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长青:查理.柯克之死和美国第五次大觉醒政党民运☀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政党 > 正文
曹长青:查理.柯克之死和美国第五次大觉醒
作者:

今天(10月14日)是查理·柯克的32岁生日。左派疯子用剥夺他的生命来封嘴,就是恐惧他发出的真实声音,尤其他传播福音、从根基上要拯救美国的努力方向。在美国历史上,之前有过四次基督教信仰大觉醒,这次查理·柯克之死,就像一粒麦子落进地里,可能促成美国第五次宗教大觉醒,对美国以至整个世界都意义重大!

曹长青:查理.柯克之死和美国第五次大觉醒

美国青年保守派领袖查理·柯克被枪杀,是等同甚至超过肯尼迪总统被暗杀般的重大事件。总统被暗杀当然震惊全国和世界,但肯尼迪被杀并没有改变美国国策和影响世界格局。而平民查理·柯克的被杀,却会影响整个美国社会,甚至西方。它可能促成美国第五次宗教大觉醒,扭转当今美国的走向。

这种趋向从之前美国四次宗教大觉醒的时间点、结果,都可看出:

第一次大觉醒:促成美国独立建国

第一次"大觉醒"(Great Awakening)发生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前。当时美国人口300万,没有正规军队,几乎都是猎户民兵,怎么敢对抗独霸世界的大英帝国?

这份胆量来自美国人的信仰。当时三百万人口中,99.8%是基督徒。信仰给了美国人"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力量和必胜信心!

本来1620年从欧洲逃到北美大陆的新教徒在船上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要把美国建成一个基督信仰和精神的家园。但很快,美国的地大物博,刺激了人们的物质欲望,精神信仰遭到腐蚀。于是爆发了被称为美国"第一次大觉醒"的宗教复苏运动,高峰期在1730-40年代。

这是一次横扫美洲殖民地的属灵复兴浪潮,强调个人悔改、重生,良知、责任等。大规模的"布道会"使耶稣基督的福音得到广泛传播。普林斯顿、耶鲁、哈佛等名牌大学,就是那个时期由牧师创立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神职人员和上帝的子民。

这场大觉醒运动是美国独立运动的先声。或者说,没有这次"大觉醒",就不会有美国的独立建国成功。

第二次大觉醒:使美国避免法国模式

第二次宗教大觉醒,更决定了美国选择正确的国家方向。它发生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的第二年。当时美国刚刚独立,在国家的道路选择上发生重大分歧:开国总统华盛顿和他的思想战友、美国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都倾向英国式的渐进改革、以基督信仰为生活中心的道路;而起草独立宣言和宪法的杰弗逊和麦迪逊,还有《常识》作者潘恩等,则倾向法国大革命式的直接民主模式。

在争论分歧之际,美国爆发了第二次宗教大觉醒运动,主要是恐惧法国那种推倒教堂、杀害牧师、毁掉传统的断头台式血腥革命。巴黎街头的那种激进"去神"、反教会、启蒙理性主义(其实是极左)泛滥,被美国人认为是"道德混乱、国家崩坏"的象征。

所以,美国的第二次大觉醒,强调回归传统、重塑基督信仰,重视仁慈和救赎。也就是虔诚基督徒的法国作家雨果在其名著《九三年》中强调的主题:人性、仁慈(mercy)至上,人道主义超越任何革命。仁慈之心不仅是情感,更是一种能促成救赎的力量。

这场宗教觉醒的结果,促使华盛顿、汉密尔顿这一派的胜利,美国最后选择了英国式的捍卫传统、重视信仰、渐进变革的模式,而不是全盘社会改造、推倒重来的激进法国革命模式。这次宗教觉醒又一次救了美国。否则如果美国走了法国大革命的道路,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次大觉醒:废除奴隶制打赢南北战争

第三次宗教大觉醒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史学家认为,这场大觉醒的宗教热忱转化成政治与社会行动,形成了一股推动内战的道德力量。许多基督徒、牧师把废奴视为一种属灵责任,奴隶制度被看作美国的原罪。

