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世的夜晚总是来得格外安静。我坐在利马特河边的长椅上.看着远处教堂的尖塔在暮色中显得有些'孤独'。
今晚的尴尬从餐厅开始的。
那个瑞士老板娘看我的眼神.像是在打量一件'不合时宜'的古董。她的礼貌、她的微笑、她的'克制'的不耐烦.都写在那张过分整洁的脸上。我点了一份芝士火锅.她用德语跟服务生嘀咕了几句。我听不懂.但那种语调我懂。
是关于'那些中国游客'的语调。
我想起下午在班霍夫大街上看到的那一幕,一群操着各地口音的同胞们.在LV店门口拍照、喧哗、讨价还价。店员的表情、路人的侧目、警察的'善意'提醒。那种'文明冲突'的尴尬.像苏黎世湖面上的涟漪一圈一圈地扩散开来。
但今晚的我只是一个人。
一个穿着得体的'独行者'.一个试图融入这个'精致'城市的'异乡人'。可是当我用英语跟老板娘解释我不是那种'典型'的中国游客时.她的笑容变得更加'职业'了。
瑞士人的'讨厌'其实很简单。
他们讨厌的是'噪音'.是'混乱'.是对他们'秩序'的冒犯。他们习惯了安静的公共交通、整洁的街道、'低调'的富有。而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是'热闹'、是'张扬'、是不符合他们'美学'的'繁华'。
我在想.这种'讨厌'里有多少是'误解'.又有多少是'真实'的文化差异!
河水在夜色中显得'深沉'。我掏出手机.想拍一张照片发给朋友们。但举起手机的那一刻.我突然想起餐厅里那个老板娘的眼神。于是放下了手机。
这大概就是'融入'的代价吧。
你要学会'克制'.学会'低调'.学会把自己变成他们期待的那种'得体'的样子。可是这样的我.还是我吗!
夜更深了。苏黎世的灯光'温和'而'疏离'.像这个城市对待外来者的态度。我起身离开.脚步声在石板路上显得格外清晰。
明天还要在这个城市里游走。但今晚的'尴尬'已经成为记忆的一部分。
关于'接受'、关于'改变'、关于在异国他乡寻找'归属感'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