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观察者认为,当局被指低估于朦胧之死的冲击。中共强力打压,或迫使网民行动从线上走向线下,影响中国政局走向。图为2025年9月3日凌晨,武警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附近站岗。( Pedro Pardo/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国男星于朦胧离奇死亡,事情发生十多天,各种内幕爆料在网上广传,中共当局极力压制,并且开始抓人,但民怨难平。海外观察者认为,当局指低估于朦胧之死的冲击,而中国人心思变,在中共强力打压下,或迫使网民行动从线上走向线下,影响中国政局走向。
中共升级打压舆论民怨仍难平演员张林冒险发帖
9月21日,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通报,已经抓捕3名女性,罪名是“为博眼球、蹭流量,在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拼接炮制虚假视频,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同一天,当局查处微博、快手,称其热搜榜单主榜呈现大量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内容。
在当局加码打压网络言论之后,武打演员张林9月23日仍冒险在微博发帖说:“十多天过去了,寝食难安,夜不能寐!痛啊!”前一天,张林说,“于朦胧,我知道你一定能看到的!还有这么多星星之火努力在燃烧!谢谢TA们!限流删帖都没用!一切阻力都TM是纸老虎!”这些帖子均被微博限流、禁评论。
(网路截图)
在中共当局升级控制网络之后,有中国网民已在讨论下一步的对策。(链接)
有关于朦胧案的舆论风潮,始于9月11日凌晨,37岁的于朦胧从北京朝阳区阳光上东小区五楼坠落身亡。官方迅速定性为“饮酒意外坠楼”,工作室代发讣告,警方在24小时内排除刑事嫌疑。
但这一事件如野火般在网络上蔓延,迅速演变为一场质疑当局公信力的风暴。网络爆料指于朦胧是因反抗圈中大佬潜规则而被害。网传录音和视频爆料披露,于朦胧参与的最后酒局涉及导演、编剧等圈内人,参与侵害者、导演辛奇是蔡奇的私生子、习*近*平的远房亲戚等。
于朦胧的母亲9月16日发文称于是“饮酒意外坠楼”,呼吁停止猜测,引发更多质疑。
当局封杀相关信息,中国国内网民则用各种办法持续“冲塔”,在央视视频下评论留言多达68万条,并在国务院“留言板”大规模留言,打爆警方电话等。
海外华人9月20日在洛杉矶举行“茉莉花行动”集会,高呼“真相不可埋葬!”在X平台上上,有关于朦胧死亡的帖子广泛传播,涉及娱乐圈黑幕和中共权贵交易。在台湾的于朦胧的恩师孙德荣公开指“高层压下真相”,直指北京黑幕。
被曝光参与于朦胧最后酒局的多名演艺圈人士,方励、程青松、苑子文、苑子豪、范世琦、宋伊人等近日纷纷声明撇清,或报警、提起诉讼等。不过网民并不买账。
其中导演程青松22日转发警方声明称,自己既不认识于某某,也从未参与相关聚会,表示将与律师共同商讨后续的维权行动。不过,又有网民发出一名红发男子在案发现场的照片,从对方的发色、体型,猜测是程青松,但真实性尚无法确认。
知名狗仔“百晓生”在警方通报后,21日在微博悼念于朦胧:“下辈子不要当演员!”部分网民认为这番话疑似暗藏玄机,认为“话里有话”、“你一定知道些什么,但是不能说”。
当局被指低估于朦胧之死引发的民怨深度和影响
X账号“新高地”9月22日发文表示,习当局显然低估了于朦胧之死引发的民怨深度——从娱乐八卦到对司法黑幕的控诉,它点燃了民众对“权贵保护伞”的集体愤怒,暴露了审查机器在数字时代下的无力。
该文认为,当局对“沉默多数”误读。习时代依赖大数据监控,认定民众已“内卷麻木”。但于朦胧的形象——热心支教、捐款公益、清白正直——触动了中产和年轻人的痛点。2025年经济下行,失业率高企,娱乐圈“潜规则”传闻本就积怨深重;他的死成为“普通人何时轮到”的隐喻。再者,海外回响的放大。
文章认为,于朦胧之死的影响已超越中共当局的意料。它象征当局“共同富裕”叙事下的裂痕:表面光鲜的明星,竟死于不明“意外”。网传录音指向“高官私生子”涉案,牵扯政治局常委蔡奇背景。这让事件从“跳楼”升级为“权色交易”控诉,唤醒民众对“雷洋案”“铁链女”的记忆。
文章作者认为,事件或成“多米诺”:若类似黑幕再爆,将进一步侵蚀习*近*平政权的合法性。于朦胧的离去,不是终点,而是镜子:映出审查的裂痕,和一个帝国在信息洪流中的摇晃。
分析:事件或冲击中共四中全会
X账号“新闻调查”也发帖表示,大量网民在川普等外国政要的社交媒体账号下更帖,希望于朦胧被17人虐杀事件引起外国政府、媒体重视。还于朦胧正义。于朦胧事件过去十多天了,公众的质疑声浪不仅尚未平息,中国有互联网以来最严厉的封杀更是引发民愤。150亿次的点击量是证明。中共政府和警方开始担心接下来的“十一”受到冲击。
时事评论员李林一对大.纪.元;分析,这次事件发生的官民互搏,和前几年的声援“铁链女”事件有所相似,但又不同,这次更直接触及中南海权贵核心,点名习*近*平及其亲信蔡奇。
此前台湾媒体人胡采𬞟评论认为,于朦胧案“传闻不止,必有蹊跷”,堪比十年前令计划之子令谷车祸事件,最后导致令计划失势。李林一则认为,中共四中全会前发生的于朦胧命案,可能成为中共内部不同派系用来针对蔡奇乃至习*近*平的武器,在四中全会期间起作用。
李林一表示,于朦胧事件只是中共专制体制下黑幕的冰山一角。中国人心思变,中共强力打压下,或迫使网民行动从线上走向线下,是否能撬动政局,后续发展有待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网信办9月22日宣布开展2个月整治所谓“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时间正好覆盖了四中全会会期。而蔡奇是中共网路审查的大佬。
旅美学者吴祚来日前对大.纪.元;表示,于朦胧事件的核心疑点在于中共当局的异常反应速度和掩盖力度,“如果只是普通意外,调查结果早就应该公开透明。如此迅速结案并压制讨论,说明事件背后水很深,可能涉及高层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