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9月24日,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MSNBC电台的《MorningJoe》节目中发表了一番令人震惊的言论,她警告“基督教的崛起”,并指责“白人基督教男性”正在对美国造成“巨大损害”。她说道:“你能想象试图倒转时钟,重新创造一个从未存在过的世界,由——让我们直说吧!某种特定信仰的白人男性、某种宗教、某种意识形态主导,这只是对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害!”
这种言论不仅暴露了希拉里一贯的意识形态偏见,更是对美国建国基础的公然攻击。作为一个曾多次角逐总统职位的政治人物,她的这些话无异于火上浇油,激化社会分裂,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批判和痛斥。
首先,希拉里的言论充斥着种族和宗教歧视的色彩。她将“白人基督教男性”单列出来,作为“损害”美国的罪魁祸首,这是一种赤裸裸的身份政治操作。基督教作为美国文化和历史的基石,从清教徒移民到《独立宣言》的起草,都深深嵌入美国的DNA中。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如乔治·华盛顿和托马斯·杰斐逊,许多都深受基督教影响,他们强调的自由、平等和人权,正是源于基督教的教义。希拉里却将这些归结为“试图倒转时钟”的倒退行为,这不是在“警告”,而是在妖魔化一个群体。试问,如果有人将矛头指向其他种族或宗教群体,她会不会第一个跳出来谴责“仇恨言论”?这种双重标准,正是希拉里政治生涯的耻辱印记,她利用身份政治分化选民,却从来不反思自己的偏见如何破坏社会和谐。
其次,希拉里的批判完全脱离历史事实。她声称基督教男性试图“重新创造一个从未存在过的世界”,这简直是无稽之谈。美国的历史本就深受基督教影响,从感恩节的传统到“上帝保佑美国”的口号,都证明了这一点。更何况,当今的基督教并非一成不变,它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从马丁·路德·金的民权运动,到无数慈善组织对弱势群体的援助,基督教一直是为正义而战的力量。相反,希拉里代表的激进左翼意识形态,才是真正在“损害”美国。她支持的极端政策,如无限制的移民和性别认同议题,不仅挑战了传统家庭价值观,还导致社会混乱和经济负担。她的言论无非是转移视线,掩盖民主党在通胀、犯罪和边境危机上的失败。希拉里,你口中的“损害”难道不是你们自己制造的吗?
再者,这种抹黑攻击基督教的姿态,暴露了希拉里对多元化的虚伪。美国的立国精神是“合众为一”,强调在多样中寻求统一。但希拉里的言论却在制造对立,将基督教视为敌人。这不只是对信徒的侮辱,更是对言论自由的威胁。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权表达自己的信仰和意识形态,而希拉里却试图将保守派的声音边缘化。这让人想起她2016年大选时将川普支持者称为“一篮子可悲的人”,这种精英主义傲慢,正是她屡战屡败的原因。
如今,她又故伎重演,攻击“白人基督教男性”,这不是在促进进步,而是在煽动仇恨。看看最近的事件:在联合国大楼外的抗议活动中,记者尼克就是希拉里嘴里的“白人男性”,却因其保守派立场而遭到围攻。抗议者们不仅对他进行性骚扰、泼水,还公开表示他的生命不重要因为他是“白人”,他们甚至庆祝查理·科克的暗杀,并高喊“FuckAmerica”,并希望尼克成为下一个受害者。这正是为什么查理·科克在犹他谷大学的一场活动中被暗杀——人们不想进行对话,只想通过暴力压制异见。希拉里的言论无疑为这种极端行为提供了意识形态的燃料,她才是那个在破坏美国团结的罪魁祸首!
最后,我们必须痛斥希拉里的这种言论对社会的长远危害。它不仅会加剧宗教冲突,还可能为反基督教的极端势力提供借口。在全球范围内,基督教徒正面临迫害,而在美国本土,希拉里的言论无疑会助长这种趋势。如尼克事件所示,这种仇恨已从言语转向实际行动:庆祝暗杀、种族歧视和暴力威胁已成为某些左翼抗议者的常态。这就是为什么查理·科克被枪杀——不是因为基督教的“损害”,而是因为像希拉里这样的政客通过妖魔化保守派,间接鼓励了这种不对话的暴力文化。作为一名资深政治家,她本应促进对话和理解,而不是散布分裂。希拉里,你的这些话不是“警告”,而是赤裸裸的攻击!你对基督教的痛骂,只会让你在历史中被钉上耻辱柱。作为普通民众人,我们应该团结起来,捍卫我们的信仰和价值观,而不是被像你这样的政客所误导。
总之,希拉里的最新言论是她政治生涯的又一耻辱。它不仅无视历史事实,还充斥着偏见和仇恨。我们必须坚决批判这种破坏性言论,守护美国的多元与自由。希拉里的账还没有算清呢,你的时代早就过去了,你的罪恶一定会被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