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限制稀土出口 中企在欧盟投资再遇寒流军政|军事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中共限制稀土出口 中企在欧盟投资再遇寒流

2024 年5月5日,匈牙利第二大城市德布勒森(Debrecen)附近,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CATL)工厂的建设现场。该项目是中企在欧洲最大“绿地投资”之一。2025年5月的市场数据显示,由于欧洲电动车需求放缓和地缘政治阻力,CATL正被迫重新审视其工厂扩建计划。(Attila Kisbenedek/AFP via Getty Images)

在经历了新冠(COVID-19,中共病毒)疫情后对欧洲电动汽车(EV)电池工厂的投资热潮后,中企在欧盟投资浪潮正遭遇寒流,而北京实施稀土出口限制让这场寒流雪上加霜。

尽管中国对欧洲的“绿地投资”(新建项目)在过去几年曾占据主导地位,但如今,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欧盟祭出反补贴大棒,以及欧洲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放缓等多重因素叠加,2025年正被业界预期为中企对欧投资“暂停年”。

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是,北京近期实施针对稀土和关键矿物的大范围出口管制措施。这一举动被视为地缘政治竞争影响全球供应链的最新信号,也使得欧盟对中国投资的态度愈发警惕和清醒。

荣鼎集团与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4年,中企宣布在欧洲电动汽车领域的新建项目价值已经出现“急剧下降”。

地缘政治压力与稀土出口管制

北京近期祭出的稀土牌,是中资在欧盟遭遇阻力的核心催化剂。稀土作为电动汽车和高科技产品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其供应受限直接加剧欧洲对供应链安全的担忧。

北京最新的稀土出口管制被视为中共在地缘政治博弈中使用的经济胁迫手段。美国财政部长等官员已发出严厉警告,如果中共继续实施这类管制,西方国家将“不得不与中国脱钩”。这种来自大西洋彼岸的态度,也影响了欧盟成员国对中资的接纳意愿。

中共党魁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支持,在欧盟内部已经造成对中国投资更具敌意的政治氛围。欧盟国家担心,与北京的深度经济联系可能带来政治风险,即便像匈牙利这样与北京保持密切关系的国家,也难以完全抵消这种疑虑。

据《金融时报》报导,波兰前财政部长格热戈日‧科沃德科(Grzegorz Kołodko)表示,川普特朗普)政府对北京的强硬立场,会让欧盟成员国在考虑未来中国公司的投资时更加谨慎,因为这里的人们深知,这些投资将“不会受到美国人的欢迎”。

以波兰为代表的欧盟成员国正要求与北京建立更平衡、更平等的投资关系。他们强调,中方投资必须带来对等的技术和知识转让,就像中共过去从欧洲的投资中受益那样,而不是单纯地在欧洲设立组装线。

欧盟强力反制与审查收紧

欧盟为保护其新兴的电动汽车和电池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冲击,正积极部署多项政策工具,直接针对中方出口和投资策略。

欧盟委员会已对进口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达35%的关税,理由是中国企业获得“不公平补贴”,对本土汽车制造商构成经济损害威胁。虽然中企可通过在欧盟本土设厂来规避关税,但欧盟的下一道防线紧随而至。

欧盟警告将加强对中资审查,并利用“外国补贴条例”(FSR)来审查或阻止那些被认为受到外国政府不公平支持的公司。这种不确定性,特别是针对投资额巨大的绿地项目,极大增加中资运营风险。

在电池等欧洲难以培育本土领军企业的关键部门,法国和德国等国建议,来自中国的投资应当“与技术转让挂钩”。然而,中企看上去不愿分享知识,例如宁德时代在西班牙的工厂派遣了数千名中国工人进行建设和装配,这引发关于知识产权外溢效应的质疑。

独立汽车分析师马蒂亚斯‧施密特(Matthias Schmidt)向《金融时报》表示:“我不预期会发生多少知识共享或技术转让。”他指出,讽刺的是,过去几十年,西方汽车公司在中国投资时,被迫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

他比喻道:“欧盟制造商在中国被迫成立了本地合资企业,这使他们(中方)获得了生产汽车的技能。现在这位‘二厨’已在街对面开了自己的餐厅。”

这些审查和规定导致了结构性变化:中资对欧洲的并购(M&A)投资急剧下降58%,尽管绿地投资总额仍然很高,但投资的集中度更高、风险也更大。

市场需求疲软与中资调整

地缘政治的阻力叠加市场需求不如预期的现实,导致中国制造商开始调整其在欧洲的扩张计划。

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CATL)在匈牙利德布勒森(Debrecen)价值73亿欧元的电池工厂,在完成第一阶段扩建后,已决定重新思考后续两个阶段的规模和技术方向。公司表示,将会根据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实际需求,考虑生产锂离子电池以外的技术。

中国汽车制造商如比亚迪(BYD)等,也传出将延迟其在匈牙利新工厂的量产时间表,并计划在初期以低于产能的水平运行。这反映出欧洲电动汽车需求增长放缓,对资本密集型的工厂建设构成直接压力。

荣鼎集团的数据显示,疫情后,匈牙利是中国汽车投资在欧洲的主要接收方之一。但来自《金融时报》数据库fDi Markets的前瞻性数据显示,匈牙利宣布的新项目总数从2023年的15个降至去年的7个。

在欧洲本土,除了电动汽车产业外,中企在其它领域(例如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绿地投资金额极其有限,这凸显中资仅在自身优势领域进行掠夺式投资,缺乏对欧洲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承诺。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时方

来源:..;记者李言综合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