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跌得最惨的专业,纷纷不存在了科教频道|科教兴国|教育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科教 > 正文
今年跌得最惨的专业,纷纷不存在了

英语专业越来越难,已经难到纷纷都没了。

此前的202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取消英语专业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因为它是首个裁撤该专业的985高校。事实上,英语专业早已处于逐年萎缩的困境中。

英语专业当前的境遇,恰如二十年前的会计专业。

据媒体报道,湖南省已经对包括英语在内的全省设置超过30所高校的本科专业,实施学科专业布点限制政策,要求不再新设且逐年调减招生规模;福建省明确规定,近三年就业落实率(不包括灵活就业)偏低,以及专业布点数超过全省本科高校50%的本科专业将不再增设,英语专业赫然在列;河南省将67个专业纳入2024年控制限制新增本科专业目录,英语专业也榜上有名。

多个省份同时对高校英语专业进行调整,背后的趋势不容忽视:时代变革下,跟不上形势的专业已经面临洗牌,即便是曾经强势如英语,也难以幸免。

英语专业的衰退令人惊诧,正是因为它曾经辉煌多年。根据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公布的数据,早在十年前,英语专业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就超过10万人,位居本科毕业生规模最大专业之首。即便在当前,中国仍有高达994所本科院校开设英语专业,占本科院校总数近八成。

资料图

如此多的院校培养英语专业毕业生,首当其冲面临的就是就业问题。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工具性,往往是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根据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公布的数据,"英专生"主要就业方向包括教育(占比39.8%)、制造业(占比7.8%)、金融业(占比6.2%)。2023年就业蓝皮书数据同样显示,2023届英语专业应届本科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0%,低于本科平均水平的72%。

值得注意的是,对教育行业的依赖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大特点。即便是北京外国语大学这样的英语王牌院校,其发布的《2020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也呈现了类似的结果:教育行业以34.66%的比例,高居毕业生就业榜首。

缺乏对口工作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同时还面临着薪资偏低的困境。2023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仅为5467元,低于本科平均月收入6050元。为何英语专业在就业市场的表现如此不尽如人意?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时代的挤压。

首先,2021年"双减"政策的实施,重创了英语教辅行业。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比例高达95.6%,线上机构压减比例达到87.1%。其中数量最多的英语培训机构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强烈冲击。在AI飞速进步的背景下,机器翻译已能覆盖80%的日常场景,仅2024年就有12%的初级翻译岗位消失。

然而,除了时代的挤压,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英语专业自身。国内英语教育长期以来过于注重应试,最终导致大量"哑巴英语"毕业生的出现。而在实际工作中,对英语听说能力的要求一直存在。更为关键的是,当前产业升级转型,时代急需的是复合型人才,英语专业毕业生即便精通英语,也面临着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毕业生的激烈竞争。

在这一点上,知名考研辅导老师张雪峰就主张,当今英语专业的核心价值不应局限于背单词、练语法,而是培养跨文化思维、国际视野和复合技能。达到这种要求后,英语专业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数据显示,普通英语专业毕业生岗位月薪在5000-8000元之间,而"英语+数据分析"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年薪却能达到25万以上。

然而,每年10万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要获得这样的就业机会确实需要付出巨大努力,而大多数人的就业状况在大环境承压下并不乐观。

回到开头,为什么英语专业遭遇大范围裁撤?要知道即便之前就业情况一般,英语专业依然能在各大高校稳定开设课程。

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另一个重大事件:高校专业大洗牌。

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在这样的背景下,英语专业既无法在就业市场触底反弹,又难以搭上新技术、新产业的快车,许多高校裁撤英语专业,也就不难理解了。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方寻

来源:马江博说趋势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