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慕娴:关于Charlie Kirk 之死所想到的好文妙文☀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好文 > 正文
梁慕娴:关于Charlie Kirk 之死所想到的
作者:

我不是政治学者,只因移民加拿大己经几十年,目睹西方民主国家的变化,今藉Charlie Kirk之死,发表一些感想,请大家评鉴.

西方民主国家一直存在以意识形态,政治立场及政党分类的民主左翼和民主右翼两种政治派系.这源于法国大革命,当时在国民议会中坐在左侧的,是反对君主政制,支持共和政制的派别,是为左派,而坐在右侧的,是支持旧制度,保守王权,代表天主教,贵族,及后期的资产阶级的派别,是为右派,这样的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现代的民主左翼主张人权原则及平等主义,推崇多样性,平等,包容>理念.实行种族平等 BLM>,性别平等,阶级平等的政策.他们要求维护社会弱势族群权益,批判传统伦理保守意识,更认为社会存在不合理,不公平现象需要革除,推崇进步主义 Progressivism>,觉醒主义.

现代的民主右翼着重传统经验及常识,维护现在社会秩序及阶层,支持自由市场经济.他们尊重家庭伦理及宗教信仰,保护个人自由,强调责任感.

我认为左右两翼都具有崇高的理想,对国家,对人民来说同样重要.两者均追求自由,民主并反中共,有共同的理念,并非完全对立.故此,两派不应是你死我活的矛盾,应彼此承认对方存在的价值,互相尊重,互补不足.由于两派各有其优缺之处,政党轮替执政可以补救政策性的缺憾.正常情况下,政党执政八年是最长的限度,因为这时的执政党多已出现腐败,官僚,疆化,傲慢的情况.多数选民在八年之后会出现思变,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各国政党应承认这个现实.

可是,在加拿大生活几十年之后,我发现,无论是左翼或是右翼都会走上极端主义.

比如极左的精神疆化了的办公室系统性操作变得极端,走向极端的性别自主.严重时极端左翼会走上共产主义或无政府主义.极右的则背离价值,失去道德规范,失去宗教信仰.也会走上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或民粹主义.无论是哪一翼的极端思潮泛滥之时,他们都失去了人道主义,都丢失了爱,寛恕,公义,怜悯>这些主耶稣基督的精神价值却去拥抱仇恨,进而崇尚暴力,可以杀人,危害国家,伤害人民.我常常感到悲哀,痛心.

根据我的观察,近十年来走向极端的主要是左翼.极左思潮高涨得非常厉害,己经突破自由平等理念的底线,将平等理念推向极端.这里介绍一个案例:

汉学家林培瑞教授于几年前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参加教职招聘委员会>工作,为聘请语言学助理教授,在申请者中选出四位候选者,请他们到校园来访问和演讲.申请者中有一位年轻黑人,资历挺好,但不是顶尖.一位委员考虑他是黑人,建议把他抬到四人之中.林教授不以为然,在给同事的电邮中写下这一句:"候选人xx活泼有魅力…..是的,他是黑人,这很好…..但我认为他的成熟程度和经验没有达到我们最好的候选人水平."有人把这电邮传给院长,副校长,校长及至学校法律部.林教授被审判三天,结果是:林教授犯了错,有种族主义嫌疑,校长发出谴责信给他.林教授被以种族主义岐视论处,从教职招聘委员会>解聘,还威胁他减薪,解雇,要他求保密.

黑人觉醒运动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非裔的民权运动,是为了提醒人们对于种族压迫保持警觉的口号."这是被骑劫的觉醒>,为了一种理念治罪其他理念,为了一个种族无视其他种族,为了一种正确犠牲其他正确."中国流亡作家郑义和北明如是说.

这是发展成极端左翼的机制和机构奉行的身份政策,把申请人的种族作为压倒一切的标准,削弱专业领域水平.我认为,黑人白人黄人一律应以专业水平对待,专业所必需的水平不论什么肤色和种族一视同仁.

此外,还有各种机构的招聘或升职以种族或性别配额为准的极端政策.还有本为争取性别平等的 LGBT+群体中有些人推行极端性别自主,违反原生性别的天然常识,甚至为十八岁以下儿童进行更改性别治疗等等,不能尽录.

美国的极端左翼分子的确走得太过火了,必需要制止和纠正.

台湾经济学家吴嘉隆在台联党的悼念活动中讲话.他说:"我们的悼念不只是为了支持言论自由,谴责政治暴力,更要了解 Charlie Kirk代表的是保守主义价值观,他推动的是保守主义运动.右派运动将会升级."

是的, Charlie Kirk为了制止,纠正极左思潮泛滥而贡献了自己的一生.在基督教精神的支持下,他勇敢地走进充满极左份子的左翼大本营---大学校园,犹如身入虎穴,用以理服人的方式宣扬右翼理念,最终作出了伟大而壮烈的牺牲.他的死,将掀起新的,右翼运动的高潮.

不过,是否会矫枉过正?钟摆是否又由极左向极右摆动?我担心.

尽管世界性的右翼运动现正蓬勃发展,我不会标签自己是左派还是右派,也不称为中立.我是根据国家利益,人民福祉,反中共态度以及基督精神去决定哪项政策,哪位政治人物,哪一个政党最值得支持.所以,我有时支持左派,有时支持右派,看实际情况而定.

2025年10月10日刊于台湾"上报"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广松

来源:上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