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思想类的书籍,一定要读已经逝去的作者。如果这句话有例外,那一定非95岁的黑人思想家托马斯·索维尔莫属。
诺奖得主弗里德曼称赞:“索维尔是罕见的理性之光。”哈耶克将索维尔的作品列为“必读好书”,并称赞说:“他有一项独一无二的本领,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非常具体和现实的讨论。”
在当代思想家中,若论洞察之深刻、价值之纯粹、逻辑之严密、文笔之犀利,索维尔不仅在黑人中无出其右,即便在西方历史上也属凤毛麟角。
索维尔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为了展示其思想精髓及人格魅力,我们精心整理了他的一些金句,以飨读者。
财富、贫穷与政治
人不是随意摆放的棋子
索维尔回忆,他在30岁前一直是坚定的乌托邦主义者。但是在联邦政府实习期间,他发现最低工资法案竟然导致更多工人失业。于是他开始系统反思乌托邦主义,最终毅然转向市场经济。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财富、贫穷与政治》等作品中,他不仅毫不留情地批判“好大喜功却带来巨大灾难”的政客,更挖掘了这些政治现象的思想根源。
01,最基本的问题不是什么最好,而是由谁来决定什么最好。
02,当错误的代价由别人承担时,犯错是容易的,坚持错误也很容易。
03,那些总是指责私营部门“贪婪”的人,几乎从不指责政府贪婪,不管政府做了什么。
04,如果政客停止干预他们并不懂的事,那么,政府规模的缩减幅度要比两党的任何主张大得多。
05,如果你想从政客那里得到快速而简单的答案,无论你支持哪个政党,肯定会有人提供这种答案。历史会告诉你,这种答案的后果是什么。但是如果你不想费心去读历史,你可以等着重温历史上的灾难。
06,有读者建议,应该在4月16日举行选举,也就是我们缴纳所得税的第二天。这是为数不多可能阻止政客大手大脚花钱的事情之一。
07,经济学的第一课是稀缺性: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完全满足所有人的愿望。而政治学的第一课,则是无视经济学的第一课。
08,那些希望掏空我们的腰包并想驾驭我们的人,发现了一条神奇的公式:怂恿我们嫉妒他人或对他人愤怒,这样,我们就会不断地上交我们的金钱和自由。
09,那些随意谈论再分配的人,往往把人看成是惰性的物体,为了实现某种宏大的计划,可以将它们随意摆放,就像棋盘上的棋子。然而,大众采取的对策,常常导致相反的后果。
知识
理解人类的局限是智慧的开端
索维尔认为,知识分子的圣化构想、辞令技巧和媚权媚俗,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此,他在《知识分子与社会》等作品中,揭露了卢梭、罗素、萧伯纳、乔姆斯基等著名知识分子,甚至列出一份“有毒知识分子的黑名单”。
10,认识自己的无知,需要相当程度的知识。
11,知识分子最大的问题,就是常常忘记自己不是上帝。
12,知识分子有一种让人惊讶的特权,就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极度愚蠢,却不用为后果负责。”
13,在民主国家,我们过去总是担心未受教育者的无知。今天,我们却不得不担心拥有大学学位之人的无知。
14,集中权力要比集中知识容易得多。这就是为什么如此多的社会工程会适得其反,如此多的独裁者会把他们的国家带往灾难。
15,那些为自己有想法而自豪的人往往不明白,只有经过现实生活的“过滤”,我们才知道这些想法是对是错。实际上,大多数想法证明是错的。
