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秘密:上幼儿园第一天不哭,第二天哭的最凶的娃,都是这3个原因引起的教育育儿|儿童教育☀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发现一个秘密:上幼儿园第一天不哭,第二天哭的最凶的娃,都是这3个原因引起的

前几天粉丝群里聊到“上学季”的话题,不少家长都慌了神。

@莉莉露丫说:我家娃昨天还蹦蹦跳跳往幼儿园跑,跟老师挥手时笑得像朵花,第二天突然就抱着我大腿哭到撕心裂肺,嘴里就一句“不去幼儿园”!不少家长纷纷表示,自己家也是这样,愁死了都。

其实咱们家长真不用急,3—4岁的小家伙,情绪本就跟春天的天气似的,忽晴忽雨,他们不是故意闹脾气,只是还没完全适应“离开家、过集体生活”这回事。

他们啊大多都是这3个原因引起的,给大家分享几个超实用的办法,帮娃顺顺利利度过这个适应期。

一、“新鲜劲”没了

家长都知道,许多孩子刚去幼儿园那股子兴奋劲儿,全靠“新鲜”撑着:

新玩具、新朋友、连老师说话的语气都跟家里不一样。

可新鲜劲一过去,娃就容易觉得“没意思”,自然就不想去了。

这时候咱就得想办法,用“小期待”把娃的兴趣勾回来。

用“小期待”勾着娃,把新鲜感一直续上

①“每日专属小约定”

不是那种空泛的“你乖乖去幼儿园,妈妈给你买糖”,而是具体到某件小事。

比如早上送娃时,咱蹲下来跟他说:“今天去幼儿园,你要不要跟涵涵一起搭那个最高的积木呀?就上次你说想搭的小火车,下午妈妈来接你,你跟我讲讲火车搭成啥样了,要是你说得详细,妈妈还能给你画下来呢!”

娃这个年纪,对“具体的事”比“抽象的奖励”敏感多了,用这种小目标替代新鲜感消失后的空虚感,娃对幼儿园的盼头自然就回来了。

②“家庭-幼儿园物品联动”

这招能帮娃把“家”和“幼儿园”连起来,减少陌生感。

可以让娃带一件幼儿园的小作品回家,比如涂鸦、手工纸折的小飞机。

在家找面墙,贴成“我的幼儿园成长墙”,娃每次看到自己的作品,就会想起在幼儿园做手工的开心事,慢慢就觉得“幼儿园也是我的小地盘”了。

二、才“反应”过来

有些娃刚开始不哭,过几天突然哭,不是因为不开心,而是他才“反应过来”。原来幼儿园不是像去游乐园那样“玩一次就回家”,而是每天都要去,还得跟妈妈分开。

孩子还小,对“时间”“长期”没概念,一琢磨不明白,就容易慌,一慌就哭。这时候咱们就得把“安全感”说清楚,给他一个踏实感就行啦。

把“安全感说清楚”,别让娃瞎琢磨

①别用“具象时间”

别跟孩子说“妈妈下午来接你”,他听不懂“下午”是啥。

咱们得用孩子能理解的事来描述,比如结合他爱吃的、爱玩的、爱看的。

②用“具象事件”替代

比如读到绘本里小主人公哭了,就问孩子:“你看小主人公哭了,是不是也想妈妈了呀?那你看,老师是不是抱了他,还给他拿了小玩具?就像你在幼儿园哭的时候,李老师也会抱你,还陪你玩拼图对不对?”

再看到小主人公开心地玩游戏,可以接着说:“你看小主人公现在是不是不哭了?他跟小朋友玩滑梯,多开心呀!你昨天在幼儿园跟朵朵玩秋千,是不是也很开心?”

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觉得“原来别的小朋友也会想妈妈,也会在幼儿园开心玩耍”,慢慢就不害怕“每天去幼儿园”这件事了。

三、太“拘束”

孩子平时在家的时候,大多是“想干啥干啥”。

想玩玩具就玩,想喝水就喝,可到了幼儿园,得按规矩办事:

按时吃饭、按时睡觉、玩具玩完要收好。这种“拘束感”,也是娃不想去幼儿园的一大原因。

在家先练“温和规则”,娃去幼儿园少抗拒

①练习“温和规则”

不是让咱在家照搬幼儿园的作息,那样太死板娃会反感,而是“温和同步”。

比如幼儿园中午要午睡,周末的时候就可以说:“吃完午饭,我们一起看15分钟你喜欢的动画片,看完我们就去床上躺一会儿,就像在幼儿园一样,睡醒了我们再玩积木好不好?”这样娃不会觉得“被强迫”,还能慢慢适应“午睡前要有安静时间”。

还有玩具收纳,别跟娃说“快把玩具收起来”,而是说:

“玩具玩完了,要送它们‘回家’哦,就像你在幼儿园一样。”让娃参与制定小规则,他会觉得“这是我的事”,而不是“妈妈让我做的事”,抗拒感自然就少了。

②跟老师“轻沟通”

咱们家长在接娃的时候,别当着娃的面跟老师说“我家娃太调皮,您多管管”,可以悄悄跟老师说点娃的小优点。

比如“我家娃在家喜欢摆绘本,您要是有时间,能不能让他帮忙把图书角的绘本摆整齐呀?他摆完还会跟我说‘妈妈你看我摆得多整齐’呢!”老师一般都会愿意,毕竟这也是培养娃的责任感。

孩子们通过做这些“专属小事”,能获得成就感,觉得“我在幼儿园有用”,对“被约束”的抗拒感,自然就慢慢没了。

这样反复强化幼儿园的正面印象,孩子慢慢就会觉得“幼儿园挺好的”。

孩子哭闹着不想去幼儿园的时候,你会如何处理呢?

千万别急着说“再哭妈妈就不接你了”,也别心疼得直接给娃请假,那样只会让娃觉得“哭闹有用”,下次更难适应。

不如蹲下来,抱着娃,轻轻拍他的背,说:“妈妈知道你想在家,想跟妈妈在一起,妈妈也想你。但是你在幼儿园,能跟小朋友玩游戏,能听老师讲好听的故事,这些都是在家没有的呀。下午妈妈一定准时来接你,到时候我们先去买你喜欢的小橘子,好不好?”

家长的温柔和坚定,才是娃最大的勇气来源,你说对吗?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叶净寒

来源:全能辣妈plus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