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肝癌来临时,身体可能会出现3个“迹象”,建议尽早做筛查 健康养生☀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提醒:肝癌来临时,身体可能会出现3个“迹象”,建议尽早做筛查

李大叔今年刚刚过了五十岁的生日,可这段时间,他却总感觉身体哪里不对劲:白天工作提不起劲,四肢莫名乏力,有时还发晕。照镜子时,他发现自己面色发黄,脸颊似乎有些暗淡。最让他意外的是,原本很少流鼻血的他,最近却频频鼻腔出血。

妻子察觉到他的这些异常,立刻劝他去医院检查。经过一番详细化验和影像学筛查,医生给出的初步判断让李大叔心里一沉——肝脏存在明显异常,怀疑肝癌。李大叔很迷惑:自己明明是腹部的肝脏出了问题,为什么最早的变化会反映在头部和面部?这样的信号,是不是也悄悄出现在你、我身边而被忽略了?

肝癌是我国常见且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尤其是长期患有慢性肝炎或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风险更大。可很多人并不清楚:肝癌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症状,即便有,也是身体一些微妙的变化——三大“迹象”,往往被当成普通小病小痛错过了最佳筛查时机。

你是否也想知道,这三大提示究竟是什么?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肝癌筛查?答案令人深思。

身体的“三个迹象”,可能是肝癌的求救信号

许多研究与临床经验发现,肝脏作为全身的“代谢枢纽”,出现癌变后,会引起各类内分泌、代谢与血液特征的改变,这种身体的“警报”先于剧烈疼痛或腹部肿块出现。如果你或家人出现了以下这三种典型变化,务必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筛查:

面部皮肤发黄、发黑且晦暗肝癌常导致血清胆红素升高,因为肝功能受损,胆红素无法被有效代谢。这时,皮肤(尤其是面部)和眼白可见逐渐泛黄,严重时会呈现明显的“黄疸”表现。

随着病情发展,部分患者面色还会发黑、暗淡无光。原因之一在于肝脏合成和代谢激素的能力下降,体内的促黑素细胞激素分泌增加,刺激皮肤色素加深,出现所谓的“肝病面容”。数据显示,肝癌患者“黄疸”发生率超40%,黑色素沉着和面部发黑也被临床医生作为警觉性较高的异常体征。

鼻腔、牙龈反复出血很多人会疑惑:肝脏出了问题,为何鼻腔、口腔首发异常?其实肝癌时,肝功能受损导致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再加上门静脉高压、脾功能异常,患者易出现血小板减少,血液不易凝固。因此,莫名其妙的鼻出血牙龈渗血,尤其没有近期损伤的情况下反复出现,是身体发出的另一个高危信号。-临床统计算法显示,肝癌及肝硬化患者的自发性出血发生率比正常人群高出2-3倍,早中期肝癌患者中约15-30%有相关症状。

脸部无缘无故浮肿没有多喝水、没有肾脏疾病,却发现早晨照镜子时自己脸部浮肿?这也可能与肝脏癌变有关。肝功能异常引发抗利尿激素分泌紊乱,水钠潴留,使面部及四肢出现浮肿。

有些患者甚至出现腹水或全身水肿,提示疾病已经向中晚期进展。据专业分析,面部浮肿的出现往往意味着病情较重,需要及时干预,否则可能并发“肝肾综合征”,对全身造成极大危害。

为何这些迹象常常被忽视?

肝癌的隐匿性在于——早期往往无痛无感,症状容易被归咎为“小问题”:熬夜后脸色不好、天气干燥导致鼻出血、上火导致口苦等等。

现实中,特别是乙肝患者、长期饮酒吸烟者、家族有肝癌病史者,这些“信号”如果反复出现,极有可能是肝癌或肝功能严重异常的前兆。

不仅如此,临床还发现肝癌伴随的“综合征”,比如低血糖发作、红细胞增多等,也可能先于肝区不适出现。这提醒我们:不要因为症状轻微、分布不典型,就掉以轻心。

如何科学筛查肝癌?权威医生总结这几招

针对肝癌的高危人群(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长期酗酒、家族史阳性中老年人等),国内外指南一致建议定期筛查。有效方法包括:

1、肝胆超声检查:无痛、无创、费用低。对直径大于1cm的肝脏肿块敏感,如怀疑肝癌,首选超声。

2、肝脏CT/核磁共振(MRI)成像:对超声难以判断的小病灶,CT/MRI能更加精准定位肿瘤位置、大小与性质,MRI尤其无放射损伤,适合反复追踪。

3、血清甲胎蛋白(AFP)及相关肿瘤标志物:肝癌患者常有AFP明显升高,AFP>400ng/ml时,诊断价值极高,但约有30%患者早期未必升高,所以不能仅凭此项。

4、肝穿刺活检(仅限必要时):可作为最终确诊“金标准”,但有创性,风险与益处需由专业医生评估把关。

建议的筛查频率为高危人群每6个月检查一次。如果出现上文提及的三个“迹象”,即便不在高危人群之列,也建议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做详细检查。

注射乙肝疫苗、戒烟限酒、平衡膳食、充足睡眠、规律锻炼——这些细节长久坚持下来,能大大降低肝癌和其他慢性疾病风险。对乙肝患者来说,坚持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肝功能尤为关键。

李大叔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些高风险人群,因为忽视早期迹象,往往等出现剧烈不适时已进展至晚期。抓住早筛机会、警惕小小“异常”,是预防与早治的关键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叶净寒

来源:健康小小讲堂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