16,多年来,教育水平下滑的一个可怕迹象是,太多的人无法提出条理清晰的论点。他们会发泄情绪、质疑别人的动机、做出大胆的断言、重复宣传口号——除了运用理性,他们什么都会。
观念的冲突
左右之争其实是道德观念之争
索维尔敢于直面最尖锐、最重大的公共议题,他对“黑命贵”“多元文化”等西方政治正确的批评直言不讳、令人生畏。美国保守派称他为“孤独的自由斗士”。然而,他从来不以口号或情绪取胜,而是以渊博的知识、严谨的论证、翔实的数据,揭露对手的逻辑悖论和道德陷阱。
17,试图和那些在无知中享受道德优越感的人摆事实、讲道理,通常是白费口舌。
18,许多政治左派陶醉于他们的美好愿景,却看不到他们正在现实世界制造的丑陋现实。
19,政治左派似乎认为,经济政策议题是检验你的人品的试金石,而不是那种是否可行的事实问题。
20,在学术圈,多样性意味着黑人左派、白人左派、女性左派、拉美裔左派。人口的多样性掩盖了意识形态的一致性。
21,无论政治左派的意识形态或修辞是什么,他们在世界各地的议程一向是:代替别人做决定,并管制他人的生活。
22,把人们领进依附和不满的死胡同,可能无助于改善他们的处境,但那些把自己打扮成“被压迫者之友”的人,却可以名利双收。
23,尽管左派的大词是“同情”,不过,他们的主要议程却是制造“依附”。吃政府救济的人越多,左派得到的选票就越多,也就能进一步扩大福利国家。
24,我们毫不奇怪地发现:为了生存,左派扎推到一些机构,在那里,理念未必需要行得通。不论左派人士如何谈论同情心,他们对纳税人一点同情心都没有。
25,政治左派始终不明白,如果你给了政府足够的权力去创造“社会正义”,那么你就给了它足够的权力去创造专制。世界上有无数的人因为忽视了这个简单的事实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26,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件事让人苦乐参半,那就是你意识到自己年轻时错得多么离谱。年轻时,我也是政治左派,当时,我以为左派是普通人的代言人。然而,事实远非如此。
27,正如过去许多人警告过的那样,自由不可能一下子公开地消失。它更有可能被金光闪闪的承诺和高尚的理念一点一滴地侵蚀
正义悖论
当正义蜕变成“社会正义”反而带来巨大的不公
《社会正义的谬误》是索维尔最新作品,凝聚了他毕生思想的精华。该书延续索维尔一贯的风格,直指那些深陷正义谬误、带来巨大灾难的人:将“权利平等”偷换成“机会平等”;将家庭、教育问题包装成种族问题;将大众视为任人摆布的棋子……
28,那些声称所有文化一律平等的人从未解释过,为何这些文化的后果却是如此的不平等。
29,“多元文化主义”归结起来就是,你可以赞美世界上的任何文化,除了西方文化;你不可以批评世界上的任何文化,除了西方文化。
30,“民权”过去指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但现在一些人习惯了特殊待遇,以至于平等对待被视为歧视。
31,嫉妒,从前被视为七宗罪之一,后来它被冠以“社会正义”的新名号,就成了最受钦佩的美德之一。
32,我实在不能理解,那些认为各行各业都该有少数族裔代表的人,却为保守主义运动也有黑人代表而烦恼。
33,黑人家庭挺过了数个世纪的奴隶制、数代人的种族隔离,但是,随着自由派所主张的福利国家的扩张,这些家庭已经瓦解。
34,自奴隶制结束以来,从来没有像现代福利国家(无论是在西欧还是在美国)这样,有如此多的人感到自己有权享受别人的成果。
35,我们这个时代最危险的趋势之一,便是通过制定“仇恨言论”法,使得讲真话成为“社交上不可接受的”乃至“非法的”。
36,尽管媒体和学术界都虔诚地谈论“宽容”,但在我们的大多数学院和大学里,对那些挑战政治正确教条的人,则毫无宽容可言。
......
