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和杨振宁获诺贝尔奖的最大功臣中国历史人物春秋|新闻人物报道☀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人物 > 正文
李政道和杨振宁获诺贝尔奖的最大功臣
作者:

今天,我们缅怀一位真正的开拓者:吴健雄。她是“第一夫人级”的实验物理学家,却在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杨振宁和李政道之际,自己的名字却没有出现在获奖名单中。

她用冷却至极低温、强磁场下的^60Co(钴-60)核自旋定向实验,验证了理论物理学家李、杨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不保持宇称(镜像)”这一颠覆性假设。

正是她那双灵巧的实验手、她对细节的敏锐掌控,使得镜像对称“宇称守恒”这一曾被视为根本的物理定律,被实验否定,开启了弱相互作用物理的新纪元。她的贡献实际上为那一届诺贝尔奖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望当年:李、杨获得诺贝尔奖,但她的名字未在领奖台上。这个遗憾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性别壁垒,也提醒我们——发现理论与完成实验,在科学进步中同样重要。

吴健雄不仅为物理定律的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她也是女性科学家的榜样:从中国江苏的小城走向美国顶尖物理实验室,从曼哈顿计划到β衰变精密测量,她用行动诠释“女性也能在最尖端科学领域卓越”的信念。

在杨振宁先生辞世的时刻,我们同时向吴健雄致敬——向那位在诺贝尔奖历史背后默默铺路、但名字常常被忽略的伟大女性科学家致敬。她的光辉,值得更多人铭记。

美籍华裔女核物理学家、粒子和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Chien-Shiung Wu,1912—1997)出生于苏州市太仓浏河镇一个书香世家,1934年获国立中央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1935—1936年在首位华人物理学女博士、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上海)顾静徽研究员的指导下从事光谱学研究。吴健雄于1936年7月乘船离沪赴美留学,同年8月抵达旧金山伯克利,几天后便结识比她早两周来到伯克利的袁家骝(后转学于加州理工学院),1940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物理学博士学位,其名义博导是劳伦斯教授,实际导师则是塞格雷。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袁家骝(Luke Chia-Liu Yuan,1912—2003)是袁世凯之孙,1940年获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其博导是密立根教授。1942年5月30日,袁家骝和吴健雄在时任加州理工学院院长密立根教授寓所的花园里举行婚礼,当时在该学院工作的钱学森出任婚礼摄像师。袁家骝和吴健雄夫妇于1947年育独子袁纬承(物理学家),夫妇俩1954年一同入籍美国。知名女科学家因倾心于科研事业,很多人选择终生独身,也有人结婚后不得不离异,因揭示人体大脑GPS定位机制而双双荣获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莫泽夫妇于2016年以离婚收场。袁家骝和吴健雄夫妇是事业和家庭双丰收的“神仙眷侣”,其婚姻生活堪称完美。

吴健雄的主要学术贡献

吴健雄因在获得博士学位前后发现并解决了链式反应无法持续的重大技术难题(铀核裂变产生的一种氙会阻止链式反应的可持续性)而被誉为“原子弹之母”,迈特纳因首先正确给出重核裂变现象的理论解释亦享此誉。吴健雄深得“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和博导塞格雷的赏识和信任,获得特殊的保密许可,1944年3月至1946年3月作为哥大战时研究部科学组成员从事铀元素气体扩散制程、核裂变放射探测的实验研究和γ射线探测器的改进,从而成为唯一参与过曼哈顿计划的中国人。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广松

来源:@yibingsg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