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示意图。(Shutterstock)
近期,中共大批涉案官员突然主动投案,引发关注。据《大.纪.元;时报》获悉,4月底,中纪委在内部传达指令,要求涉腐官员主动投案自首,以争取从宽处理。统计发现,5月以来至少有44名官员主动投案,其中5至9月期间达40起,而1至4月间仅有数起。
5月份以来,先后有40多名官员“主动投案”。据消息人士披露,中共中央纪委在内部传达指令,要求涉腐官员主动投案自首,以争取从宽处理;若被他人举报,将严肃追责,从5月、6月起,差不多每个月都有很多人自首。
消息人士还称,去年也发布过一次(指令),后来很多人投案。据中纪委在2024年初公布的2024年度通报中称,全国共有2.5万人主动投案。该人士表示,这次投案的主要是中高级官员,包括国企、事业单位高管,还有大学教授。
他说:“重复下达此类指令,显示高层对官场隐性腐败与潜在的帮派来一次清洗。”
中共纪检部门数据显示,仅5月至9月间,中央与地方通报中明确标注主动投案的案件即达40多起。一名接近中纪委系统的人士透露,4月底的内部通知明确提出“主动者可宽,抗拒者必严”,要求各地加强自查与劝返。
据中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与地方纪检公告统计,已知至少44起。由下列可核数字构成:5月12起、6月12起、8月7起、9月9起,合计40起;外加10月已公开通报至少4起,包括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副主任郭旭东、云南丽江市长李刚、云南省纪委监委驻省总工会纪检监察组组长何衍雄,以及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原副主任、教授常平,均为“主动投案”。不过,1至4月与7月不少通报未给出官员“主动投案”的明确数字,多为“多人系主动投案”,且各省零散个案亦常出现类似表述,实际总数或更高。
北京一名研究政治监察制度的学者贺先生对此表示,“主动投案”并非出于自愿,而是高压制度下的自保行为。他指出,中纪委希望,涉案干部提前暴露问题,以节省调查成本,同时强化内部震慑力。该学者认为,这种“自交代潮”标志着纪检体系的运作模式正由外查转向内控。
5月以后,多地纪委监委通报的案件均标注“主动投案”。10月14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原副主任、教授常平主动投案,正接受纪检监察部门调查。9月,北京大学副校长任羽中主动投案,成为高校系统被查的高层之一。同月,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包延平、河南安阳市副市长王新亭、云南丽江市市委副书记兼市长李刚均被通报主动投案。此前的5月,云南省司法厅厅长茶忠旺、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李兰宏、中国农业银行原首席专家兼浙江省分行原行长冯建龙先后主动投案。
各地通报措辞多使用“主动投案”“主动交代问题”等表述,涉及层级从正厅到副科。除政法与金融系统外,教育系统亦出现多起案例,包括河南信阳学院原党委书记郑先明与北京大学任羽中。地方纪委官员透露,部分官员在接到谈话通知后即提出自首申请,也有个别在家属劝说下前往纪委报到。
大陆法律界人士史超(化名)指出,主动投案并不等于自首,若供述不实或隐瞒情节,仍将按法定程序处理。他说:“部分被查者在通报中被明确指出‘主动投案但问题严重’,显示从宽空间有限。”
自2018年中共《监察法》实施以来,“主动投案”逐渐成为纪检用语的固定项。进入2025年后,中纪委多次在月度通报中重申“主动投案”的意义,并要求各地形成长效机制。分析人士认为,随年底审计与人事调整临近,新一轮投案潮或将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