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医院的示意图,与本案无关。(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中国论文造假问层出不穷。一篇由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福建省人民医院)两位妇科医生发表的论文提到,在100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案例中,男性患者为64%,论文造假现象再次引发关注。
据中共官媒央视网9月29日报导,在医疗行业,花钱请人代写、代发学术论文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医学期刊代写”,会弹出数十条信息。其记者联系了一位“论文咨询”,对方询问了代写主题和期刊级别,并给出报价,“只包写,不包发表,发表的话价格更高。”
一位“论文代写”人保证,“医学相关的论文都能写,纯人工完成,绝不是AI代笔。普通期刊每千字付80元,SCI论文一篇起价5000元。”
今年初,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发布了一项研究,分析了过去十年全球机构的学术撤稿情况。
数据显示,2014至2024年间,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以超过5%的撤稿率高居全球第一。全球撤稿率前十的机构中,有七家来自中国,包括沧州市中心医院、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潍坊市人民医院等。
该研究引用英国学术诚信公司的分析称,在撤稿率超过1%的136家机构中,约70%来自中国,其中约60%是医院或医学院。
报导称,仅今年,中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就通报了多起医学科研不端案件,涉及数据买卖、图片篡改、内容错误等。比如,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抚顺市中心医院等机构发表的妇产科论文中,出现“男性子宫肌瘤患者”“男性高危产妇”等错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论文显示,100例妇科样本中有64例为男性。
该消息冲上百度热搜。
网友表示,“连治病救人的医生都在论文上弄虚作假,这不仅是学术不端,更是拿患者的信任和健康当儿戏。以后去医院,还能放心吗?”“一心只为争那点名和利,失去了需要正确的方向!”
“医学论文为何成为造假‘重灾区’?医护人员为何不惜代价追求论文发表?在科研与临床之间,他们该如何选择?这些我们回答不了。作为普通人,看病不要‘迷信’‘有论文支撑’,多跟医生聊症状、看检查结果,实在不行多去几家医院多找几个医生看看。毕竟身体不是试验品。”
也有网友认为,“我在三甲医院做了十年内科医生,前几年为了评副高,天天熬夜写论文,有次值完夜班没休息,就赶去实验室做数据,结果差点在病房晕倒,你说我没有实力吧也不是真的没有,但是对于学术类的东西我就是没那么擅长⋯⋯”
“医生陷进论文造假很多时候是被晋升和资源逼的,想评职称、争课题,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就是硬门槛,可是一般医生临床工作已经占满时间,想搞真研究缺经费缺帮手,肯定会有人另辟蹊径。”
“医疗行业最大的难题就是让科研和临床不打架,有的医生一头扎进实验室,临床技能越来越生疏,有的医生满脑子都是门诊和手术,对新疗法、新药物一无所知,其实两者本该互相帮衬,却总被现实拉成对立面。”
此前,日本东京大学医学博士、时政评论员郑杰对大.纪.元;表示,在全球范围内,中国论文造假问题早已臭名昭著,而且不仅限于计算机行业,各行各业都很盛行,因为涉及到各行业工作人员晋职、工资、奖金等各个方面。
郑杰说,“这与中共体制有关,因为中共政权就是建立在‘假、大、空’的谎言基础上的。是这个邪恶的体制怂恿或逼迫中国人为了生存而造假的。”
在中国高校、医院和研究所等学术研究机构,发表学术论文是研究人员晋升职称的硬指标。例如,北京市卫生局2020年8月规定,主治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必须在专业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至少两篇论文,而晋升主任医师则需要三篇。
然而,有些学者,特别是医疗工作者没有时间从事研究并撰写论文,也有些人没有能力发表权威论文,但为了晋职等需要,不得不通过“学术黑市”高价购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