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朦胧9月11日凌晨坠楼身亡,享年37岁,至今事件仍疑点重重。(图/翻摄自于朦胧AlanYu台湾首站)
声明:下述内容融合媒体报导、网络传言与整理分析,不代表任何官方结论,仅供参考与追问真相之用。
警方第一时间通报“排除刑事案件嫌疑”,工作室随后发声明证实噩耗。(图/翻摄自微博)
大陆知名男星于朦胧,9月11日凌晨惊传从北京住所坠楼身亡,享年37岁,警方第一时间通报“排除刑事案件嫌疑”,工作室随后发声明证实噩耗,然而,事件不仅震撼娱乐圈,也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从现场破碎纱窗、抓痕痕迹,到“红色USB”与“神秘聚会名单”,各种疑点与阴谋论接连浮现,让这起悲剧至今仍充满悬疑。
以下为时间线与关键节点整理,从案发到现在,按时间顺序整理的已知事件与重要线索:
时间:9月11凌晨
事件或报导:于朦胧坠楼,当场身亡。
备注与疑点:报导称他事先与朋友聚会,夜间返回住所并把房门反锁。
时间:9月11日上午6点前后
事件或报导:居民或清洁工察觉异样。
备注与疑点:有传闻称清晨散步者闻到血味,发现遗体。现场有人以衣物遮盖面容。
时间:9月11日傍晚
事件或报导:工作室发表声明。
备注与疑点:正式确认其坠楼,称排除刑事案件。
时间:9月12日
事件或报导:社区、楼宇被核实为“阳光上东”小区、18号楼。
备注与疑点:有媒体与网友指出该楼5楼窗户纱窗破裂。
时间:9月12日至13日
事件或报导:网上疑点爆出。
备注与疑点:包括窗户抓痕、纱窗破裂方式不合理、监控缺失、朋友行动异常等。
时间:9月中旬
事件或报导:谣言与阴谋论扩散。
备注与疑点:传出他握有“红色 USB”内含娱乐圈黑幕,被威胁、逼迫等说法。
时间:9月21日
事件或报导:对部分网友进行处置通报。
备注与疑点:北京朝阳公安发布警情通报,指部分人士散播谣言已被查处。
时间:9月22日以后
事件或报导:与导演程青松相关传言发酵。
备注与疑点:程青松公开否认参与、提供不在场证明,并指责谣言制造者。
现场发现5楼窗户纱窗破裂,裂痕呈现不规则状态,甚至疑似带有弧形抓痕,遗体迅速火化。(图/翻摄自微博)
事发现场有人在警方到来前就用衣物覆盖遗体,很快将其被转移,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现场取证、拉线、拍照等标准程序。(图/翻摄自体坛娱乐快报YT)
疑点分析如下:
疑点一:调查缺乏透明
现场被指发现5楼窗户纱窗破裂,裂痕呈现不规则状态,甚至疑似带有弧形抓痕,网友质疑这并非单纯撞击,而可能存在外力介入,但官方至今未公开详尽调查结果,引发外界揣测,工作室迅速发表声明,正式确认其坠楼,称排除刑事案件,遗体迅速火化,更显疑窦。目击者称,事发现场有人在警方到来前就用衣物覆盖遗体,很快将其被转移,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现场取证、拉线、拍照等标准程序,如此快速的“清场”,被认为可能破坏了证据链,事发大楼当日监控系统“故障”或画面无法调取。若此为真,正好错过关键时间点,令人怀疑是偶然巧合,还是有人为操作,直到目前,监控画面仍未被公开。
于朦胧在事发前曾参加一场“17人聚会”,包含多位名人和高层。(图/翻摄自新闻看点李沐阳YT)
有邻居从猫眼看见于朦胧被架走的画面。(图/翻摄自微博)
