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华大学校园。资料图。(法新社)
中共即将于10月1日推出针对外国科技人才的“K字签证”,提供更便利的入境和居留条件。在美国H-1B签证费用飙升至高达10万美元之际,此举被视为在北京与华盛顿科技人才争夺战中的一环。
专家警告,这不是中共要开放,仅是中共推动自救的策略,“K字签证”难以取代美国签证的吸引力,并且,中国网民对此的排外言论更凸显潜在障碍。
K签证难撼动美国H-1B地位
中共推出新的青年科技人才签证(K字签证)将于10月1日启动。中共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9月29日对此表示,中方是为“促进中外青年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
此前,中共国务院8月14日公布修改《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的决定,正式增设“K字签证”,针对全球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领域人才,提供更多入境次数、有效期和停留期便利。中共对外表示,此举旨在“促进中外青年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但是具体申办细节尚未公布。
数周后川普政府宣布,企业申请H-1B签证要缴10万美元申请费,这可能会阻碍首次申请者。在美中地缘政治与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K签证被视为中共争夺全球顶尖人才的重大行动。
随着川普政府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很多外国科技工作者担心在美国不再受到欢迎,而中共推出K字签证,让他们有了另一选择。
对此,中国问题专家王赫对大.纪.元;表示,中美两国在这个签证问题上,它有很多是不可比的因素。美国已经是高科技人才就业和求学的向往之地,这个优势是任何国家都无法企及的。
王赫说,“那个国际高科技求职人员,他更看重的是什么呢?他的职业发展前景。现在的问题是,中共虽然从美国挖了很多人,在全世界挖了很多人到中国去,但这些人一旦在中国工作之后,这些人如果再到美国去求职,他可能就会大受影响。美国现在的国安审查很严格,所以很多的高科技人才,他知道中共给他提供一个优厚的待遇,但是他也不敢跟中共沾边。”
王赫表示,随着全球科技格局的中美两极对抗展开,全球科技会有美中两套标准的话,那么从综合来讲,选择美国的人会远远大于选择中国的人。如果说美国政府再出台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中共能够吸引的高科技人才,那应该是非常有限的。
中共搞《反间谍法》很少人要中国国籍和绿卡
中共K签证吸引外国人才实际上面临严峻挑战,包括语言障碍、政治文化差异,以及有限的永久居留机会。据路透报导,美国有超过5,100万移民,占其人口的15%;而中国只有100万外国人,不到人口的1%。
一位拒绝透露姓名的中国STEM毕业生对K签证的前景也表示怀疑。他对路透社说,“像中国这样的亚洲国家不依赖移民,地方政府有很多方法吸引国内人才。”最近他刚收到硅谷一家科技公司工作邀约。
王赫表示,“全世界很多人盼望得到美国的绿卡,到美国来工作,但是几乎很少有人希望能够获得中国的国籍、绿卡。”
“(早些时候,一些中国人)在美国获得了很好的学术地位,被中共吸引回去,回去之后没待几年又跑回美国了,像这样的案例是很多的。就是中共目前这个科技生态,它有很多的弊端,对科研人员造成了很大的不公平,使得大量的中国本土的科研人员都往外跑。特别是格力带头喊出,所有留学人员回国都有特务嫌疑。中共现在又在搞《反间谍法》,在这一点上,对这些人也是个很大的打击。”
虽然中共做出一副吸引人的开放姿态,但王赫认为,一个外国高科技人才,除非他手头有很多东西,比中国国内水平高很多,中共能够把他的东西挖出来,还得为中共服务,否则很难被中共留下来。
选择美国是选择生活方式和公民途径
另据报导,中共外围官媒《环球时报》转载印度媒体关于K字签证的报导后,中国网民留言充斥歧视性言论,如“不欢迎印度人”,这凸显中国社会的民族主义氛围,也会进一步阻碍人才流入。
王赫表示,中共统治下的这个社会状态很不正常,中共权力很大,个人自由等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疫情这几年清零封控,使在华的发达国家人员大幅度地减少。
他说,“享受惯了科研自由、西方民主社会那种生活和秩序的人是难以接受的。所以这一点构成了中共吸引国际高科技人才一个最大的弊端。”
印度分析人士认为,K字签证的简化不足以说服印度人才放弃美国,那里不仅提供工作机会,还代表全面的生活方式和公民途径。
风传媒/洋务运动的百年轮回:洋人大战中国劳动法或将呈现
在中国历史上,李鸿章的洋务运动被认为是中国人到西洋学习先进技术,而现在则变成了吸引外国人来中国就业,本质上都是在推动大陆整体发展。但是就中国大陆目前的就业保障环境而言,层出不穷的劳工维权事件不仅发生在中国人自己身上也发生在外国人身上。在该消息一出,海外不少简中博主们纷纷发起针对K签的“oK革命”即向当局表达不同的异见。一位大陆博主对此表示“基层(指大陆基层政府)如果还是那种外国人是外宾,外国人出事大如天的思维就没办法落实这个政策。”这位博主的担忧正是后续若一些外国人打着“高级人才”的口号,若产生纠纷最终吃亏的是自己人。
就现实而言,外国人和港澳人士在劳工维权上更略胜一筹,先前小红书上就有一些来到大陆就业的西方人士,因被无故拖欠数月工资而不得不状告法庭,最后相关人士透过社交媒体和驻北京的大使馆投诉,引起大陆政府的重视。
最终,这项签证政策能否真的像外界所想那样,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还是严格管控,都需要北京方面的政策把控度和建立有法律约束力和惩罚力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