这次大觉醒,又为美国的前途确立了坐标:废除黑奴制度,打赢南北战争,避免国家分裂,从农业社会更走向工业化。同时基督信仰得到弘扬传播。

第四次大觉醒:扫除越战阴影里根执政八年

第四次大觉醒发生在20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美国因为越战而引起公众意见分歧、社会动荡,"性、毒品、嬉皮文化"带来混乱与迷失,神学自由化与世俗主义兴起,家庭结构动摇,道德边界模糊。

当时的基督教布道大师葛培理(Billy Graham)在全美及世界各地举办布道大会,动辄几万人参加并受洗成为基督徒,促成了美国社会的基督教复苏。

这场大觉醒带来的政治层面的变化是,保守派的里根当选总统,执政了两届八年,强调宗教信仰和减税、还给人民自由的市场经济,由此带来美国连续110个月的经济扩张期。

第五次大觉醒:查理·柯克带来属灵恩典

这次被枪杀的青年保守派领袖查理·柯克推动的校园反左派洗脑活动,被视为推广了保守主义价值,帮助了川普总统重返白宫,但查理·柯克的演讲,更多像是布道、传播基督教,由此成了左派的眼中钉和仇恨对象。

他辩才无疑,知识渊博,尤其是敢说真话。比如他公开说,那些大学的"同性变性"(LGBT)宣传"就是垃圾"。这次枪杀他的凶手是一个同性恋者,他的同居伙伴正在"男变女"。他们无法用思想和语言战胜查理·柯克,就用子弹结束他的生命。以暴力对待言论是左倾意识形态的传统。

查理·柯克的追悼大会,入场10万人,还有好几万在场外。美国现任总统、副总统及全部内阁成员都出席,还有国会议长,参众两院议员,以及马斯克等名人。规模空前,规格也创纪录:在美国250年历史上从未有过。

在追悼大会上致词的二、三十人,几乎都谈到宗教,强调信仰上帝的重要性!总统川普、副总统万斯,国防部长赫格塞斯等致词时,都把查理·柯克的遇难事件称为"精神觉醒"(spiritual awakening),呼吁信仰复兴,而非报复。柯克的妻子埃丽卡在致词时公开原谅凶手,强调"宽恕而非复仇",这都被视为"基督教复兴"的象征。

查理·柯克是当代的"圣保罗"

在追悼会致词的著名媒体人塔克·卡尔森在演讲中说,查理·柯克所推崇的基督教的根本,是自我悔改,首先要做的,一直要做的,是矫正、规范自己的人生。也就是基督教强调的救赎。而左派的特点是,放纵自己,要求别人、要求社会怎么做。而且居高临下,占据政治正确高地。

柯克跟很多左派学生激烈辩论、据理力争,但历来都尊重对方,从不发火或训斥。这一切都因为他时刻都铭记并努力去用基督之心处人处事,清晰地要走一条样板人生的道路。

天主教纽约区的总主教多兰(Timothy Dolan)把查理.柯克评价到这种高度:"柯克是一个殉道者、烈士和英雄。他是现代版的保罗"。保罗是基督教的思想奠基者之一,也是把基督教普世化的最大推动者。查理.柯克被一个大主教推崇到当代圣保罗地步,当然有其深厚的内涵支撑。

查理·柯克不仅像圣保罗那样规范着自己的人生,他创办的旨在推广传统价值的"美国转折点"组织在美国900所大学、1200所高中都有分会,学生会员超过60万。在他遇刺身亡之后10天,就有54000个要建立校园分会的申请。无数的美国年轻人说,"要像查理·柯克那样生活!"

早在柯克遇难之前,就有美国学者著有《第五次大觉醒和美国未来》(The Fifth Great Awakening and the Future of America)一书(2012年),以基督教视角探讨并确信:美国及全球将会灵性复兴。查理·柯克遇难引起的宗教复苏,等于契合了这本书的论点。

第一次大觉醒,促成美国打赢独立战争;第二次大觉醒,使美国避免了法国大革命的模式;第三次大觉醒,结束了黑奴制度,打赢南北战争;第四次大觉醒,结束了越战阴影,保守派里根当选,美国复苏。这次查理·科克的殉道,点燃了美国第五次宗教大觉醒的烈火,它对美国以至整个西方的深远影响不可估量!

——原载台湾《看》杂志2025年10月号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广松

来源:《看》杂志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