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期以来是汽车、玩具和电脑的“世界工厂”,但在运动鞋领域,这一头衔正被越南胡志明市夺走。
据印媒《Economictimes》报道,胡志明市周边工厂密集生产泡沫鞋底、柔软鞋垫、棉质鞋带及网眼织物,这些零部件被运往仓库组装成鞋,再装入货柜,运往世界各地。耐吉、爱迪达、索康尼(Saucony)、布鲁克斯(Brooks Sports)等品牌的鞋子如今大部分来自越南,而不再是中共主导的中国大陆。
跨国企业承认,离开中国并不容易。中国掌握原料,工厂规模庞大,曾带来高利润和稳定品质。但运动鞋行业正在示范如何逐步摆脱对中共经济的依赖。大品牌在中国仍设有工厂,主要供本地市场,但全球市场的重心已转向越南。
川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加速了这一转移。耐吉表示,全球关税将导致公司今年额外支出约10亿美元。由于中国对美出口关税高于越南,该公司进一步缩减在华产能。但企业也担忧过度依赖单一国家,正在评估是否分散生产基地。
历史上,运动鞋产业在1970年代为降低成本转向亚洲。当时美国运动鞋文化兴起,耐吉等新兴品牌将生产外包至韩国、台湾。1980年代,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数十万廉价劳工使其迅速取代东亚成为首选生产基地。韩国、台湾的代工厂大规模迁入中国,为中共赢得了“运动鞋工厂”的地位。
然而,进入21世纪,中国工人不断要求加薪,加之山寨泛滥、知识产权遭侵害,迫使跨国品牌考虑多元化。与此同时,越南推行改革,吸引外资,并拥有庞大年轻劳动力。到2017年川普上任时,越南工厂已成为全球跑鞋的重要来源。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后,更多行业效仿鞋业,将产能逐步转移至越南。尽管如此,运动鞋企业仍依赖中国提供关键原料,如橡胶和鞋垫。
中国失去运动鞋世界工厂头衔。(路透)
2020年新冠疫情成为转折点。中国在疫情爆发前夕封锁边境,全球供应链受阻。许多企业高层首次深刻认识到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对鞋业来说,将产能转移至越南成为必然之举。
进入2025年,越南与美国在7月宣布达成初步贸易协议,但仍存在不确定性,尤其在“转运货物”问题上。川普政府试图遏制从中国经越南等国转口至美国的商品,威胁对相关进口征收40%关税。然而如何界定货物来源,目前仍未明确。
总体来看,运动鞋产业的迁移清楚揭示了中共制造业的困境:虽然仍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但因关税压力、成本上升与知识产权问题,其在世界工厂中的地位正被越南等国逐步取代。这不仅削弱中共长期赖以支撑的制造业优势,也为未来中共经济结构转型增添新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