有网友声称,于朦胧可能在聚会中遭到设局囚禁,并被灌酒,施虐。(图/翻摄自艺综人YT、@siti_nuraeni811 TikTok)
疑似于朦胧遭受施虐时的录音档。(图/翻摄自新闻看点李沐阳 YT)
疑点二:神秘聚会与设局传言
于朦胧在事发前曾参加一场“17人聚会”,名单中包括导演程青松、编剧极光光、方励、演员高泰宇、宋伊人、辛奇等人与资方代表,有网友声称,于朦胧可能在聚会中遭到设局囚禁,并被灌酒,施虐、轮奸、施打毒品及各种殴打、虐杀,甚至被迫签署协议,但相关人士已公开否认,仍无法平息众议,甚至有造型师等自称知情者爆料“富二代设局”、“潜规则逼死”等剧本性描述。
疑点三:红色USB传说
网络疯传于朦胧随身携带“红色USB”,里头疑似存有娱乐圈潜规则或政府高层贪腐洗钱资料,因此成为“被消失”的目标成为代罪羔羊,虽然该说法缺乏证实,但传闻持续发酵,在网络上被反复提起。
另有传言指出,于朦胧或许并非一次坠落,而是先被推下再拖回,随后又“二次坠楼”。。(图/翻摄自新闻看点李沐阳YT)
疑似于朦胧被扔下楼时的求救录音档。(图/翻摄自美猴王抖音)
疑点四:第二次坠楼说
另有传言指出,于朦胧或许并非一次坠落,而是先被推下再拖回,随后又“二次坠楼”,以掩饰成意外假象,这一说法未被证实,但在微博、论坛上不断流传。
网友翻出于朦胧在直播中突然比出“5-4-0”手势,疑似在求救。(图/翻摄自于朦胧抖音)
甚至留下类似藏头诗暗示“今天要我死”的讯息。(图/翻摄自抖音)
疑点五:生前异常暗号
网友翻出于朦胧在直播中突然比出“5-4-0”手势,神色变化,甚至留下类似藏头诗暗示“今天要我死”,被解读为“求救信号”,这些片段真伪难辨,但却成为舆论追查的焦点。
有关于朦胧多数与疑点有关的贴文被删除、评论被封。(图/翻摄自微博)
官方甚至通报,部分人因编造谣言已被处置。(图/翻摄自@user5496135786190抖音)
疑点六:舆论封锁与删帖
自事发以来,有关于朦胧多数与疑点有关的贴文被删除、评论被封,不少粉丝控诉其言论被审查,甚至传出警方已查处散布谣言的账号,强烈的舆论管制,反倒让群众更加怀疑事件背后另有隐情,官方通报亦指出,部分人因编造谣言已被处置,微博宣称已处理1000多个账号、删除十万条内容,以控制谣言扩散,小红书甚至被约谈平台舆论控管事件。
不少网友提到,于朦胧的离世与过去几位年轻艺人任娇(左起)、本兮、于朦胧、乔任梁,都被定性为“意外”或“自杀”,却留下大量疑点。(合成图/翻摄自微博)
疑点七:与其他艺人离世的巧合
不少网友提到,于朦胧的离世与过去几位年轻艺人(如乔任梁、本兮、任娇)相似,都被定性为“意外”或“自杀”,却留下大量疑点,其中部分艺人与他曾在同一娱乐公司或合作过,被怀疑背后存在“系统性问题”或“资本黑幕”,虽然尚无实证,但这些巧合使事件更添阴影。
网上还出现一些传言,声称于朦胧近年投资失利、与合作方存在金钱纠纷,甚至涉及债务压力。(图/翻摄自微博)
疑点八:财务与人际传闻
网上还出现一些传言,声称于朦胧近年投资失利、与合作方存在金钱纠纷,甚至涉及债务压力,另有声音怀疑与感情关系有关,不过这些消息未获官方证实,但若属实,可能成为案件动机线索之一。
于朦胧之死,在真相未完全公开前,这场风暴恐怕仍将持续延烧。(图/翻摄自抖音)
真相依旧成谜
于朦胧之死,官方定调为“意外坠楼”,但从窗户破损、USB传闻到聚会名单,每个疑点都像碎片般拼凑不出完整答案,有人认为是单纯意外,也有人深信是遭到黑幕操作。
在真相未完全公开前,这场风暴恐怕仍将持续延烧,也让粉丝与舆论不断追问:于朦胧到底是怎么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