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罗琳的失望网络新闻|精彩网文☀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网闻 > 正文
J·K·罗琳的失望

今天最值得一读的文章,是JK罗琳对艾玛·沃特森的一篇公开回应。文章不长,但是酣畅淋漓,堪称骂战之典范。这是数年以来,在艾玛、丹尼尔等一众因《哈利·波特》电影暴得大名的小将们持续对罗琳做出叫阵、割席等种种背刺之举后,罗琳的第一次公开表态。这里推荐和菜头老师的译文,见《背刺者艾玛》(菜头老师本人的解读也值得一读)。

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站出来?起因是艾玛对罗琳的隔空示好。正如罗琳自己说的:“如果艾玛在最近的采访中没有宣称她爱我、珍惜我——我怀疑她改变态度是因为她注意到彻底谴责我不再像过去那样流行——我可能永远不会如此坦诚”。简言之,让罗琳拍案而起的并不是昔日的伤害,而是见风使舵的转向。

这件事固然让艾玛的投机者本性暴露无遗,但还不是最让罗琳失望的。罗琳在文章中说,让她更受伤的是之前发生的另一件事:

2022年,艾玛用“所有女巫,除一人外”的演讲在媒体上占尽风光(同时让罗琳的处境更艰难),之后请人转交一封手写便条给罗琳,自称为她经历的网暴“感到非常抱歉”。

如果你还没意识到这个动作有多鸡贼,罗琳特别指出了,艾玛有她的电话。这就是说,无论那条信息是出于关心还是歉疚,都可以用更个人也更诚恳的方式传达。特意请第三方转一道手,说明信息本身也是作秀的一部分。

毫无疑问,艾玛不爱罗琳,也不关心罗琳的处境。但我想这一事实本身并不会让罗琳受伤。她当然清楚,一群有野心的年轻人,实现自身理想势必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牺牲。说到底,罗琳也是主动站出来的,捍卫一些人的利益,小将们宣扬与之对立的利益,就要踩着她上位。这是新旧更迭的法则,是战斗者必须付出的代价。让罗琳感到幻灭的是,通过那样一封便条,艾玛完成了一次表演,叫做:“我还会为她的处境心疼,所以别把我当坏人”。

这不仅是谎言,并且是彻头彻尾的羞辱。

以及失望。你能想象那种失望吗?超越了一切背刺,围攻,被对手置于险境的痛苦,然后再嘲讽这痛苦的意义:你的险境不是重点,重点是我是个有心人。几个温情脉脉的字对于一个承受死亡威胁的人,有任何安慰吗?

哪怕不是通过中间人转发,仅凭那种轻描淡写的措辞,也暴露了这个年轻人的毫无担当。她对斗争的残酷性一无所知,只顾自己演出时的身段是否柔软,姿势是否美观,台词是否周全。哪怕一边正在做火上浇油的事,她还天真地相信——或者希望传递出——自己是有情有义的好人,而不是忘恩负义的混蛋。

甚至不肯为自己做的事承担混蛋的骂名。

那么问题来了:她是真的想做成这件事吗?她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会如她宣称的那样,不惜一切为她代表的那些人的利益而战?

《哈利·波特》的系列故事中,每个勇敢的人都要为自己想做的事忍辱负重。邓布利多欺骗了哈利,为了干掉伏地魔,他必须不动声色地哄骗哈利赴死。斯内普控诉他养着哈利“就像养着一头待宰的猪”。我们都猜到那时他心里在滴血,但他没有惺惺作态地表达歉意或提供解释。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会自欺欺人地假装手上没沾过血腥。假如因此被人怨恨,无论是生前身后的恶名,他都乐于担当。

罗琳太清楚想做成事的人是什么样了。

但她没有等来这样的对手。最晚在2022年她就意识到了,小将们根本不曾正视他们与她的战斗。没有决心,没有勇气,没有非实现不可的纲领,甚至也没有真情实感地恨过她。虽然事实上造成了对她的切肤之痛,在另一方眼中,这一切都只是一个比过家家更残酷一点的掠夺游戏,借前辈的流量给自己加冕。

如果说这是一个大义灭亲的故事,最难接受的还不是“灭亲”,而是从来就没有“大义”。那意味着她这些年吃过的苦,遭到的暴力威胁,变得毫无价值。不过是一群躲在大义旗帜背后的人,用来博取令名的投机买卖。

人们需要值得尊敬的敌人,如同值得尊敬的朋友一样。对手自降身段不但在羞辱他们自己,也贬低了你为之承受的牺牲的价值。

但罗琳用这种方式发声,对这些年轻的小将未尝不是一种提点。就像她最后说的:“成年人不能指望一边亲近一种经常呼吁暗杀自己朋友的激进运动,一边又主张自己有权得到这位昔日朋友的爱,好像这位朋友实际上是他们的母亲”。这句话的关键词是“成年人”。罗琳已经下定决心摆脱对他们的“母爱”,而要以“昔日朋友”的身份,对他们来一场堂堂正正的清算。我想,她宁愿艾玛·沃特森和她的战友为他们的主张强硬到底,抗争到底,而不是顾左右而言他。否则只会让她更为灰心。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时方

来源:李松蔚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