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省连云港港口。(STR/AFP via Getty Images)
随着中国商品因美国市场受限转向日本,日方对中国商品展开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再创新高。日本政府表示已加强审查,遏止中国商品以过低价格、或补贴手段出口倾销,损害日本市场。
日本政府今年加强了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调查,特别是在钢铁、化学品和机械设备等领域。
今年截至8月,日本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已达4项,创下历年数量新高。迄今为止,日本累计进行21项此类调查,过去最高纪录是在2012年和2020年,各有两项。
日本反倾销调查激增,正值中国商品供应过剩之际。尽管中国国内需求因房地产低迷而减弱,中国企业仍维持超过实际需求的产能,将国内滞销产品出口。根据日本钢铁联盟(JISF,日本钢铁联合会)数据,去年全球约70%与钢铁相关的反倾销调查针对中国。
西村朝日法律事务所(Nishimura& Asahi)布鲁塞尔代表藤井康次郎(Kojiro FUJII)表示,“那些无法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可能会转向日本市场。”
此外,由于中国经济下行,需求低迷,原本应出口到中国的商品,现在也正在转而流入日本市场。
日本经济产业省和财务省已应日本制铁(Nippon Steel,新日铁公司)、日本冶金工业(Nippon Yakin Kogyo)等多家日企要求,在今年7月对中国和台湾的含镍冷轧不锈钢进行反倾销调查。另外在8月,对中国和韩国的镀锌钢(galvanized steel)展开调查。
日铁等公司的申诉主张,中国产钢板以比中国国内低20%到50%的价格在日本销售,日企因此无法设定能反映成本上升的合理价格,蒙受营业利润缩水等损失。含镍不锈钢冷轧钢板具有抗锈蚀的特性,被广泛应用在建筑材料、产业机具与家庭用品等产品。
《日经评论》分析指出,日本在今年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创下新高,此举虽可能影响中日贸易关系,但同时反映中国产能过剩问题持续冲击全球市场。
“反倾销关税”(Antidumping tariffs)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允许各国实施的贸易救济措施之一。当出口商在海外市场以低于本国市场的不公平的价格销售商品时,进口国可以征收额外关税,以弥补差额。但是进口国需要证明国内产业受到损害,且损害是由倾销行为造成的。
日本经济产业省指出,《日本2025年国际贸易白皮书》已强调反倾销关税的重要性,政府建立国际合作并完善规则,以应对市场扭曲等问题至关重要。
目前,提出反倾销申诉的咨询数量持续增加,但人力有限,该省和财务省负责调查的员工总数仅约40人,成为一大挑战。
(本文参考了《日经亚洲评论》的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