他出身黑人底层
却成为当代第一智者
1930年6月30日,托马斯·索维尔生于一个南方黑人家庭,是家里第五个孩子。刚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靠给人帮佣维生,无力再养活他,于是姨姥姥收养了他。当时的美国实行种族隔离,因此他的童年生活非常封闭,甚至不知道金色是一种发色。
9岁时,索维尔全家搬到纽约市哈莱姆区,那是充满贫穷与罪恶的黑人社区。但索维尔聪明好学,是全家唯一的小学毕业生,他考上了著名的史蒂文森高中。17岁因贫困辍学,做过送货员、车间工人等多种工作。
21岁时朝鲜战争爆发,他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兼职摄影师。退伍后,他从一家黑人夜校考上哈佛大学,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深造。他师从过的斯蒂格勒、弗里德曼、哈耶克,后来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据索维尔回忆,他在30岁之前,一直是一名坚定的乌托邦主义者。但是在联邦政府实习期间,他发现最低工资法案竟然导致更多工人失业。于是他开始系统反思乌托邦主义,最终毅然转向市场经济。
卓越的天分、丰富的经历、大师的相伴,加上高产的写作,使索维尔获得巨大的影响力,成为举足轻重的经济学家、历史学者、政治学家和社会评论大师。
在当代思想家中,若论洞察之深刻、价值之纯粹、逻辑之严密、文笔之犀利,索维尔不仅在黑人中无出其右,即便在整个西方思想界也属凤毛麟角。
早在美国全面左转之前,他就一直激烈抨击“黑命贵”、“多元文化”等西方政治正确,因此成为左派眼中的头号“黑奸”。比如1987年,他为了支持里根总统和博克法官,在参议院出席作证时,他说“赋予黑人法律的特权,就是葬送黑人的未来”。
▲黑命贵运动
他的文章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却从不以口号或情绪取胜,而是以渊博的知识、严谨的论证、翔实的数据,揭露对手的逻辑悖论和道德陷阱。
美国保守派称他是“孤独的思想勇士”,“思想的勇士、写作的绅士”。
他的作品直面最尖锐
最重大的公共议题
索维尔敢于直面最尖锐、最重大的公共议题,因此他的批评总是直言不讳、令人生畏。
在《歧视与不平等》中,他抨击“文化无高低”:“那些声称所有文化一律平等的人从未解释过,为何这些文化的后果却是如此的不平等。”
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中,他抨击乌托邦情结:“经济学的第一课是稀缺性,任何东西都无法完全满足所有需要它的人。但政治的第一课,就是无视经济学的第一课。”
他对知识精英的批评尤其剧烈,在其世界名著《知识分子与社会》中,他抨击罗素、萨特、萧伯纳、罗曼·罗兰、乔姆斯基等著名知识分子:“他们有一种让人惊讶的特权,就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极度愚蠢,却不用为其后果负责。”
清华大学教授、社会学者郭Y华评价:“索维尔的书是精英自恋的醒脑良药、致命自负的免疫配方。”
对那些“梦想改天换地却带来巨大灾难”的政客,索维尔更是毫不留情:“当错误的代价由别人承担时,犯错是容易的,坚持错误也很容易。”
这本《社会正义的谬误》延续索维尔一贯的风格,抨击那些“深陷正义幻觉、带来巨大灾难”的人——他们以“机会平等”抹杀权利平等、规则平等;将家庭、教育问题包装成种族问题;将大众视为棋子,随意摆弄;怀揣拯救苍生的伟大使命,却无视自己的知识盲区……
美国历史学者维克托·戴维斯·汉森评价:六十年多来,托马斯·索维尔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学术造诣,挑战了诸多进步经济学的假设。如今,他将自己大量的学术论文和著作加以总结,聚焦于当今流行的觉醒社会正义话题。这是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警示我们当前关于受害者心态和缺乏公平的刺耳言论大多既无历史依据,也缺乏经济数据支撑。
《社会正义谬误》
索维尔毕生思想的结晶
索维尔著作等身,然而长期以来,他一直缺少一本“总纲”式的作品——就像哈耶克晚年的作品《致命的自负》。这本《社会正义谬误》只有200多页,其章节却凝聚了索维尔毕生思想的精华:
“机会平等谬误”是《财富、贫穷与政治》的理论精华;“种族谬误”是《移民与文化》的内容精髓;“棋子谬误”是《政治学思维方式》的核心理论;“知识谬误”则是《知识分子与社会》中的“圣化构想”……
《华尔街日报》推荐:索维尔博士的这本书一如既往地令人振奋,它以事实和逻辑打破了传统观念和假设,清晰地解释了世界的真实运作方式。读完本书,你将拥有智识上的武器、事实上的支持,反对谬误,并抵制生活中的很多危险方向。
总之,索维尔的这本新书非常值得一读。先知书店有幸获得抢先发售,点击下方链接即可一键收藏本书: