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全球屡传地震,部分地区还因此传出灾情,相关话题持续引发关注。对此,官方粉专“报地震-中央气象署”就深入介绍全球三大主要的地震带中最活跃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也被称为“太平洋火环带”(Ring of Fire),全球超过80%地震和75%火山都分布在此。
“报地震-中央气象署”表示,太平洋火环带成员以聚合型板块为主,板块会不断推挤、隐没到相邻的板块的交界处。板块在深度约100到150公里的地方会部分熔融变成岩浆,然后向上溢出地表、形成海底火山,比如台湾东部的绿岛、兰屿,就是海底火山喷发所形成的火山岛。
“报地震-中央气象署”指出,全世界约有80%浅层地震(震源深度≦70公里)、90%中层地震(震源深度70到300公里)以及几乎所有深层地震(震源深度>300公里)都发生在火环带上。
“报地震-中央气象署”说明,由于板块不断推挤、隐没,当长期累积下来的能量超出负荷,就会破裂、错动,造成一系列隐没带地震。举例来说,史上最强、地震矩规模9.5的“1960年智利大地震”,发生在纳兹卡板块和南美洲板块的隐没带;史上第三,地震矩规模9.2的“1964年阿拉斯加大地震”发生在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洲板块的隐没带。
至于距离台湾较近的太平洋西侧也有强震纪录吗?。“报地震-中央气象署”指出,史上第四,地震矩规模9.1的“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311大地震);史上第六,地震矩规模8.8的“2025年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大地震”。以上都发生在太平洋板块和鄂霍次克板块的隐没带,威力可见一斑!
“报地震-中央气象署”表示,根据2023年研究显示,太平洋板块每年往西北方向推挤76到90毫米,隐没到鄂霍茨克板块下方,位处其上的堪察加半岛在1737年、1841年、1952年都发生过地震矩规模8.8以上的地震,引发的海啸最大波高均达到15米以上。但因为半岛如今地广人稀,因此2025年大地震并未造成严重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