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让她好走,是我最深的遗憾”检场照顾失智母10年,提醒子女提早认识3大征兆健康养生☀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没让她好走,是我最深的遗憾”检场照顾失智母10年,提醒子女提早认识3大征兆

经历过父亲癌末,当医师宣判母亲失智确诊的那一刻,我心中五味杂陈,对于失智症并不太了解,但心里有底:“妈妈已经不会好起来了,活着的每一天开心就好,其他就听天由命吧。”

辛苦大半辈子,母亲把孩子拉拔长大,看我们在各自领域发展,下半生好不容易可以享点清福,父亲却罹患癌症走了,发现病兆的时候已经太晚,即使开刀、化疗,存活时间也有限,家人决定放弃治疗。老伴离开对母亲打击很大,但她却不轻易透露悲伤的情绪,我鼓励她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于是,重起了牌桌兴趣。

母亲对麻将失去兴趣,尿裤子也不自觉

我母亲非常喜欢打麻将,牌品、牌技都很好,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咖”,一周有3~5天都在牌桌上,她笑说国粹已经成为日常的一部分。白天打牌、晚上回家休息,其他时间跟朋友约下午茶、爬山运动,生活非常规律。

有一天,我白天回家拿东西,看到母亲坐在沙发上,“妈,今天怎么没出去打牌?”“我不想打!”难道是跟朋友吵架了吗?连续好几天,母亲都待在家没出门,当时对于失智症的了解不多,不知道“对事情缺乏兴趣”竟是失智征兆之一。

隔了一阵子,再次回家,却被眼前画面震惊,母亲尿裤子了,整个客厅都是尿骚味,她却没有发现。我心想:事情大条了!当下立刻带去医院就诊,医师做了评估后,才知道母亲得到失智症,当下脑中一片空白。

请教医师后才知失智症“可延缓、无法逆转”,决定请帮佣阿姨来打点日常生活,希望母亲能得到最好的照顾,多个人聊天陪伴,尽量做到医师建议的失智延缓,慢一点恶化。

我在演艺圈打滚多年,有些朋友离开得特别早,看尽生离死别,再加上接演各种角色,已能够坦然面对死亡。母亲罹患无法根治的疾病,是我们为人子女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听过太多友人述说失智症的精神行为症状,包括妄想、幻觉、错认、易怒、游走等,很害怕也会一一出现在母亲身上。受到老天爷眷顾,家中老母除了失禁,平常不吵不闹,会摇头、点头示意,大部分时间都很配合指令,偶尔笑着回应我们的叮嘱。

看到母亲嘴里的食物吞不下去,整个人慌乱无比,放置鼻胃管的后果却是无尽折磨.

担心妈妈嘴里的食物吞不下,放鼻胃管的决定却是无尽折磨

当初听医师说明,失智症发病后约存活8~10年,母亲的病程到了第8年,身体机能下降很快,出现进食吞咽问题。“妈,你咬一咬要吞下去啊,含在嘴巴没办法摄取营养!”看到母亲把食物含在嘴里却无法吞咽,我整个慌了,跟医护团队讨论后,放置鼻胃管补充营养与水分。

没想到,对她却是无尽折磨!好几次,看母亲把管子扯下来,只好再回医院插上,后来用网状约束手套预防鼻胃管被拉出,母亲皱眉头的模样让人不舍。

最后两年,母亲身体反复发炎、眼睛感染失明,也因为吸入性肺炎,送了好几次急诊,现在回想,我很自责没有让她一路好走,所谓好走,指的是不要做过度医疗。失智症的病程总会走向生命终点,家属应该及早做好准备,学习适时放手,不为了自己的舍不得,延长了失智者的痛苦。

失智不是“老番癫”!提早理解病程,才能不留遗憾

回想家人生病过程,很感恩她是个“好病人”,没让我们过度操心,也没有太多令人烦恼的精神症状,但我想呼吁大家,应增进对失智症的认知、正确看待失智者。非正常大脑退化的疾病,刚开始会有很多征兆,包括记忆力减退、个性改变、对喜爱的事物不感兴趣……千万不要用“老番癫”来看待年纪大的长辈。

妈妈73岁发病、83离世,回想这10年的点点滴滴,照顾过程有笑有泪,很庆幸留下美好回忆。好好活在当下,就不留下遗憾。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刘诗雨

来源:早安健康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