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杰:穿来穿去 总差强人意 女像小凤仙 男像李莲英☀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陶杰:穿来穿去 总差强人意 女像小凤仙 男像李莲英
作者:
中国和香港近年拼命提倡穿着华服,唯可惜因文化大革命之断层真空,二十一世纪AI时代,穿来穿去,总差强人意:女高官都像电视剧还珠格格小燕子与一众妃嫔的戏服,近年虽转而努力模彷“民国情怀”,却着得不是似小凤仙就是一个上海吉士酒家迎宾模样的滚滚红尘张爱玲。男精英则一个赛一个的梁山伯cross over李莲英,有一两位戴眼镜的还手执折扇,足蹬皮鞋(好在还不是一对簇新的Nike)。

一旦“华服花灯”扯上“迎国庆”的中式DEI活动,变成“审美闹剧”的风险即倍增。有市民声称花灯造型在黑夜鲜艳的古装打扮,看似“纸扎公仔”,像庆祝盂兰节多过国庆节,担心小朋友受惊吓,令家长以为小孩生了一对阴阳眼,这一日见到了污糟嘢,破坏家庭的爱国热情。

中国和香港近年拼命提倡穿着华服,唯可惜因文化大革命之断层真空,二十一世纪AI时代,穿来穿去,总差强人意:女高官都像电视剧还珠格格小燕子与一众妃嫔的戏服,近年虽转而努力模彷“民国情怀”,却着得不是似小凤仙就是一个上海吉士酒家迎宾模样的滚滚红尘张爱玲

男精英则一个赛一个的梁山伯cross over李莲英,有一两位戴眼镜的还手执折扇,足蹬皮鞋(好在还不是一对簇新的Nike)。一众爱国男女,好似明天就要上北京两会,在人民大会堂与挂满一身彩艳民族服装的彝族哈尼族人民代表斗丽争妍,令人看见有替他们(她们、它们?我该不该用英美DEI的中性代名词以免冒犯?算了,whatever)打气喊加油的冲动。

中国人以前其实穿衣要讲季节,明代有一套dress code:“春服宜倩,夏服宜爽,秋服宜雅,冬服宜艳。”此外也以活动制宜:“见客宜庄服,远行宜淡服,花下宜素服,对雪宜丽服”。

若嫌深奥,不如省回那点噜苏紏纒的“创意”,索性参考今年日本横滨唐人街中国妇女庆祝国庆大巡游、陕北风格的灿烂迷离、橘绿橙黄鲜红迸爆如大火烧着的一列人肉宫灯的汉服大典,与香港之大湾区版新四谷怪谈feel,倒也阴阳交错的相映成趣。

啋,还差点忘记了,毕竟是中港的大喜日子。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江一

来源:脸书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