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员移民居多 美物理奥赛夺冠反遭网暴 川普接见网络新闻|精彩网文☀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网闻 > 正文
队员移民居多 美物理奥赛夺冠反遭网暴 川普接见

谁才是真正的美国人?

这个问题,在五名少年获得金牌的那一刻,又被推到了台前。

今年夏天,美国队在巴黎国际物理奥林匹克上实现历史性突破——五名队员全部金牌,创下队史最佳战绩。本应是欢庆时刻,却因为一个细节引发争议:这支队伍成员清一色来自移民家庭——华裔、印裔、俄裔。

于是,在掌声与合影之外,另一种声音迅速冒出:“他们不像美国人。”

2025年7月17日至25日,第55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在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举行,来自约85个国家的415名学生参赛。

美国代表队在本届赛事中实现历史性突破,五名队员全部摘得金牌,成为唯一一支全员金牌的队伍,并创造了参赛以来的最佳纪录。根据成绩汇总,中国队获得4金1银,位列第二。这一结果打破了中国队自第35届以来长达二十年的团体冠军纪录(其中多届为并列第一),终结了中国队在国际物理奥赛上的长期霸主地位。

这支队伍的构成颇具象征意味。五名队员分别是:

Allen Li,李艾伦,华裔,就读于加州库比蒂诺的 Monta Vista高中,对理论物理尤为感兴趣,尤其钟情于狭义相对论。曾在2023年美国物理奥赛(USAPhO)中获银牌,2024年代表美国参加欧洲物理奥赛(EuPhO)并摘得金牌。

Joshua Wang,王乔舒亚,华裔,来自威斯康星州 Brookfield Central高中,已获麻省理工学院录取,将于今年秋季入学。他在机器人、控制论及数学领域都有浓厚兴趣,课余热爱网球。曾在2021年国际初中科学奥赛(IJSO)中获金牌,之后在2022年获 USAPhO银牌,2023–2024年连续获得 USAPhO金牌,并在2024年 USAMO中拿下铜牌。

Agastya Goel,阿加斯蒂亚·戈尔,印度裔,就读于加州帕洛阿尔托的 Henry M. Gunn高中。他擅长物理与计算机科学,曾在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获得国际信息学奥赛(IOI)金牌。除了物理,他在编程、棋类和音乐方面也有广泛兴趣。

Brian Zhang,张布赖恩,华裔,来自密歇根州的 Northville高中。已获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录取,将于今年秋季入学。Zhang在理论与实验物理方面都有不俗实力,从高中起连续三年参加美国物理奥赛,最终在2025年脱颖而出入选国家队,并成功摘得金牌。

Feodor Yevtushenko,费奥多尔·叶夫图申科,俄罗斯裔,就读于加州尔湾的 University高中,父母在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移民美国,并从事科学研究。他出身物理学世家,兴趣涵盖粒子物理、量子物理和天体物理。早在2022年、2023年,他就已在 USAPhO中拿下金牌,2023年代表美国参赛并获得 IPhO金牌。他还曾参加国际罗马尼亚数学竞赛(RMM)以及国际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奥赛(IOAA)。

这支“移民色彩浓厚”的队伍,不仅终结了中国队的霸主地位,也创造了美国自1985年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要知道,美国此前仅在2003年(与韩国并列第一)和2021年(线上赛,并列第一)拿到过团体冠军,今年则首次以5金独占榜首,不可不谓爆冷。

其实,美国队的崛起并不是偶然。长期以来,华裔、印裔等移民家庭在理工类奥赛中一直非常活跃。以美国数学奥赛(USAMO)为例,进入前十二名的选手中,华裔学生比例常年超过一半——2010年以来,几乎每年都在50%到70%之间。放眼过去十多年,美国在国际数学、物理竞赛上的夺金主力,亚裔面孔始终占据显眼位置。这种稳定的存在,正是移民家庭在 STEM教育上长期积累的体现。

9月22日,美国总统川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了这五名奥赛选手,并与他们合影留念。

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克拉齐奥斯随后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这些不可思议的天才们在国际物理奥赛大放异彩,带回五枚金牌——队史最佳表现。”

然而,这张原本象征“美国少年荣耀”的照片,很快被拖入另一场激烈争论:谁是真正的“美国人”?

MAGA用户的声音在评论区占据上风:“100%非白人,美国孩子都在哪?”“他们全来自最讨厌的三个国家。”还有人讽刺道:“真正的美国人在麦当劳翻汉堡。”

事实上,美国的科技与教育体系,长期依赖于移民群体的支撑。数据显示,硅谷约三分之一的创业公司由移民创立;美国科学院新当选院士中,移民及其子女的比例始终超过40%;在精英大学的实验室和奥赛集训营里,移民家庭的孩子更是中坚力量。可以说,没有这一群体,美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难以维持。

尽管社交平台上不乏刺耳的声音,但这场胜利收获了媒体的高度肯定。当然,这种肯定并非只是舆论层面的掌声。在美国教育体系中,奥赛奖项本身就是真正的“硬通货”。常春藤等顶尖高校的招生委员会,会将国际奥赛金牌视为最高等级的学术成就。过去十年,美国队的队员几乎清一色进入 MIT、哈佛、普林斯顿等名校。对这些少年而言,金牌不仅是荣耀,更是一张通往学术精英通道的快车票。

然而,与这种制度层面的肯定形成对照的,是社交平台上的撕裂。排外声浪此起彼伏,但也有人清醒地提醒:“正是多元与包容,让美国变得伟大。”还有人说:“人人享有机会使美国变得伟大。”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时方

来源:留学生日报,有删节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