当。(3)下游看,美国的国产化率已达88%,有望自给自足。

概言之,尽管生产线数量倍增(表2),电池产能翻番(表3),国产化率达88%,仍面临上游依赖中共、中游量产配套不足的结构性难题,同时也暴露出,官僚主义和绝对环保主义是美国产业回流的最大障碍。

表2美国锂电池产业生产线增长情况(2021年9月—2025年9月)

资料来源:Vicky Putsche, Erik Witter, Shriram Santhanagopalan, Maggie Mann, Ahmad A. Pesaran。NAATBatt Lithium-Ion Battery Supply Chain Database: Version1(September15,2021)。NAATBatt Lithium-Ion Battery Supply Chain Database: Version4(September30,2025)。

表3美国锂电池工厂产能增长对比(2021年 vs.2025年)

资料来源:FCAB《FEDERAL CONSORTIUM FOR ADVANCED BATTERIES FY2023 END OF YEAR REPORT》和NAATBatt Database

中共出口新规对美国锂电行业的影响

中共的锂电池出口新规,就是利用美精炼和产业配套的弱点,针对美国产业回归实施精准打击:(1)影响高性能电池进口。≥300Wh/kg高能量密度电池多用于军用无人机、无人艇、eVTOL长航程用途,中共此举可削弱美军在未来海战中的优势。(2)投产延期,成本增加。目前美锂电产业正在大兴土木,但正负极材料和关键设备大多依赖从中国进口,一旦被列入出口管制清单,新厂建设投产周期被拖延,建造成本大幅提高。(3)量产受阻,技术代差加大。正负极材料、技术和设备的管制,不仅拉开技术差距,还阻止了产业化的进程。间接影响到众多的军民两用无人机、机器人、3C、EV、储能厂家的正常交货。不过,低能量密度且民用的电池进口预计影响不大,如低能量密度的储能和EV电池。

面对中共的出口管制,欧美被迫联合,将建立非红(镍/钴/锰/石墨)精炼供应链,开发非石墨、非镍钴锰的新技术路线。

建立非红供应链

建立稀土的非红供应链想法,最早追溯到2019年川普1.0时期美国主导“能源资源治理倡议”,10个稀土大国都是参与国,目的是建立关键能源矿产供应链安全,减少对中共的依赖。2022年《降低通胀法案》,激励美国和盟友的关键矿产供应链的建设。2023年欧洲《关键原材料法案》,提升本土采掘和加工能力,降低对中共的依赖。但由于对中共抱有幻想,没有紧迫感,产能建设缓慢。

近期,西方遭受中共重锤,在美国协调下,七国集团(G7)纷纷加入反制阵营,以图打破中国的垄断。借鉴日本投资澳洲稀土的成功经验,盟友间加强合作。美国在资源上是容易获得的(如澳州、加拿大和美国的锂矿资源丰富,美已与刚果(金)谈钴矿合作事宜,澳洲镍有丰富储量,乌克兰锰矿储量丰富),技术上是成熟的(精炼环节工艺粗放、污染严重、技术成熟,美与盟友合作建设,短则1—2年即可投产),缺的是清醒的认识和行动力。

新技术突围

新一代锂电池技术主要有,(1)钠离子电池技术。中国产业链成熟,成本低廉,产业化进程快。美欧日韩等国也都在研发方面积极布局。但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低,仅为锂离子的一半,商业化难度大。(2)固态电池技术,日、韩、美技术深厚,专利领先。中国半固态电池产业化速度快。(3)锂硫电池技术。美国领先世界,中、韩、日和欧洲较少涉足。同时具备技术卓越、产业化快、摆脱中共控制、对美国有利等条件的,当属锂硫电池技术。

美国Lyten是全球锂硫电池技术领军企业(520多项专利),其利用3D石墨烯和硫磺代替昂贵的镍、钴、锰和石墨(可摆脱对中共的依赖),材料成本降低50%,能量密度300—800Wh/kg(理论值可达2600Wh/kg,是目前磷酸铁锂的10倍,也高于三元锂电池数倍),循环次数1400—3000次(国防部测试),安全性好,重量轻30%至50%,适合eVTOL、无人机和电动汽车应用。

Lyten已募集4.1亿美元,股东包括战争部国家安全创新资本(NSIC)、Stellantis(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与法国的标致-雪铁龙合并而成)、FedEx、Honeywell、Walbridge和Prime Movers Lab等,同时获得美进出口银行6.5亿美元的贷款意向函。

有了战争部、车厂和金融机构的支持,Lyten的产业化节奏明显加快。(1)中试。2023年6月Lyten在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开设了其首个锂硫生产工厂。园区内设有石墨烯实验室和一条半自动化锂硫生产线,每年可开发20万个电池商业样品。(2)验证。2024年开始向国防、航空航天(AEVEX无人机)交付Li-S电池,向克莱斯勒Halcyon概念车提供Li-S电池验证(若成功,股东Stellantis表示,计划在全球销售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并计划在2025年将锂硫电池送往国际空间站(ISS)进行轨道演示。(3)技改。2024年11月收购Cuberg(前Northvolt资产)并将锂电池产线改造为锂硫生产线,加速生产爬坡,规模放大10倍至200MWh/年,2025年下半年量产。(4)国产化。2025年在美国启动电池级锂金属箔的生产,实现了正极(硫)和负极(锂金属)的美国本土化供应。(5)并购扩张。2025年底前计划完成Northvolt的关键资产(价值约50亿美元)收购,包括16GWh已有电池制造能力、15GWh的在建产能、可扩展至100GWh以上的基础设施潜力,和在波兰的BESS(电池储能)制造工厂等。(6)超级工厂建设。2025年内华达10GWh超级工厂奠基,2027年计划建成全球首个锂硫电池超级工厂。

从战略布局来看,Lyten已从锂硫电池研发阶段过渡到了产业化和全球布局阶段。形势对Lyten公司非常有利,美国借Lyten的技术有望冲出中共封锁,换道超车。

结语

中共的锂电新规唤醒了美国社会。虽然短期有阵痛,但是美国长期会加速与中共脱钩,重振锂电产业。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广松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