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俄军打不过4万乌军! 红军城保卫战 乌军这“3战术”让俄死伤惨重…..最新国际新闻报道|今日国际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16万俄军打不过4万乌军! 红军城保卫战 乌军这“3战术”让俄死伤惨重…..
作者:

俄军动用了16万兵力猛攻红军城,遭到4万乌军的强烈抵抗。图:翻摄自@osintdefenderIT X账号

今年的红军城战场,成为俄乌冲突最激烈的焦点。这里,16万俄军与4万乌军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攻防战。

按常理推测,俄军兵力是乌军的4倍,火力也更为强大。然而,战场局势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俄军不仅未能攻占红军城,甚至在多次进攻中遭遇惨败。南部城区的争夺战刚刚被俄军攻占,又迅速被乌军反击收复。

为何人数占优的俄军,始终无法突破乌军的防线?答案隐藏在乌军的“三道防线”战术中,这一战术通过无人化技术、精准打击和后勤破坏,将俄军拖入了一场消耗战,也让红军城成为现代战争技术试验场。

俄军已集结约16万兵力,从西、南、北三面围攻红军城。乌军则长期坚守,驻防约4万人,近期虽有增兵,但总数不超过5万,仍处于人数劣势。图:翻摄自冲哥瞰天下

红军城位于乌克兰东部,是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作为乌克兰防线的核心枢纽,红军城的得失直接影响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的防御态势。一旦俄军攻占红军城,乌军的补给线将被切断,东部防御体系也会面临崩溃。

然而,这场战斗不仅关乎地理争夺,更是现代战争技术的试验场。无人机、巡导弹等高科技装备的广泛应用,使乌军在兵力劣势下成功阻止了俄军的进攻。

俄军近期不断加强对乌克兰的进攻力度,甚至传出俄军使用轰炸机,对乌军据点投掷 FAB航空炸弹。图:翻摄自腾讯网智语话事录

乌军的“三道战术”是红军城防御战的核心:

第一层战术是无人机侦察与情报共用。乌军通过无人机实现了全天候、全方位监控,每个营配备6架侦察无人机,监控范围扩展至20公里。这些无人机通过星链系统即时传输资料,结合大资料分析,精准预测俄军的进攻方向。俄军的每次行动都在乌军的监控之下,隐蔽渗透几乎不可能实现。

第二层战术是无人机与炮兵的协同打击。无人机不仅负责侦察,还直接参与战斗:攻击俄军车辆,锁定坦克和炮兵阵地,引导乌军炮兵精准打击。无人机的威胁迫使俄军加快行动速度,最终进入乌军布设的地雷区。同时,无人机的持续监控使俄军伤患无法撤离,医护人员也难以进入战场。这种战术不仅削弱了俄军的战斗力,还极大地打击了士气。

红军城北战线俄军难得突破,却遭遇乌军两面夹击,最后陷入包围圈中。图:翻摄自胜研国际

第三层战术针对俄军的后勤补给线。乌军利用光纤无人机和巡导弹远端打击俄军的弹药库、运输车队和后勤中心,切断俄军的补给链条。俄军的传统后勤部署模式被乌军精准反推,后勤线的破坏使俄军的炮兵火力难以持续,进攻节奏陷入混乱。

面对乌军的“三层战术”,俄军尝试了多种应对措施,但效果有限。俄军发射 FAB滑翔制导炸弹和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试图摧毁乌军的防御阵地,但乌军坚固的工事和灵活的防御部署使其难以奏效。

俄军派出精锐步兵分队实施夜间渗透,但无人机监控和地雷区布设让行动屡屡受挫。后勤补给的短缺进一步削弱了俄军的火力优势。

乌军无人机炸毁俄制的 Buk-M1防空系统,显示俄军后方安全网也出现破口。图:翻摄自X账号

红军城战役不仅是一场战术与技术的对抗,更是现代战争形态的缩影。无人机、巡导弹等技术装备正在重新定义战场规则,传统的兵力优势在面对高科技装备时逐渐失去意义。

乌军利用资讯共用和协同作战,最大化了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证明后勤线的稳定是现代战争的基础。红军城的战斗或许只是一个开端,它正在为全球军事领域提供关于未来战争的深刻思考。

乌军在红军城近郊伏击俄军。图:翻摄自云霄武堂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时方

来源:新头壳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