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风暴 新技术恐让“偷人生子”成真科教频道|科教兴国|教育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科教 > 正文
伦理风暴 新技术恐让“偷人生子”成真

据《Live Science》报道,美国奥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OHSU)科学家近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成功将人类皮肤细胞转化为功能性卵子,并通过体外受精培育出早期人类胚胎。该研究已发表于《自然通讯》,虽被视为未来治疗不孕症的新希望,却也引发巨大伦理争议。

研究使用“体细胞核转移”技术,将健康卵子的细胞核移除,再植入来自皮肤细胞的细胞核,创造出“改造卵子”。由于自然卵子仅含有一半染色体,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电击与药物处理,使这枚改造卵排除一半染色体,从而具备受精能力。

然而,实验仍处于概念验证阶段,成功率极低,仅9%的胚胎发育至“囊胚”阶段,且大多数存在严重染色体异常,无法用于生育治疗。研究人员也强调,技术远未达到临床应用标准,仍需大量实验改进。大阪大学干细胞专家林克彦指出,该技术“效率太低、风险太高”,短期内无法实际应用。

更引发关注的是伦理隐忧。美国生物伦理学家罗纳德·格林警告,该技术恐被滥用,有心人士可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采集其皮肤细胞制造卵子,甚至培育基因后代。此类“偷人生子”的可能性,引发外界对基因隐私与生育自主权的严重担忧,尤其对名人、公众人物构成风险。

尽管仍属初步研究,OHSU团队计划进一步研究如何精准控制染色体的重组过程,提升卵子质量与胚胎稳定性。同时,全球多个实验室也在探索类似方向,如使用干细胞生成卵子或将成体细胞逆转为干细胞后再发育成卵子,这些方法虽在小鼠实验中取得进展,但在人类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

(资料照片)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时方

来源:阿波罗网时方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