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为什么流传了两千多年,一直被人们反复阅读呢?我想,这里面一定有它的道理,它讲的很多东西跟我们今天的生活紧密相连,即使只要读懂了其中的一句话,我们也能受益一生,甚至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不过《道德经》里的句子可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有的人看了一遍觉得很玄乎,就把它放下了,有的人读过之后即使不完全理解,也能用它来改变自己的思维,让自己更好地活着。
比如其中有一句话,我就一直琢磨了,也用到了自己的生活中,受益很大:“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这句话只有十个字,却把大道运行的核心秘密都讲透了,我认为只要把这十个字吃透了,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就能够少走很多弯路,少吃很多苦头。
我还夸张一点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句话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读。因为人生在世,我们总想往高处走,喜欢追求所谓的成功。这句话却说,真正的秘密往往藏在相反的方向,藏在柔弱和后退里。
你看,大道在天地间运行,它就有自己的法则,我们只有了解这些法则,才能让自己的行为和它保持一致。从这十个字中,我们就知道大道有两个最基本的法则:一个是关于“运动”的,另一个是关于“作用”的。
我们先来看前半句:“反者道之动”。这个“反”字,意思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反对”,而是“返回”或者“反向”,它指的是事物运动的一个总规律。
我们做事都习惯于线性思维。我们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向前冲,就能一直向上,一直进步,成功是直线的,是永无止境的,可是《道德经》却告诉我们,这不是真的。
因为大道运行的规律是循环的,它就像一个圆圈,有起点,也有终点。当事物发展到了一个极致,就一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物极必反”——当事物达到最强盛的顶点,衰败就开始了。
我们在生活中就能看到这种现象。你看到一个人运气特别好,事业顺风顺水,什么都占全了,你可能很羡慕。可是大道早就把祸根埋在了福气里面,福气到了头,危机往往就跟着来了。
相反,有的人可能遭遇了很大的不幸,陷入了低谷,他觉得自己倒霉透了,走投无路。可是大道也同时把福气的种子藏在了祸患之中,只要他能稳住,不放弃,不乱来,转机迟早会出现。
这就教会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处世智慧:居安思危。当我们在高处的时候,不能得意忘形,不能太张扬,要想到自己随时有可能会跌下来。
这时我们就要主动给自己做减法了,就像我们爬山,你爬到了山顶,风景确实很好,可是你待久了,就得下山,因为你不可能永远停在山顶,这不符合规律。
所以老子才讲“功遂身退”,这不是让你失败了才退,而是在你功业成就、一切圆满的时候,就要懂得收敛和退让。你不主动退,大道也会让你退,那退得就难看了。
这句“反者道之动”还告诉我们,要永远保持谦虚。如果你把所有的东西都占满、都占尽了,你就没有了进步的空间,也就走到了尽头。就像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你再也倒不进去了,只有把水倒掉一点,让杯子处于“虚”的状态,它才能继续发挥作用。
我们做人做事,也应该给自己留白,不要把话说满,不要把事做绝。你要给自己留一个“返回”的空间,留一个“转变”的余地。这个“反”字,我们一辈子都要时常拿出来看看,提醒自己不要太满,不要太刚。
我们再来看后半句:“弱者道之用”。这里的“弱”字,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软弱”,而是柔韧、柔顺的意思,这是大道用来发挥作用、成就万物的原则。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强大,要刚硬,要成为强者,崇拜那些力量强横、气势逼人的人。可是大道却说,真正的作用和力量,藏在柔弱之中。
老子在很多地方都用水来做比喻。水就是柔弱的代表。水没有任何固定形状,你看它多么柔顺,多么不起眼。但是水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水滴石穿,靠的就是持续的柔弱,洪水爆发,最坚硬的岩石和堤坝都会被冲毁。世上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是它可以攻克坚强的东西,没有任何东西能胜过它。
水为什么这么厉害?因为它懂得处下。水总是往低处流,甘愿待在最低洼、最卑下的地方。它不像人一样总想着往上爬,争着抢着要出头。正因为它甘愿处下,所有的溪流江河才会流向它,它才能汇聚百川,成为江海。
柔弱与刚强的关系,就像生与死的关系。你看我们人刚出生的时候,身体多么柔软。这时候,他的生命力是旺盛的。等到人老了,死了,身体就变得僵硬、坚硬。草木也一样,刚长出来的时候很柔脆,死了就枯槁了。
所以,刚强是属于死亡那一类的属性,柔弱才是属于生存那一类的属性。刚硬的东西容易折断、容易被毁掉,柔弱的东西有韧性,它不容易被摧毁,反而能够长久。
这句“弱者道之用”还教会我们一个处世原则:不争。柔弱的人,他谦虚,低调,不会和别人争夺功名、争夺利益,他不会去当“逞强的出头鸟”。
当别人强硬地来攻击你时,你就要像水一样柔软地化解掉。因为你越是争,你的力量越分散,你越容易失败。你越不争,你的力量越能凝聚,最终反而没有人能和你争。
这其实是一种最高明的生存智慧,我们都应该学着做一个柔弱的人,不是懦弱,而是有柔韧的力量。
另外,“弱者道之用”还告诉我们:不居功。
大道创造了万物,养育了万物,但它从来不觉得自己有功劳。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它付出了,但它不占有,不自居,也不主宰。
如果你帮助了别人做了很多事情,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你不能把所有的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不能拿这个去炫耀。你越是放下,你的成就反而越能长久。
所以,这句话够我们读一辈子,它不是让你消极退缩,而是让你用柔弱来蓄力,用谦让来避祸,用不争来成就。
我们活在世上,总是希望能够活得长久,做的事情能够有长久的价值。但是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人做事情总是走不远,很快就失败了,这往往是因为他们违背了“反”和“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